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爆炒”折疊屏,噱頭還是救星?

春節過後,柔性OLED螢幕概念股集體上演漲停潮。自去年底首款柔性折疊屏手機上市以來,包括華為、三星、小米、柔宇等6、7家廠商,先後表示將研發或發布折疊屏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日漸飽和、出貨量連續下滑的情況下,折疊屏是智能手機的“救星”,還是一場偽概念的狂歡?

來源 |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姚心璐,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春節過後,OLED概念股連續上演漲停潮。

2月12日,京東方A漲停,13日,京東方A、聯得裝備、領益智造、維信諾等21隻OLED概念股漲停,持續至2月15日,在37家OLED概念股中,仍有5隻漲停,22只上漲。

驅動這一輪瘋狂上漲的主要動力,是近期備受各大廠商追捧的“柔性折疊屏手機”。

2018年底,柔宇科技率先發布全球首款柔性折疊手機,此後三、四個月內,包括華為、三星、小米在內的6、7家手機廠商,紛紛流出折疊屏相關信息,預計在2月底,將會有4款折疊手機發布。

這種搭載柔性OLED螢幕的新型手機,可將螢幕對折甚至三折,同時滿足便攜性和大屏需求,使手機“像紙一樣彎曲折疊”的幻想得以實現。與近年來全面屏、屏下指紋、多個攝影頭等創新特性相比,折疊屏的革命性無疑更大,甚至被視為出貨量持續下滑的智能手機市場“強心劑”。

2019年,折疊屏會大行其道,拯救下行的手機市場嗎?

從全面屏到柔性屏

近兩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現有技術逐漸成熟,用戶換機頻率降低,市場趨於飽和。根據IDC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4.9%,已是連續5個季度出現下滑。2月9日,伯恩斯坦分析師Toni Sacconaghi表示,人們對iPhone的更新換代,從此前的平均每三年一次,已經延長至每四年一次。

“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如果還想重新回到增量,需要一個大的換機潮,這是手機廠商正在尋找和策劃的,”一位手機從業者向全天候科技表示,“換機潮需要有刺激點,比如螢幕、或者5G。”

自2017年起,以蘋果、三星為首,主流廠商紛紛向全面屏改革,以18:9的螢幕比例取代此前的16:9,去掉上下“額頭”部分,在相同尺寸手機上,置入更大螢幕。以iPhone 8和iPhone Xs Max為例,兩者在整機尺寸、重量上僅有些微差距,但後者因配置“瀏海全面屏”,螢幕尺寸達到6.5英寸,遠高於前者的5.5英寸。

一年以前,全面屏與屏下指紋等特性,曾被視為新一輪換機潮的刺激點。2018年初,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前一年的手機銷量不如預期,但在新技術的刺激下,手機市場將會在二季度回暖。

然而,市場對全面屏的“買單情況”不如預期, 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底,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7個季度下滑,2018年內同比下跌14%,除華為和vivo外,其余手機廠商均呈下滑趨勢。

不僅如此,全面屏概念本身也在遭遇瓶頸。因為攝影頭、感光元件等配件始終佔據著手機頂部空間,在過去兩年,瀏海屏、水滴屏、滑蓋手機、甚至打孔屏等折中方案層出不窮,不僅美觀度不足,而且在現有手機尺寸下,螢幕增大空間有限,規格始終維持在6-7英寸之間。

2018年底,柔性屏概念進入公眾視野。10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發售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在現場展示環節可看到,一般手機大小的FlexPai,打開對折後,螢幕達到7.8英寸,近似Pad的螢幕尺寸。

這種可以將手機螢幕增大一倍的新技術迅速走紅,隨後,小米、華為、三星等主流廠商相繼釋出柔性折疊屏手機的相關消息,被視為手機螢幕的新一輪革命。

事實上,在科技行業,柔性屏概念和技術早已出現多年。柔性屏的實現基礎是OLED螢幕,與傳統LCD螢幕相比,OLED更輕薄、對比度高、耗電量低,並且可以製作可彎曲的柔性螢幕。早在2014年,三星推出note4 edge時,便已搭載了“柔性曲面屏”。

在2017年以前,三星佔據了OLED柔性屏8、9成的市場,LG佔據其余1成。2017年10月,京東方宣布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實現量產,加入這一陣營,此後,逐漸為華為、oppo等品牌的旗艦手機供貨。

在2018年,搭載這種柔性OLED螢幕的主流手機包括:iPhone X系列,三星S系列和Note系列,華為Mate 20 Pro和Oppo find X,前兩家品牌採用三星螢幕,後兩家品牌採用京東方和LG螢幕。

這一類手機又被稱為“固定柔性屏”,雖然螢幕本身為柔性,但在封裝前已經固定完成,終端產品多以曲面屏方式呈現,不能再行彎曲,在過去數年的實踐中,這一形態除美觀外,實用性並不明顯。

隨著技術發展,行業始終期待能夠真正折疊、彎曲的柔性屏手機。不過,由於電池、CPU等配件實現可彎曲的難度過高,此前,就有諸多業內人士猜測,市場上首批出現的真正“可彎曲”電子設備,或許會以折疊、或卷軸狀態呈現,將核心零件置於固定部分,僅將螢幕部分彎曲。

從近期趨勢看,“折疊屏”顯然已成為眾多手機品牌的選擇。

追風折疊屏

作為這一輪手機技術的新浪潮,折疊屏勝算幾何?

以柔宇科技發布的“柔派”手機為例,搭載最新高通驍龍855處理器的手機,折疊時為4寸屏,展開後螢幕可達到7.8英寸,官方稱可承受超過20萬次彎折操作。

根據外媒ANDROID AUTHORITY的評測,柔宇折疊屏手機背面由鉸鏈支撐,擁有100多個組件,支撐任意角度折疊;外屏採用柔性塑料,而非普通手機使用的玻璃面板,質感略差,但更適合折疊。

“柔派”的定價頗為驚人,低配版6GB+128GB的起售價為8999元,高配版價格12999元,比最貴的iPhone Xs Max高出兩百元人民幣。迄今為止,這款手機並未在京東、天貓等平台上架,僅在柔宇官網提供預訂,儘管銷量不被看好,不過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柔派更重要的作用,是標誌著折疊屏手機的出現。

“這款工程機令人印象深刻,但總感覺它是一個半成品,” ANDROID AUTHORITY在評測中說到,“即便你不打算購買這款設備,它仍然是科技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另一個角度看,折疊屏手機的出現並非偶然,即使柔宇並未發布折疊屏手機,在隨後的2、3個月中,諸多手機廠商也會相繼公布折疊屏手機信息。

早在2018年初,便傳出三星將在次年推出折疊屏手機的消息,儘管被柔宇搶去“首發”位置,2019年春節過後,三星終於在春季發布會預告視頻中透露,或將於2月20日發布可折疊手機Galaxy Fold。

“柔性屏技術其實早就有了,只是技術到現在,才支持越來越多的成品出現。”易觀手機分析師王盈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在過去幾年中,柔性屏產量正在快速增加,除三星和LG在2015年率先實現量產後,LG(韓國)坡州生產線、京東方成都生產線、維信諾固安生產線,均已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量產。根據廣發證券統計,在未來2到3年內,至少還有9家柔性屏生產線將達到量產。

HIS Markit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OLED面板出貨僅為34萬平方米,2018年預計將超過500萬平方米,在2016到2021五年間,全球柔性OLED產能符合增速將高達88%,在2021年將超過1500萬平方米,佔據OLED面板總產量的30%。

一方面是供給端的產能提升,另一方面,手機廠商也亟需新概念刺激市場,雙方促進下,折疊屏手機應運而生,在2019年春節過後,形成一股勢頭迅猛的熱潮。

除柔派和三星外,小米、華為、OPPO、聯想、努比亞也相繼在近期發布微博、海報等,明示或暗示將推出折疊屏手機。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發文稱,“在攻克了柔性折疊屏技術、四驅折疊屏轉軸技術、柔性改版技術”等一系列難題後,小米做出首台折疊屏手機工程機。不過,林斌在微博中表示,如果用戶喜歡,“會考慮未來做成量產機發布”。

更多的廠商選擇在2月底即將到來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折疊屏產品。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華為折疊屏手機將同時搭載5G芯片,成為首款“5G折疊屏手機”。OPPO和努比亞透露的消息也顯示,將於MWC大會期間,發布折疊屏手機。

誰是贏家?

在這一輪折疊屏手機消息集中釋出的過程中,柔宇和小米的“罵戰”事件頗為吸睛。

1月24日,在林斌透露小米雙向折疊屏手機視頻的第二天,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在微博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同時貼出柔宇副總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的發文,暗諷小米雖號稱攻克柔性屏技術,實際並無柔性屏核心技術,只會購買尚未量產的概念柔性螢幕,距離上市銷售十分遙遠;樊俊超同時寫道,“在全球範圍內”,只有柔宇同時具有核心柔性屏技術和柔性終端產品技術。

此次“罵戰”無論是非,卻指出一個現象:某種程度上,在或將到來“折疊屏”手機創新潮中,影響範圍不僅在手機廠商,更是在柔性OLED面板相關產業鏈。

相比之下,2017、2018年主流的全面屏手機,主要涉及手機的設計和裝配能力,與產業鏈變革關聯度有限;而柔性折疊屏手機的生產,依賴於大量零件的創新與設計,在產能、價格與實用性上與產業鏈密切相關。

因此,折疊屏手機概念走紅的同時,OLED螢幕概念股“未賣先漲”,在春節後一周迅速上演集體漲停潮。

近日連續漲停的京東方、維信諾等公司,是OLED螢幕產能 “潛力股”。自去年以來,京東方、維信諾等國內面板廠商不斷增加產能和生產線布局,2019、2020年,京東方預計將在綿陽和重慶再增兩條柔性屏產線,每條產線的月產能達到4.8萬平方米。

而柔性屏的市場蛋糕也不斷被分食。IHS Markit數據預測,隨著LG及國內廠商的產能增加,2020年,此前佔8成市場份額的三星產能將會降低至54%,LG、京東方、維信諾和華星光電將分別佔有15%、22%、4%和4%份額。

柔性OLED螢幕不僅可應用手機,還可應用於電視、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等其他電子設備,在2019年CES大會上,LG即發布全球首款可卷曲的65英寸電視,配置柔性OLED的螢幕可以在閑置時,卷曲收回卷軸底座,使用時再向上展開。

在IHS的預測中,柔性OLED螢幕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580億元左右,增長至2020年的990億元,年均增速20%。

除了螢幕廠商,涉及到OLED面板上遊的發光材料、FPC和驅動IC等企業,也可能在此次“柔性屏熱潮”中受益。另外,為實現折疊屏手機的可用性,蓋板封裝技術、連接螢幕與蓋板的OCA膠、偏光片等行業,均需要進行升級革新,一定程度上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不過,儘管折疊屏手機意味著螢幕技術的重大創新,對一眾產業鏈公司釋出利好,但是要實現如全面屏一樣佔領主流地位,仍然“道阻且長”。

全面屏迅速普及時,蘋果、華為、小米等廠商,率先在旗艦系列上應用全面屏;而近期折疊屏呼聲雖高,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將其應用於旗艦系列,均為在原有旗艦機之外,再增加一款“試水”性質的折疊屏機型,以三星、小米為例,將於2月底更新的三星S10和小米9系列均非折疊屏形態。

在未來1到2年中,價格高企是影響折疊屏普及的重要因素。HIS Markit顯示,每台手機的柔性OLED成本價高達95美元,是傳統LCD螢幕6倍、硬性OLED螢幕價格2倍。成本層層疊加下,終端產品勢必遠高於普通手機,不僅柔派價格在萬元上下,近期流出消息顯示,三星折疊屏手機售價或許在1700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幣超過1.2萬元。

同時,雖然柔性OLED螢幕已逐漸達到量產規模,其他配套的零件技術能否及時跟進,尚未可知。畢竟,目前產業鏈其他零件的核心技術仍僅由少數日韓企業提供,短期內,勢必難以形成大規模量產。

因此,不少業內觀點認為,這一輪集中發布的折疊屏信息,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或許未必是刺激市場增長的“救星”,而是在技術上的“秀肌肉”與不甘示弱。

如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孫昌旭此前在微博上表示,2019年,折疊手機的出貨量應該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現在很多所謂的黑科技都是一個噱頭,並沒有太大實用”。她同時寫道,如果折疊屏能夠“起量”,時間應該是在2020年到2021年之間。

2月15日,OPPO副總裁沈義人再對折疊屏概念手機潑冷水,“我體驗過折疊機的工程樣機,”他在微博上寫到,“我覺得折疊屏沒有解決究竟能給用戶帶來互動上或者體驗上的提升問題之前是沒有特別大的價值的。”

加入【IPO早知道用戶交流群】

參與資本市場討論

獲取第一手價值訊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