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時東吳同樣戰事頻繁,較之魏蜀兩國毫不遜色

對三國時代,中國傳統史書以魏為正統,而在《三國演義》影響下的民間則以蜀為主角,如此一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吳國的歷史都處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以致於許多人對東吳的歷史了解不多不透。

其實,東吳征戰的歷史,豐富而多彩。筆者試以編年方式,略述東吳的南征北戰歷史。我們便從曹丕篡漢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說起吧。

孫權時代東吳征戰史

黃初三年(222年),陸遜大破劉備於夷陵,這是東漢滅亡後,東吳的第一場大勝仗,也是三國時代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同年,曹丕大舉發兵攻打吳國,無功而返。黃初五年(224年),曹丕第二次攻打東吳,又一次無功而返。黃初六年(225年),曹丕第三次攻打東吳,仍然無功而返。黃初七年(226年),孫權趁魏文帝曹丕病逝,大舉出兵攻打江夏、襄陽,也是無功而返。同年,南方交趾爆發大規模叛亂,為呂岱所平定。

太和二年(228年),魏國兵分三路大舉攻吳。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轄朱恆、全琮等將,與曹休戰於石亭,斬獲萬餘。太和四年(230年),孫權遣衛溫、諸葛直率水師萬餘,經略夷洲。太和五年(231年),孫權遣潘浚、呂岱率五萬人征討五谿蠻夷,這場戰爭歷經三年多,殺蠻夷數萬人。

青龍二年(234年),為策應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孫權自領兵十萬,進擊合肥新城。又遺陸遜、孫韶等分兵攻魏。魏明帝親率水師,東征孫權,孫權退師。景初三年(239年),吳國爆發廖式之亂,陷零陵、桂陽,交州震動,孫權遣呂岱鎮壓,歷時一年,斬廖式,平定叛亂。正始二年(241年),東吳兵分四路,大舉進攻魏國,多路受挫,遂退師。正始三年(242年),東吳遣將軍聶友領兵三萬,渡海進攻儋耳、珠崖。正始四年(243年),東吳諸葛恪攻魏國六安城,擄掠其民而歸。正始七年(246年),東吳將領朱然進攻魏國柤中,殺掠數千人。正始九年(248年),東吳交趾、九真叛亂,孫權以陸胤為交州刺史,平定叛亂。

孫亮時代的戰爭

嘉平四年(252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同年,魏國兵分三路,大舉攻吳。東吳太傅諸葛恪領兵四萬救援東興,吳將丁奉身先士卒,大破魏師。嘉平五年(253年),諸葛恪發兵二十萬,攻打魏國,兵圍新城。是役吳國勞師遠征,無功而返,導致民怨沸騰。正元二年(255年),由於魏國爆發文欽、毋丘儉之亂,東吳趁機出兵攻壽春,無功而回。

甘露二年(257年),魏國爆發諸葛誕之亂,諸葛誕向東吳請降。吳國發兵三萬入壽春,援助諸葛誕。甘露三年(258年),魏國司馬昭攻破壽春。在壽春之戰中,東吳先後出動十餘萬大軍救援諸葛誕,死亡數萬人。同年,吳帝孫亮被權臣孫綝廢黜,立孫休為帝。

孫休、孫皓時代的戰爭

景元四年(263年),魏國發動滅蜀之戰。由於蜀漢告急,東吳遣將攻魏,試圖迫使魏國退兵。然而,吳國的出兵,未能拯救蜀國。三國鼎立的局面,變為魏、吳兩國的對峙。同年,交趾再度發生暴亂,九真、日南諸郡皆響應。這次叛亂,東吳花了八年時間才得以平定。

景元五年(264年),孫休死,孫皓繼位。廬陵、豫章等地爆發大規模暴動、起義,為陸遜等平定。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取代魏室,建立晉朝。泰始七年(271年),東吳大都督薛珝與陶璜動用十萬大軍,日夜猛攻交趾,終於平定之。這場交趾戰亂,總共歷時八年,整個過程頗為複雜。泰始八年(272年),西陵督步闡降晉,鎮軍大將軍陸抗命令將軍左奕、吾彥進討。晉帝派遣荊州刺史楊肇出兵西陵接應步闡,同時派遣車騎將軍羊祜統率五萬人馬進擊江陵。陸抗頂住巨大壓力,攻克西陵,平定叛亂。這是東吳最後一場輝煌勝利。鹹寧六年(280年),東吳被晉所滅亡。

終上所述,東吳戰事之頻繁,比起蜀、魏,並不遜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