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麻黃湯與桂枝湯的對比

凡以解表葯為主組成,具有發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療表證的方劑,統稱為解表劑。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其在表者,汗而發之」的原則立法,屬於「八法」中之「汗發」。然外邪有寒熱之異,體質有強弱之別。表證屬風寒者,當辛溫解表;屬風熱者,當辛涼解表;兼見氣、血、陰、陽諸不足者,當輔以補益之法,以扶正祛邪。故解表劑分為辛溫解表劑、辛涼解表劑、扶正解表劑三類。

在辛溫解表劑中,適用於風寒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等。常以辛溫解表葯如麻黃、桂枝、羌活、防風等為主組方。代表方劑為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小青龍湯等。其中麻黃湯和桂枝湯是考試中常考的方劑,考點較多且比較典型,並常以鑒別的方式出現,故中公雲南衛生人才網的老師們在此將麻黃湯和桂枝湯做詳細的介紹。

麻黃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炙)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功用: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配伍特點有二:一為麻、桂相須,發衛氣之閉以開腠理,透營分之鬱以暢營陰,則發汗解表之功益彰;二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則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湯《傷寒論》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炙、生薑、大棗

用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功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麻黃湯與桂枝湯的對比:

相同點:麻黃湯和桂枝湯同屬辛溫解表劑,都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藥物組成中都有桂枝、炙甘草,用法都為溫覆取微汗。

不同點:麻黃湯中麻、桂並用,佐以杏仁,發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為辛溫發汗之重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寒發熱而無汗喘咳之表實證;桂枝湯中桂、芍並用,佐以薑、棗,發汗解表之力遜於麻黃湯,但有調和營衛之功,為辛溫解表之和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風發熱而有汗出之表虛證。

故傷寒無汗表實證宜麻黃湯,傷風有汗表虛證宜桂枝湯。考題如下:

【例題】麻黃湯與桂枝湯的主要區別在於:

A.脈浮緊與浮緩 B.喘逆與鼻鳴乾嘔

C.無汗與有汗 D.風寒表實與風寒表虛證

【答案】D。解析:麻黃湯和桂枝湯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風寒表實與風寒表虛證,但可以表現在脈象的浮緊與浮緩、無汗和有汗兩個方面。

以上就是關於麻黃湯與桂枝湯的對比的知識點,大家要好好消化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