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正確認識中藥的腎毒性

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朱冠華

隨著中醫藥日益受到重視,並且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近年來「中藥腎毒性」,「中藥性腎病」等有關服用中草藥後引起腎損害的報導屢見不鮮,對中醫藥信譽、中藥安全性評價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那麼什麼是腎毒性?什麼是中藥腎毒性?我們如何看待中藥腎毒性?下面我們來詳細談談。

何為藥物性腎損害?

藥物性腎損害是指腎臟對治療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因藥物過量或不合理應用而出現的毒性反應。

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藥物引起的腎損害日趨增多,主要表現為腎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約20%-34%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與應用腎毒性藥物有關,由於目前因葯種類繁多,加之藥物濫用問題嚴重,藥物引起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日益增多。據國外報導,在住院病人中約2%-5%發生葯源性急性腎功能不全,監護室病人中甚至可高達15%。在老年人中發生率更高。

什麼是中藥腎毒性?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但長久以來「中藥副作用少」的認知使人們對中藥腎毒性缺乏足夠重視。其實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定的利弊,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和應用它們。一般中藥即使是一些藥性劇烈或有毒的中藥如嚴格按照劑量、給藥方法和配伍禁忌合理使用也不會引起意外的藥物不良事件。

如果用的不合理,「良藥」也就變成了「毒藥」,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加重對腎功能的損害,嚴重的甚至引發腎衰竭,導致有些患者對中藥很是忌憚,唯避之而不及。所以,我們絕不能將使用的過錯完全歸咎於中藥本身並由此而對其一概否定。

常見的會引起腎毒性的藥物有哪些?

經過對中藥腎毒性的研究,發現將近有50多種中藥對腎臟會造成損害,細分又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的中藥。

其中以植物類的腎毒性中藥最為典型,也是比較常見,用的最多的。植物類腎毒性中藥包括:雷公藤、草烏、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牽牛子、金櫻根、士貝母、馬兜鈴、士荊芥、巴豆、蘆薈、大楓子、山慈菇、洋金花、鑽地風、夾竹桃、大青葉、澤瀉、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鉤藤、補骨脂、白頭翁、矮地茶、苦參、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蠟梅根等。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藥的腎毒性?

1.對中藥要有正確的認識。對中藥的毒副作用,要正視,但也不能誇大,「中藥無毒副作用」和「有毒中藥不能用」這兩種提法都是不科學的。

2.要去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不能盲目的濫用藥物,偏聽偏信,亂服用一些所謂的「偏方」。

3.對曾經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需保留記錄,下次就診時要及時告知醫師,以免再次發生。

來源:上海葯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