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女德班”更可怕的,是無處不在的女德思想

一年前,丁璿帶著她的「女德班」走入大家視野,一時間,“女人穿著暴露,克夫,克父母,克孩子”、“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等言論震驚網絡。

一年後,撫順、溫州系女德班卷土重來,“點外賣不刷碗,喪失婦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堅決不離婚”再次刷新大眾認知的下限 。

巧的是,這些女德班的背後都有一套看似合情的“理論靠山”:傳統文化。但卻是一種被扭曲和誤讀的傳統文化。

穿漢服、唐裝,拜孔子,讀《弟子規》、《孝經》…… 據潛伏在女德班的記者報導,有學員“懺悔”道:

“後來學習了傳統文化,我終於知道,人的痛苦、磨難都是因為違背了倫常……只有遵守規則,遵從老祖宗總結的自然規律,才能改變命運,帶來幸福。”

為什麽“傳統文化”、“老祖宗”、“倫常”這些原本值得傳承的觀念,卻被扭曲成了落後、愚昧思想的代名詞?

我們總談論未來,卻很少想過,作為當代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該如何面對過去的價值觀?當面對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解讀時,我們又如何能夠甄別篩選,而不是被別人的思維所裹挾?

01.

最可怕的,並不是女德班

你可能會疑惑,這樣荒謬的女德班,難道還不夠可怕嗎?

其實,正因為它的荒謬,這些言論的危害性反而降低了不少——從互聯網和媒體的反應能看出,大部分人都對此發出了十分一致的憤怒和譴責。

比起女德班,真正廣泛傷害女性群體利益的,往往是我們身邊那些看似“溫和”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女德思想」

它不需要通過正經的”班級”為媒介,但其傳播,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

比如,現在大概很少聽到 “男人是天,女人是地” 這樣的話,但“女孩子讀書沒用,還是嫁人靠譜”這樣的話,聽起來是不是依舊熟悉?

如今,也大概很少人說“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這樣充滿迷信色彩的話,但每每出現性騷擾事件,總有說“還不是你穿太少”這樣的受害者有罪論

再來,“點外賣,喪失婦道”聽起來惹人恥笑,但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相夫教子,依舊是社會的主流思想。

是的,女德班可以被監管部門查封,但現實中廣泛流傳的性別不平等觀念,是無法被輕易消除的。

真實生活中的“女德思想”,往往聽起來沒那麽不可理喻,甚至可能從親朋好友的嘴裡傳出,帶著“關愛”的外衣,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無論是女德班也好,女德思想也好,如果仔細揣摩一下這些言論,就會發現,它們的邏輯點很有意思,是基於「過去」——因為過去的女性是這樣,所以你也該這樣。過去的女人都這樣,並且還都活得挺好的,你為什麽不能這樣活呢?

電視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當得知丈夫決心離開自己,跟秘書私奔後,傷心欲絕的麥瑟爾夫人對自己的父親講了這件事,父親的回答是這樣的:

這句話,我們如今聽來,必然覺得保守、沒骨氣、男權中心。

而麥瑟爾父親的這番論調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卻恰是普羅大眾眼中,對於女性“幸福”的普遍定義,他們強調,女性的幸福必須建立在婚姻當中。

可以發現,即使沒有女德班這樣明確的組織存在,女德思想也無處不在。那些困擾著女性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的人,不是來自於某個”班“、某位”大師“,而是來自於我們的親人、朋友,以及身邊的人。勸誡一旦混合著愛意,才讓人進退兩難。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無數麥瑟爾夫人所面臨的“教條”,這些教條,很大一部分來自「過來人」的經驗——封建、落後的思想並非發生在離我們遙遠的過去,而是始終被延續著。傳統、愚昧、就在我們身邊。

因此,如何面對「傳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它不僅是女德班的學員需要擔心的事,而是每個女性真實生活中的困境

02.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通用也無用

中華詞匯博大精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八個大字,無比精確地概括了今天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但事實遠比這八個大字複雜得多,首先,如何界定“精華”和“糟粕”,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義——我們眼裡,重男輕女是「糟粕」,但一旦被包裝上傳統文化的外衣,便讓一些人奉為真理。

並且,這些定義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改變。那些曾經被禁的書,今日常被人們當作寶貝;而那些在某個時代被視作權威的作品,今天可以變得一文不值。

時代的每一次更迭,都在重新塑造著好壞對錯的標準。

更複雜的是,精華和糟粕也許會同時存在,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我們該把《洛麗塔》視作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還是一部病態的戀童癖文學呢?

可見,精華和糟粕從來就無法被一刀切,它們流動而複雜,主觀而充滿變化。

正因如此,當我們面對「女德班」的價值觀時,往往能迅速戰隊;但當我們需要面對龐大、豐富、複雜的傳統文化和價值,抑或說「我們的過去」時,就顯得頗為局促和尷尬。

二戰時期著名記者愛德華·莫羅說道,“每個人都是自己過往經歷的囚徒“。我們此刻的所思所想,其實都是由個體過往的經歷所決定的:

相信“三精成一毒”的人,一定沒有了解現代醫學知識。

而相信“女人就該結婚生子”,也對女性基本的人權,近代平權運動處於蒙昧狀態。

可見,那些被視作“愚昧”的觀點,往往就是隻把眼光局限在某一處,而忽視了世界變化。

莫羅之所以用了「囚徒」這個詞,是指人們被某一方「過往經歷」牢牢困住,而看不到此刻更大、更多元的世界。

03.

人類意識的珍貴,

在於認知視角的不斷進步

近幾年來,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從“女性主義視角來看”、“以經濟學視角來解釋”等 “某種視角”的說法。

這背後的潛台詞是相當美好的——當你說出你是以某種視角看問題的同時,就是在承認事物本身的複雜性。對於這件事的理解可以有很多,而我說的,只是其中一種。

人類進步的標誌,正是這些「看問題的視角」多起來的時刻。

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大概都讀過的一本書——《秘密花園》,講述了兩個年幼、鬱鬱寡歡的小孩,因為無意中發現了家中的秘密花園,被大自然治愈的故事。

大多數出版公司把《秘密花園》歸類為兒童讀物、或者浪漫主義文學。而近代女性主義的視角萌生後,學者們開始重新解讀它不為人知的一面:書中的小男孩柯林,是被小女孩瑪麗一步一步被“帶領”著,才重新回到陽光積極的生活狀態。

這是不常見的一幕。在那個王子拯救公主,丈夫保護妻子的時代裡,開始有一位女孩,引導著一位男孩,給他啟蒙與思考。平權思想的興起和女性主義視角的萌生,讓這部書的另一種價值,被發現了。

書寫完的那一刻,就已是過去,而人類意識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背後複雜而又生動的主觀能動性。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過往經歷」,但能不斷刷新看待、分析問題的不同視角,重新審視過去。

如果以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詩經》舉例,裡面有一首叫《摽有梅》的詩篇,講述的是一位待嫁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婚姻越來越急切的心情。

你當然可以這麽理解:

看,《詩經》裡都說了,女人到了年紀,就像落地的梅子,沒人要了。

或許,你也可以這麽理解:

唉,《詩經》這種東西還是別讀了,古代的女人除了結婚還想要什麽,封建糟粕。

可是,你還可以這麽理解:

在當時那個以男權為主導的封建社會,還能見到以女性視角出發,並且比喻形象生動的作品,從文學性來說值得被銘記。並且,在禮法認為女性必須等待,必須接受別人安排的時代,出現“再不來娶我,你就來不及了”這樣鮮活的聲音,實在難得。

第一種理解,是把傳統當權威。它是愚昧的,因為它對事物的認識是停滯的,未看見時代的進步。

第二種理解,是在以單一標準為指標的方式。它是魯莽的,因為它未能意識到其他視角存在的意義。比如文學性、和寫作時代的歷史局限性。

第三種理解,是在以一種多視角的方式“閱讀”傳統。它意識到了時代的局限,但也能注入新的視角,發現其中女性的聲音。

如果你覺得這麽說還很抽象的話,楊照老師對《詩經》的解讀,可以看做“第三種”解讀的范例:

《詩經》的庶民內容不止經常被政治化、教條化,而還經常被男性化,改成用男性中心的角度來讀。不過詩裡大量女性聲音和女性情感的現象,就在男性中心的底層,被保留下來,並沒有完全遺失,以至於後來中國的詩詞就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傳統,有一大部分是模仿、模擬女性聲音的。

這樣的一種文類的個性,我們也就可以追溯回去,在傳統上實際的內容和它的解讀方式所產生的落差。

一方面在內容上,《詩經》明明是來自於庶民,而且有很多女性所唱的歌,在當時倫理和禮法還沒有那麽強烈約束的情況底下,她們直接而且鮮活地、沒有任何拘束地把自己的情感就這樣唱出來,唱出來了之後,在采詩的行為、行動中,被記錄到了貴族教育的教材裡,未來變形成為經書裡的內容,所以就被轉化成為一種男性進行的歷史政治或道德的解讀,那個解讀明明是扭曲原有內容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

我想,答案可以是這樣的:不把某本書、某個人、某種觀念當作永恆不變的真理。

當有人告訴你女性要遵循「女德」,因為這是老祖宗的規矩,你會明白,這只是對「傳統」的某一種“解讀”,甚至僅僅是誤讀而已。任何試圖將自己的解讀說成是「唯一正確」的說法,你都要小心。

安德烈·紀德曾說:拋掉我這本書吧,須知對待生活有千姿百態,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去尋求你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吧。

了解過視角的多元性後,就沒有什麽“糟粕”能夠真的傷害得了我們,因為我們已經具備抵禦單一解讀和單一視角的能力。

當你具備這樣的能力之後,讀什麽都可以。甚至《女誡》也可以讀,只不過,是帶著“人生指導思想”去讀,還是帶著了解曾經中國女性生活狀況的目的去讀,也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論和看法。

1896年,歷史上曾有一場著名的採訪問答——普立茲獎獲得者Nellie Bly問婦女參政運動的核心人物Susan B Anthony:“你認為新時代的女性會是什麽樣子?”

“自由。”Anthony堅定地回答。

共勉。

參考來源:

1.崔四爺 趙普通《真實故事計劃》“我在女德班臥底的168小時 ”,

2.楊照《看理想·原典通讀計劃》第一季

3. 麗貝卡·特雷斯特《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時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重新認知「傳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