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磅】國家衛健委:健康科普將與績效考核掛鉤!

7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

解讀國務院剛剛下發的「健康中國行動」

之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有關情況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位列「健康中國行動」15項行動之首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健康中國確實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全社會的參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全民共建共享,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是其中的一份子。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意見指出把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增進全民健康的前提,要增進全民健康,前提是要提高健康素養,要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並且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作為15項行動中的第一項。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主要包括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行動、社會和政府行動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簡化一下可以用「1,2,7,7」來概括。

「1」是指一項結果性指標。也就是把居民健康素養水準作為我們這個行動效果的指標,目的就是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水準。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準是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當前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準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但仍然水準不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017年居民健康素養監測水準表示,全國平均值是14.18%,我們行動目標規定,到2022年和203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要分別不低於22%和30%。並且,我們對其中的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準、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素養水準、基本技能素養水準又都分解有相應的目標要求。

「2」是指兩項約束性指標,一是建立並完善國家級、省級兩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和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二是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

第一個「7」是個人和家庭的七個方面的行動,這七個方面我也簡單梳理一下,過一遍這個文件。

一是正確認識健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行動、通過廣泛的宣傳,這個理念能夠牢牢地樹立在人們的心裡。每個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要理解生命的自然規律和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尊重醫學和醫務人員,共同應對健康問題。

二是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靜結合、心態平和、講究衛生、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

三是關注健康信息,要積極主動地獲取健康信息,而且要提高理解、甄別和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如何去甄別、理解?怎麼去正確使用?這都是健康素養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使公眾能夠選擇從正規途徑獲取健康知識。

四是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包括在平時和緊急時刻所需要掌握的健康技能。

五是科學就醫,早診斷、早治療,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就醫,不相信「神醫」「神葯」。

六是合理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藥物。

七是營造健康家庭環境,家庭成員要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成員之間要互相提醒、互相幫助,鄰裡要和睦。這是指個人和家庭的七個方面的行動。

第二個「7」是社會和政府的七方面行動。

一是建立並完善「健康科普兩庫一機制」,就看前面的約束性指標,兩個庫,一個機制。媒體要從相應的專家庫中選擇邀請專家來參加健康科普活動,加強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和監督,對於出現問題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規,勒令整改,直至關停。但我們的目標不是關停,我們是希望通過有效的監督、整改,讓這些平台都能對傳播健康知識發揮積極的、科學的、準確的、正面的作用。對於科學性強、傳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要予以推廣,對於傳播範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堅決予以澄清和糾正。

二是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並且在診療活動中能夠主動去提供健康指導。

三是指導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醫務人員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四是鼓勵扶持中央廣電總台和各級電視台、電台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開辦優質健康科普節目,報刊要推出一批健康專欄,在各媒體平台上,推動互聯網+精準健康科普。

五是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知識普及工作,鼓勵衛生健康行業學會、協會、社區和部門組織健康傳播活動。

六是開發推廣健康適宜技術和支持工具,鼓勵研發和推廣健康管理類、人工智慧和可穿戴設備,運用健康大數據提高大眾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七是開展健康促進縣區建設,這個工作也已經開展了多年。2014年以來,以縣區作為一個小細胞,我們在這裡推行、推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在全國各地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甚至很多貧困地區都積極參與到健康促進縣區的建設當中來。開展「健康中國行」宣傳教育活動,活動內容豐富,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語言比較通俗易懂,便於群眾接受、知曉並且採納。

心動還不夠,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關於第一項「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裡面提到,要建立一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這是一個強製約束性的機制,這個考核機制實現的時期是不是在2022年?這樣的話,會不會造成一些前線的醫務人員工作量有大量增加的情況?還有,關於這個專項行動的內容,我看到有約束性、倡導性,還有預期性的,是否代表約束性的那些內容是十分有必要迫切需要實施的,預期性的內容指標是什麼意思?還有一些倡導性的,是否太個人、家庭、社會層面,所以只好用倡導的形式去考核那個指標?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健康促進處處長

薑雯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剛才您提的第一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在第一個專項行動中,的確提到了要建立兩庫和兩個機制,其中您提到的這個機制,就是要建立對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我們想從政策上去解決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積極性的問題。鼓勵他們不光是憑靠自己的熱情進行健康科普,也想從政策環境上能夠支持他們做健康科普,這樣才能真正讓我們的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在健康科普方面更加有乾勁。

同時您也提到了,2022年考核機制要完成,是約束性指標。在整個推進行動過程當中,國務院是有這樣的要求,在2022年前完成建立這個機制。應該說,要朝著這種機制的建立,未來還有幾年的時間,要繼續努力去推進。這個機制的建立,不僅僅是衛生健康部門一家的事情,也需要聯合其他的部門一起來推進,相關部門都有相關職責,因為健康中國行動是一項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行動,不同部門根據不同的職責,在這個行動的框架下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所以我們也特別欣喜地看到這樣的機制能夠納入。

關於您說到工作量是否對醫務人員有所增加的問題,其實我是覺得,我們現在大部分的醫務人員在從事自己診療過程當中,以及提供健康服務過程當中,其實也已經做了很多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因為現在整個衛生健康工作的方向已經是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了,這是我們衛生健康委工作的一個新的定位,也是在整個健康中國的大戰略下要完成的一個轉變。我們一定是儘可能的讓老百姓不得病、少生病、晚得病、不得大病,這就要求我們的醫務人員多做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在前期文件起草過程中,這個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就被提出過。確實,目前在臨床一線,我們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很大,大家到醫院去看都能感受到。我們啟動的「健康中國行動」,實際上是治本之策,是為了真正從根本上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醫務人員壓力大的問題。不可否認,目前看可能會增加醫務人員一部分工作量,但是我們認為,在醫療、預防、康復過程中,加大健康知識的傳播,給公眾提供一些科學權威的信息,這本身就是我們醫療工作的應有之義。過去由於臨床工作太緊張,這部分的服務提供不夠,老百姓是有意見的,覺得沒有給我說清楚,匆匆忙忙的。因為我們的專家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最好的切入點,就是他在尋求醫療服務的時候。咱們開玩笑說,像在座的各位,活蹦亂跳的,我跟大家說,我們看一個健康教育的材料吧,大家可能說還不如看個娛樂性節目更放鬆。但是,在得病之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及時給他提供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議,或者改變他不良生活習慣的建議,這就事半功倍了。所以我們要求,我們的醫療機構特別是三級甲等這些大型醫療機構,高水準的權威專家,要拿出精力來,投入到預防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去。

我們會考慮工作量可能增大的問題,這個要求我們醫療機構做好統籌協調,因為這個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像剛才薑雯處長講到的,我們特別推薦山西的這個做法,把從事健康科普創作以及健康教育活動納入到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中,要建立一種激勵機制。

關於第二個問題,你提到我們這次「健康中國行動」中的指標設計,目前健康中國行動總共提出了124項指標,其中包括一些結果性的指標、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和政府工作性指標。在這124項指標中,大部分指標是預期性和倡導性的,約束性指標有11個。在整個文件的起草過程中,選擇和確定哪些指標,這是我們整個研討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指標,我們這個行動的績效將無法考量。但是如果指標太多,過多過濫,一個是增加了考核的難度,同時也可能增加地方和部門的工作壓力。所以我只能告訴大家,在論證過程中,每個指標的取捨都是經過了科學的、可行性的充分研究和論證,對每個指標的含義,以及下一步我們怎麼樣考核考量,在接下來的發布活動當中,大家還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我給你能提供的一個意見就是這些指標都是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我們對約束性指標的確定是慎之又慎的。而這些倡導性的指標,我們希望通過「健康中國行動」的推進和宣傳倡導,能夠實現預期規定的目標。所以,從現在的指標設計來看,能不能取得預期的目標,就要看大家能不能把真正把公眾動員起來?「健康中國行動」,我們既要普及健康知識,更要落實在行動上,只有真正行動了,我們設計的指標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值。

你想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發明的醫療產品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