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看待員工不辭職就開始找下家的問題?

員工沒辭職就開始找下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騎驢找馬”,我覺得這沒什麽不正常的,也沒必要上綱上線,缺乏職業精神之類的帽子,還是不要扣的好!

職業精神是什麽?一般就是愛崗敬業,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但這是有前提的。企業尊重員工,員工才有可能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包括物質上的,比如工資待遇,也含有精神上的,比如給員工平等和尊嚴。既然員工決定辭職,肯定是在尊重和信任上出現了問題。正如馬雲所說:“員工為什麽辭職,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待遇沒給夠,二是受委屈了。”無論是待遇太低還是委屈太大,本質上都是企業沒有給員工應有的尊重。

員工騎驢找馬,並沒有違反公司的制度。任何一個公司,任何制度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首先,這在法理層面是合規的。第二,做任何事都要未雨綢繆。也就說,沒下雨的時候,先把屋頂修理好。員工需要養家糊口,沒有任何人希望辭職之後會出現幾個月的空窗期,都想在新舊工作之間實現無縫隙對接。這在情理方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認為,只要員工辭職的時候,沒有拷貝公司的資料,出賣公司的利益,破壞公司的聲譽,其職業精神還是可以接受的。至於一邊上班一邊尋找下家,這都是小節問題,沒必要小題大做,更不要上綱上線。如果這都可以稱之為職業精神有問題,那麽這個社會還有好人嗎?

真正優秀的企業,不會把員工辭職前尋找下家上升到職業素養的高度!那是對職業精神的曲解,也是對企業格局的嘲弄。任何企業,人才流動都是正常的,水流不腐,戶樞不蠹,因為流動,企業才能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聰明的企業,都是關注那些非正常的人才流動,比如離職率太高,或者是核心人才去職等等。糾結於員工騎驢找馬,甚至扣上缺乏職業精神的帽子,就有點洗腦的味道了,這樣的公司文化,恰恰是員工最反感的!聰明的做法是,給員工最大的尊重,讓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安全感,責任感,員工還會身在曹營心在漢嗎?

騎驢找馬,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樣做缺乏職業精神嗎?當然不是。這不是一個職業道德問題,而是選擇策略問題。

對於準備跳槽的員工來說,兢兢業業工作到最後一天,認認真真、順順當當的交接完工作,站好最後一班崗,這就是有職業精神。對於那種說辭職就撂挑子,不交接,不過問,不付出的人,才叫沒有職業精神,不能把二者同日而語。

不辭職就開始找下家,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尤其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來說,都是有經濟壓力的。倘使你辭職了,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麽辦?這就意味著斷絕了經濟來源,啃老本肯定不是長久之計。你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一家老小考慮。正因為如此,某些老闆吃準了這一點,經常性的大罵這類員工,知道他們不會輕易辭職,反而對一有不爽說走就走的90後和顏悅色,真是條令人唾棄的變色龍。

但職場生態就是這樣,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

之所以不辭職就開始找下家,還是有諸多好處的。

其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你辭職了去找工作,就意味著有點孤注一擲的味道,在心理上的影響更明顯,會導致你找工作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時間一長,一旦找不到合適的下家,就會有點迫不及待或者饑不擇食的感覺。而這,也正暴露了你的職業生涯缺少規劃,你已經沒有多少選擇別人的權利,這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

其二、討價還價的籌碼更多一些。

在職去找工作與辭職去找工作的區別在於——在職的時候很多時間不太方便,有的面試需要請假。除去這一點不便外,好處還是多於負面影響的,至少,你有更多職業選擇的機會和權利。當你在職去應聘時,明顯籌碼更多一些,如果你真的表現出應有的價值,用人部門會更在乎你的想法,你也能為自己盡量談個好價錢。反之,辭職了去找下家,除非你是個行業內都想要的稀缺人才——而這種人才理論上來說,平時就少不了獵頭的滋擾,根本不缺工作,辭職不辭職都有很多橄欖枝伸過來。

所以,對員工來說,最實際最優的一種策略就是騎驢找馬,多多理解就好,沒什麽好奇怪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