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G投入日益劇增,運營商盈利市場負重難行

在外界眼中,運營商向來是暴利行業,微博熱搜上還出現過“運營商日賺3.7億”的話題,引起大眾議論熱潮。

然而在19年首季度財報中,運營商們均出現營收下滑的情況,中國移動甚至出現淨利潤下滑情況

這不禁令人思考,5G前夕,運營商們還好嗎?

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放緩 流量經營失控

4月末,工信部公布《2019年1-3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第一季度,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323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較1-2月回落0.9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其中移動通信業務收入2266億元,佔電信業務收入的68.2%,同比下降3.1%。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中國電信解釋稱主要由於出售商品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8.5%;中國移動則在財報中表示,由於流量資費快速下滑,同時受2018年7月全面取消境內流量漫遊費的翹尾影響;中國聯通也表示,受去年7月起實施的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主營業務收入下降。

工信部數據分析顯示,一季度,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56億GB,同比增長129.1%;3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7.27GB,同比增長121.1%。可見,移動互聯網流量及戶均流量(DOU)同比增速均呈下降趨勢。

2018年7月,取消漫遊費政策,使用戶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多的流量,用戶ARPU逐步下降。三大運營商及其內部各地運營商,為搶奪新增用戶,全面展開流量價格戰,推廣互聯網卡、低價大流量產品,使流量資費快速下滑,流量貶值嚴重。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布的第一季度經營報告顯示: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ARPU從去年年底的53.1元降低到50.3元;中國聯通的移動用戶ARPU從去年年底的45.7元降到41.2元。

隨著戶均流量(DOU)的增長與APRU值的下降,運營商業務增量不增收困境越發明顯

移動互聯網接入月流量及戶均流量(DOU)比較

盈利困境尚未解決 5G投入與日俱增

隨著新技術的演進,5G商用導致投資成本劇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表示,相比4G網絡,5G無線基地台設備單價高、5G頻率高使得站址更密集,新增站址難度大,5G大帶寬對傳輸網絡的需求大,5G累計投資將達2.3兆元,約是4G的4倍。因此運營商在5G網絡建設運營方面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

中國電信2018年財報披露了投資5G的預算,稱今年在5G建設方面的投入預算為90億元人民幣。中國電信方面表示,將積極探索5G技術在智慧城市、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利用5G技術性為垂直行業賦能,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此前,中國聯通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中國聯通5G投資預算為60億到80億元人民幣。公司正在積極開展重點城市的 5G 外場測試與行業應用探索,並將根據測試效果及設備成熟度,適度擴大試驗規模。

雖然中國移動尚未披露其預計的5G支出,但有報告預測其支出將達到170億元人民幣。

5G是通信技術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提前部署5G計劃,投資5G建設,符合通信企業的長期利益,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動5G發展不是個短期行為,期望5G短期內建成商用並盈利,並不現實。

因此運營商當下既要保證利潤穩步增長,又要增加5G投資,謀劃長遠利益,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攜號轉網、提速降費 壓縮運營商利潤空間

2019年初,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移動流量平均資費降低20%以上”,“有關方面要讓利1800億給消費者”,必須做到可以攜號轉網,進一步優化精簡資費套餐,2019年在售套餐數量上較2018年減少15%,嚴查企業資費行銷違規行為。

對此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積極響應,紛紛表態將全力以赴,堅決貫徹落實,讓用戶獲得感更強、滿意度更高。

這一表態雖充分彰顯了央企的社會責任感,是運營商進一步讓利於民、於企的莊重承諾,但承諾的實現並不輕鬆。至此,運營商需要面對市場與政策的雙重壓力,如何平衡讓利與盈利,是運營商需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運營商如何負重前行?

(1)持續深耕內容轉型,創新布局未來重點

此前,運營商一直充當流量管道工角色,隨著提速降費進一步推進,單純販賣流量,已經不能再給運營商帶來穩定的收益,只是為互聯網內容企業做嫁衣。

對此三大運營商早有準備並以各種形式躋身於互聯網內容市場,但是因為內容壟斷等,運營商們的視頻業務發展在增收貢獻方面表現並不理想。運營商們或許可以吸收國外運營商的經驗,除了積極通過收購、投資等方式進駐內容業務,也可通過產業鏈延伸推進“端-管-雲”服務,打造平台生態。

如近年來,電信瞄準家庭市場,大力發展和推廣IPTV業務,使天翼高清成為又一個用戶過億的業務,同時不遺余力地推廣家庭智慧組網、智能家居產品、家庭雲等,積極發展家庭智能新生態。

在5G前夕,AI和VR是商家與消費者共同期待的發展方向。運營商可以結合自身雲計算、大數據發展的優勢,積極發掘消費者需求,開拓家庭娛樂生活新興領域,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數字應用服務。

(2)疊加權益,做好服務

近期中國移動回饋老用戶推出一個“查網齡送流量”的活動,但活動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用戶各種猜測:移動此舉是不是要阻止老用戶攜號轉網?雖然移動後續發布了聲明,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了用戶對運營商的缺少信任的事實。

2019年運營商的重點將轉為存量運營,此時,服務品質好壞將是用戶是否選擇攜號轉網的重要因素。因此,運營商想要留住用戶,第一個需要改善的就是服務質量,對用戶少點套路,切切實實多點關懷才是明智之舉。

至於吸引用戶提值升檔,就需要在服務品質的基礎上再多點甜頭了,疊加權益或是一個比較好的抓手。運營商在推廣權益時一般可劃分為合作權益與自有權益,其中合作權益一般指與合作企業提供給用戶的權益,俗稱“借雞生蛋”,自有權益則指運營商獨立提供的權益。

運營商們可繼續以免流或娛樂性會員(視頻、音樂、遊戲等)權益推廣互聯網卡,對ARPU值高的用戶,進一步發展導向融合,疊加親情卡/副卡、寬頻、IPTV等。在當前運營商管道內容貧乏的情況下,大流量及不限量產品除了可以疊加親情卡、寬頻、IPTV、智能組網、副寬等權益升級大融合,還可以進一步疊加內容會員權益,凸顯用戶身份價值,增強產品競爭力。

(3) 發展新興業務

2018年,三大運營商在新興業務領域方面成績亮眼。其中,中國移動的物聯網智能連接數淨增3.22億,規模達到5.51億。中國電信的信息及應用服務收入為834.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佔經營收入的比重高達22.1%。

此外,物聯網智能連接數增長141%,達到1.07億。中國聯通的信息通信技術業務收入為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物聯網業務及大數據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1億元人民幣和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48%和284%,物聯網連接數接近1.1億。

據工信部2019年第一季度數據分析,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是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第一季度,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1526億元,同比增長2.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比達45.9%,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0.98個百分點。

當今互聯網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為運營商發展新興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空間,面對旺盛的政企市場需求,運營商可以順勢而為,把新興市場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市場,持續加大資源配置,強化渠道運營能力,積極向智能化新興業務轉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