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太平天國在定都南京後,北伐行動會失敗?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歷來對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討論很多,涉及不同領域,這裡我想單就戰爭談一些看法。在此意義上,欲了解太平軍北伐失敗原因,宜先考察一下其北伐始末。通過梳理太平軍北伐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從戰爭角度看,其北伐失敗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洪秀全志不在遠,北伐不過是剽掠之舉。早在太平軍克南京時,林鳳祥等原天地會會眾即引兵揚州,欲入河南,並向洪秀全建議,以為河南“進可窺幽燕,退可據武昌,入蜀滇”,建議控制、並建都河南。而洪秀全考慮到河南少水無糧,易為敵困,且顧忌與楊秀清的權力鬥爭(建都河南則南京一帶則受製於楊),選擇建都南京(改江寧為天京)。這時的洪秀全已“無志遠出”,從他給林的詔書中即可見端倪,洪詔林“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略地,靡時日”。北伐軍後來難獲支援也與洪秀全的態度密切相關。

太平軍北伐

其二,太平軍不得天時。太平軍早期頗有斬獲,直至攻克陳留進抵開封城下,太平軍一直佔據著戰場主動。而在兵臨開封城下時,本已勢在必得,但接連遇暴雨氣象,“風雨交注,城外壕水,深至數丈”,林鳳祥不得已采納吉文遠的建議,撤圍開封,轉而奔襲朱仙鎮。清軍“萬難支持”之開封城,竟賴天時得以保全。而這一役竟成了扭轉戰場形勢的關鍵。林鳳祥未攻克開封,只得另謀輾轉渡河,卻一路遭清軍截擊,林部渡河者僅二萬餘眾,兵力已分。

太平軍北伐進軍路線圖

其三是林鳳祥的戰略決策失誤。在渡河之際,有將領建議林鳳祥趁清軍尚未集結完畢,奇襲天津,以獲取戰場主動,但林鳳祥堅持認為應該先取懷慶,控制黃河。但林部因暴雨被迫渡河之際,就已疲憊不堪,且正如上文所述,大水阻礙了部隊集結,林部圍攻懷慶的部隊僅僅兩萬餘眾。林鳳祥在懷慶采取“長圍久困”之法,然而清知府余炳燾率眾據城死守,林軍雖得以久圍懷慶,但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圍困懷慶五十餘日而未破城。相持之下,戰爭的天平正在悄然傾斜,等到清軍主力勝保部援軍趕到,太平軍就陷入了被動,太平軍將領吉文遠就是在此役中中流箭戰死。而與此同時,清軍也在醞釀對林部的反包圍。自從懷慶被反包圍之後,太平軍與清軍就已攻守易勢。雖然後來太平軍戰勝了勝寶,稍稍穩定了局勢,但畢竟不能挽回大局,之後津沽的相持與直隸的困守都像是在做困獸之鬥,最終難免敗亡的命運。

林鳳祥

參考文獻: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太平軍北伐資料選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

《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