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晚開拓者"黃一鶴逝世 周濤倪萍李思思表達哀思

周濤微博截屏

央視首屆春晚總導演,被稱為“春晚開拓者”的著名電視導演黃一鶴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8日凌晨2時40分在北京去世,終年85歲。消息傳出後,曾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的周濤、倪萍、李思思等人紛紛通過個人微博表達了悼念之情。周濤回憶稱“黃導對待工作孜孜以求的態度,對待晚生後輩熱情的提攜令我感動”,倪萍則給出評價“一位富有才華又低調,畢生都追求完美的電視導演”。(文字綜合北京青年報、新京報、新浪微博等)

@周濤323:黃一鶴導演是中國電視文藝重要的開創者之一。黃導在央視工作的最後一台節目是我主持的。在2007年時,我曾請教他關於電視文藝的一些問題。黃導用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對我的每一個問題詳細回應,並且把他的專著送給我作為參考。黃導對待工作孜孜以求的態度,對待晚生後輩熱情的提攜令我感動。黃導,您一路走好。

倪萍微博截屏

@倪萍:一位富有才華又低調,畢生都追求完美的電視導演走了……20多年前我有幸跟黃導合作過在太廟直播的中日歌會。下雨天彩排,他在台上來回地跑,不停地摔,副導演給他打傘被他罵了一通:“沒見過雨嗎?”在這台節目裡,因為黃導的指導,我進步了一大截,可惜隻跟黃導合作過這一次。黃導一路走好!

李思思微博截屏

@主持人李思思:本來約定了錄製之後,全組去拜訪黃導,最終因為黃導身體原因,未能成行,沒想到竟成了一份遺憾。一路走好,黃導。

黃一鶴出生於1934年4月,遼寧沈陽人。1949年入伍後,在解放軍文工團從事音樂創作;1960年轉業到中央電視台,從事編導工作,創作了一千多部不同規模、不同形式和不同體裁的電視片。1983年,黃一鶴採用直播的形式吸引觀眾的目光,開辟了電話點播節目的專線並應用於首屆春晚。隨後,他擔任了1984年、1985年、1986年以及1990年共五屆央視春晚的總導演,並成功推出了《吃雞》《吃麵條》等經典作品,起用了李谷一、朱明瑛、蔣大為、劉曉慶、馬季、薑昆、朱時茂、陳佩斯、馮鞏、趙本山、鞏漢林、黃宏等一批活躍於春晚舞台的骨乾力量。

1983年執導首屆春晚 竟不是“天將降大任”

成為中國首屆春晚導演之前,黃一鶴自言:“之前沒有什麽翻天覆地的經歷。”1949年,黃一鶴入伍在解放軍某文工團從事文藝工作。一年後,他就跟著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後來軍一級文工團解散,黃一鶴轉業到央視成為一名電視工作者。

黃一鶴與春晚的故事,也不是“天將降大任”的傳奇,更像是順其自然發生。其實,從1958年開始,央視(當時名稱為北京電視台)每年都有聯歡性質的春節晚會,不過那個時候為了防止“政治事故”,都是錄播。1983年,台裡的領導冒了很大的風險,決定辦春晚。 按照輪換製,黃一鶴就這麽成了第一屆春晚的導演,他和春晚就這樣彼此成就。

【詳細】

1983年春晚現場設點播台

春晚開拓者 首創直播、主持人、點播節目

1982年,黃一鶴接到任務籌備1983年春節晚會,他決定做一次“質的飛躍”。他集中了馬季、王景愚、薑昆等藝術家組成策劃編創組,提議實況直播、開辟電話點播,並起用節目主持人。黃一鶴的提議曾招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薑昆也對此存疑,然而黃一鶴隻回答了一句,“足球賽如果不直播,你看錄播有意思嗎?我要讓中國所有觀眾跟我們一起過春節的時候,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於是,黃一鶴在600平米的演播室裡擺放了五台攝影機,沒有絢麗的舞台背景和先進的燈光,工作人員加起來不到60人。但茶座式的觀眾區、主持人與觀眾的親密互動、直播的既視感,都讓春晚有了濃濃的年味兒。

不僅如此,黃一鶴還首創了“主持人”這一概念。在此之前,國內只有“報幕員”,按照流程通報節目名稱;但為了春晚能夠更好地與觀眾交流,把節目通過更有意思的方式串聯起來,黃一鶴便嘗試找一些懂幽默,又能活躍氣氛的人搭配在一起主持,產生一些新的趣味點。馬季、薑昆等相聲演員的名字出現在名單中,但只有兩個男的不好搭配,於是人氣頗高的劉曉慶入選;又怕相聲演員嘴太貧,曾演過不少內涵喜劇的王景愚得到了上春晚的機會。

“觀眾想看什麽就播什麽”是黃一鶴辦春晚的初心。1983年春晚的“熱線電話”便開創了與觀眾互動的先河。當年黃一鶴在演播室放了4部電話,觀眾可以打電話實時點播節目,還能參與有獎猜謎。這在當年“電視台是上帝”,觀眾提意見都成問題的時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創舉。【詳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