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辛苦再艱難,也不要甩開孩子的手

提起監獄,大家會想到什麽?高牆,電網,手銬,腳鏈?

那提起監獄裡管理罪犯的獄警,大家腦海中會閃現怎樣的形象?是古代牢房裡那種貪圖利益的牢頭,還是美國大片裡一臉蠻橫的壯漢?

杭州讀書會的念田,完全打翻了你對獄警的認知。

她美麗、親切,軟語動人又充滿善的力量。在9月9日的童書媽媽年終分享會上,她的演講令台下的書友們一次次濕潤了眼眶。下面就是這場演講的原文。

遊走在“死亡”邊緣

我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準確地說,我是監獄醫院的一名護士,護理的對象是罪犯,在我大學畢業後的五年裡,我是罪犯眼裡威嚴的王警官,我治愈他們的身體,也拯救他們的靈魂。

這幾年,因為工作崗位的調動,我成了一名老年病房的護士,護理的對象是社會上普通的老人,從事著類似於“臨終關懷”的工作。我在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見證和陪伴生命的老去。

我也是一名五歲男孩的母親,一名單親媽媽。初識我的人都會對我的工作充滿好奇,確實,職業的關係,我見過人世間的至惡和至醜,也體會過人世間的至善和至美。

當初讓我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和大家談談育兒,我想過從犯罪心理學角度出發寫一篇嚴謹的社會調查類文章,也想過從醫學角度出發談談過度醫療。但面對童書媽媽的讀者,不免有賣弄的嫌疑,況且我也不是行業內的專家,我只是一個喜歡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和講述生活的人,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講幾個我工作中的故事吧。

為什麽犯罪?

答案都在童年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教授,是“犯罪心理學專家中最懂家庭教育的,育兒專家中最懂犯罪心理學的”。在網絡上有很多她講課的影片,為人父母的都應該去看一看,她用非常通俗的語言,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談育兒問題。

她曾經講到過一類在生活當中特別常見的犯罪人,叫“缺陷型人格者”,這些人平時看上去是個好人,如藥家鑫,成長路線沒有汙點,學習優秀,也有很多朋友,可是性格上有缺陷,壞起來非常壞,駕車撞了人,發現傷者想要記住他的車牌,於是朝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最後駕車逃逸。為什麽是八刀,李教授曾經提出一個讓她備受爭議的觀點,藥家鑫的第一刀是有殺人的念想,之後的幾刀則是彈鋼琴的習慣性機械動作。

回顧藥家鑫的童年,他的父母親在物質上極度縱容、精神上極度控制,為了練琴經常打罵他,這樣,他練鋼琴的過程其實一直也是個心理畸變的過程。還有前段時間的溫州女孩滴滴遇害案,記者採訪他家人時,得到的是“從小老實”這樣的評語,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從小老實的人,做出的事情卻令人發指。

有時候我們在跟那些罪犯聊天,聊他們的成長路線,聊他們的犯罪故事,聽完我們總是會發出類似這樣的感慨,如果當初怎麽樣了,或許後來就不會這樣了。

這些犯罪人成年以後窮凶惡極的行為,答案很多都在他的童年裡,特別是和6歲以前的家庭心理撫養有關。我說這些,並不是說我想為那些罪犯找借口,他們的犯罪事實和受到的懲罰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希望借由他們的經歷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高品質的陪伴

比出國遊更重要

養大一個孩子,很簡單,管好吃喝拉撒就好了。養育一個孩子,卻很難,不是給他買學區房讀興趣班送去國外遊學,考進名校就任務完成,我們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只是這樣的話,我們很可能會養出擁有黃金履歷卻不快樂不幸福甚至於心理不健康的人,這樣的人,他可能會患有抑鬱症等各種精神疾病,甚至可能會走上一條錯誤的路線。

養育孩子,我們還要做好心理撫養,如何做好心理撫養?是陪伴,高品質的陪伴。你們知道監獄裡最嚴厲的懲罰是什麽嗎?不是嚴刑拷打,不是電警棍,不是辣椒水,最嚴厲的懲罰是關禁閉。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人關在小黑屋裡,按時提供三餐,但是沒有機會和任何人接觸,沒有時間和太空感,被剝奪了所有的感官,被黑暗和恐懼包圍。

對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說,當他需要溝通、聯結時,身邊沒有這樣的人,這樣和關禁閉又有什麽區別呢?小時候,他哭的時候鬧的時候沒有人理他;大一點了,他不哭也不鬧了,人人當他是內向是乖,放他一個人在角落;成年了,他不再壓抑,他開始暴發,於是無法控制。這樣的傷害,幾乎是不可逆的。

我接觸過一名縱火犯,私下裡我們叫他“口水男”,因為他最愛做的一件事是朝人吐口水,他有些弱智,因為一把火燒了親戚家被送進監獄。只要有人靠近,他就朝人吐口水,怎麽教育都沒用,其他犯人就盡量繞著他的床走,但我們民警沒有選擇啊,他生病了,我們就必須照顧他。

邊做治療邊跟他聊天,給他喂水,給他換髒了的床單被套,跟他說,口水不能對著人吐啊,你乖一點。但他還是會猝不及防衝我們吐口水。直到有一天,醫生護士進去查房,他看見我們進來,身體很虛弱的他突然一躍而起,大家很緊張,正想上前控制他,只見他抱彎腰抱起床邊的垃圾桶,對著垃圾桶吐了一口痰,然後就捧著那個垃圾桶對著大家笑。

這個舉動對他,對我們都意義非凡。或許在他過去幾十年漫長的歲月裡,從來沒有人對他這麽好過,大家只會取笑他,孤立他,甚至於朝他吐口水。於是有一天,他反抗了,他要證明自己的存在,一把火照亮了自己也燃燒了自己。即使是弱智,也是需要陪伴的啊!

一個從小沒有快樂的人,怎麽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一個從小沒有被親人和社會善待過的人,怎麽會溫情善待別人?

一個從未體驗過被尊重的孩子,怎麽會有自尊和自製?又怎麽會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生命?

就像“口水男”一樣,如果有一個人能陪著他,幫他趕走那些衝他吐口水的人,然後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孩子,吐口水是不對的,你想玩什麽,我陪你。只要有這麽一個人曾經出現在他的生命裡,他的人生可能就被改寫了,他可能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從事著一份簡單的工作,擁有一份小確幸,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監獄裡度過漫長歲月。

現在我們給孩子的

孩子一定會回報給我們

這幾年,我轉戰老年病房,在陪伴老人走向生命盡頭的日子裡,我學會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成年人給了未成年人什麽,他們就回報給成年人什麽。

我走進一個病房,看見老人躺床上看湖南衛視重播的《還珠格格》,兒子坐在床邊拿著手機玩鬥地主。我跟他兒子說,你爸看你來了,今氣象色都好了,你陪他聊聊天,前幾天心情不好,自己把胃管都拔了。兒子回頭看了一眼老爸,對我說,噥,你看,他喜歡看電視的,然後低頭繼續玩手機。老人看了一眼兒子,然後轉過頭面無表情地繼續看著電視。

這個畫面大家熟不熟悉?我們太容易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分心了,陪著孩子心裡卻想著工作的事情,或者直接就是埋頭看手機打遊戲。

孩子纏著我們玩,我們或許會溫柔地摸著孩子的頭,對他們說:“乖,我要工作,你去看一會電視,玩一會iPad,不要來打擾我,等我有空了帶你出去玩。”

某一天,我們真的有空了也真的帶孩子出去玩了,但全程可能都在忙著拍照片發朋友圈,依舊和孩子沒有交流。

當我們以工作為借口用物質來彌補孩子時,等我們老了,孝順的孩子也會用金錢讓我們住最好的醫院給我們請最貴的保姆,而且他們會覺得這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這就是他們所理解的愛啊。

大家可以想一下:

如果我們有那麽一天,耳聾眼花,我們想要的是最好的電子產品,是人參燕窩,是金牌保姆,是五星養老院嗎?還是孩子拉著我們的手,跟我們說,爸爸,媽媽,我來了,然後跟我們嘮嘮家常,就像小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幼稚園裡誰今天生病了沒來上學,誰被犯錯誤被老師批評了一樣。

如果我們的選擇是後者的話,那麽今天開始,我們就要用行動告訴我們的孩子,什麽是最好的陪伴。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請記得,枕邊人也同樣需要陪伴。我們一定要接受,我們的孩子最終會離我們遠去。子女長大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兩位老人的故事

在我們老年病房,不要說時刻陪在旁邊,能夠做到每天來看望父母的子女也是鳳毛麟角。並不是說子女不孝順,我相信,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已經深有體會,現實有時候就是那麽無可奈何。只有老伴,是顫顫巍巍自己都走不穩了卻還是會日日陪伴你的那個人。

有這麽一位老爺爺,兩個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在國外,小兒子是一家全國有名的三甲醫院的大主任,工作繁忙,很少來探望,只有妻子,風雨無阻,每天家裡熬好湯來陪他。有天晚上,老爺爺發生病情變化,意識不清,需要轉院接受治療。

在外地參加學術會議的小兒子在自己的醫院聯繫好了ICU的床位,就等著120轉院了。但是這位老爺爺的妻子,也是一位退休的護士長,她拒絕了,怎麽勸都是一句話,不轉,死也要死在這裡。

我記得我當時很生氣,覺得老太太簡直是在“謀殺親夫”,可是她拉住我的手對我說:“小王,我們倆都90歲了,我耳朵聽不見,那個醫院那麽大,進了ICU他就一個人孤零零在裡面,他會怕的。我們不折騰了,老天爺讓他死,就是他命數到了,我不怪你們,我就是想在這裡,安安靜靜地陪著他。”

我聽完,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很幸運的是,這位爺爺最終挺過來了,如今還住在我們病房裡,這位老奶奶依然每天來陪著他。

但還有一位老爺爺就沒這麽幸運了,他是一名離休幹部,曾經身居高位,妻子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膝下子女也是各個行業的精英。老爺子的病危通知書已經發下好幾份了,來床邊看望的人絡繹不絕,每日病房裡哭聲不斷,子女陪了幾日看情況還好也都回去了,就剩下保姆和妻子還每日陪著。

那日巡視病房,心電監護顯示老爺子心跳驟停,我第一反應就是衝過去跪在老爺子床上進行胸外按壓。按了幾下後,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按住了我的手,是他的妻子,她說:“別按了,他已經走了,你們辛苦了,不要按了,他已經走了。”

後來,我們所有的人都站在老爺子床邊,他的妻子一隻手緊緊握著老爺子的手,另一隻手摸著他的頭,趴在他枕邊,哽咽著講述他們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終於,監護儀上的數字全部歸零,他的妻子再也講不出話來,失聲痛哭。

這世上,陪我們一程的人很多,但是一生不棄的就只有一個,那個人,是在放棄搶救還是積極搶救的同意書上簽字的人,是最了解我們思想的人,是牽著我們的手走到最後的人。

身邊的人不會一直等著我們,我們辛苦工作,想給他們更好的環境,可是,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我們看到了奶粉,看到了疫苗,看到了空氣,看到了水,但是我們沒有看到人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

所以,放下手機,放下手中的事,回家去。給我們的家人一個擁抱,給孩子講他喜歡的故事,聽他講講學校裡的趣事,跟另一半道一聲“辛苦了”,約一頓晚餐,看一場電影,給他們最好的陪伴。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媽媽,生了一個很普通的孩子;我也是一個幸福的母親,養了一個樂呵呵的傻兒子。

我走過很多彎路,做錯很多事情,也曾經陷入困境,但幸好,在過去五年裡,我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就是再辛苦再艱難,也沒有放開孩子的手,而是盡己所能給予了我的寶貝最好的陪伴。

面對未來,我充滿不確定,我會糾結,我會焦慮,但我唯一不會放棄的事情,就是陪伴。那麽,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呢,也給予了身邊的人最好的陪伴了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