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科醫生髮聲:這12種情況通通不是缺鈣!


昨天圍觀到一個媽媽群的聊天記錄。


有媽媽問:「我家寶寶2個月大,夜裡睡覺總是驚醒出汗多是不是缺鈣啊?」

另一個說,在小區溜娃時,隔壁大媽說:「你看,你們家孩子肋骨都外翻了,沒吃魚肝油吧,得趕緊補鈣啊!」

還有人說自己剛帶孩子從醫院體檢回來:「骨密度低,缺鈣,要補!」

似乎只要寶寶的生長髮育稍微出現點不如意的情況,家長們就容易歸結到」缺鈣「。

可是,寶寶出現這些異常情況就是缺鈣嗎?寶寶真的都需要補鈣嗎?

其實以下12種情形,根本就不是缺鈣,寶媽們有些操心過度了。


1、枕禿

過去認為小寶寶躺在床上的時間長,腦袋跟枕頭/床鋪接觸的地方經常摩擦,導致寶寶枕部頭髮被磨掉,形成枕禿。


但一項來自義大利威尼斯的針對301名新生兒的回顧性研究發現,自從AAP指南建議嬰兒以仰臥的方式睡眠以保證安全以來,雖然仰臥睡眠的孩子增加了,但枕禿的發病率並沒有相應增加。


研究者提出,枕禿的真正原因是生命最初幾周頭髮的生理脫落現象。


頭髮生長周期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小寶寶枕部的頭髮在出生第8-12周進入休止期,隨後毛髮開始脫落,通常在出生後第4-8個月禿得最明顯。


圖片來源:http://urlort.cn/kDCI82


所以,枕禿只是寶寶毛髮周期中一個正常的現象而已,和睡眠姿勢也沒什麼關係,更不是缺鈣!


2、出汗多

嬰兒睡覺時、活動後出大汗是常見生理現象。這裡需要學習一個詞——基礎代謝率,就是指人在啥也不乾,安安靜靜的時候,產生熱量的情況。


從下面這個圖可以看出,兒童的基礎代謝率比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要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老年人比孩子怕冷。為什麼給孩子穿衣服不能參考老人的感受。以後為穿衣服的事情和家人有分歧的時候,就可以拿出證據來了。


不同年齡的基礎代謝率

另外,孩子活動量大、室內溫度高、穿的太多,蓋的太厚也容易出汗。


出汗多本身並沒什麼不好,唯一的問題就是,可能你需要經常給寶寶換衣服或者拿毛巾擦汗。不想這麼麻煩?那就把冷氣機的溫度設定低一點唄


3、腿不直


腿不直就是缺鈣,NO,NO,NO,其實孩子們的腿就是這樣長的!


人的骨骼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孩子的長大,骨骼會不斷地生長和重構,新的細胞會重新排列替代舊的,不然人也沒法長高了。

下肢骨骼發育的生理過程


於是,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身體和四肢都要蜷起來才能在子宮這座小房子裡住得舒服,所以生下來不久的小寶寶都是O型腿。


到了1歲半左右,腿會慢慢變直,然後在3-6歲會變成X型腿,最後才逐漸發育到成人的樣子。這是發育的普遍規律,並非異常。

4、肋緣外翻


小朋友腹壁肌肉不發達,腹壁的張力低,所以肚子看起來總是鼓鼓的,偏瘦的孩子,皮下脂肪比較薄,肋緣就很容易凸顯出來,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不是佝僂病,無需處理。大家留意身邊的小朋友,有幾個孩子3歲後還有肋緣外翻?


那像下面這樣的串珠式肋骨又是怎麼回事呢?


圖片來源:http://urlort.cn/kDQWfa

實際上,肋串珠和肋外翻是兩碼事。肋串珠是佝僂病的癥狀之一,嚴重佝僂病時,骨樣組織在肋軟骨位置堆積形成一些圓形的突起,我們叫肋串珠,現在已經很罕見了。


5、囟門閉合晚


囟門是父母特別關心的問題,後囟多於生後3個月左右閉合,前囟通常在9~19個月時候閉合,早產兒囟門閉合的時間往往會延後,還有一些孩子直到2歲囟門也沒有閉。


然而兒科醫生評估孩子時,從來不會隻局限於囟門大小和閉合時間,而會對孩子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量孩子的頭部發育狀況,結合孩子的綜合發育狀況才下結論。家長不要僅僅因為囟門大一點或閉合晚一點,就懷疑孩子「缺鈣」、「發育遲緩」。



一項橫斷面研究對足月產嬰幼兒(0-24月齡)的頭部高解析度CT掃描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評估了前囟閉合情況及其表面積。CT掃描的目的是評估臨床表現(如,創傷、癲癇發作、神志改變);研究中排除了某些疾病的患兒,如腦積水、軟骨發育不良、顱縫早閉,這些疾病可能伴有前囟形態改變。結果顯示,在5月齡後,前囟閉合的比例穩步上升。


此外,纖維組織的生長可能會比囟門閉合提前數個月,故體格檢查時可能難以與真正的閉合相區分。


這些發現表明,前囟閉合時間有很大的可變性,且不論閉合早晚,可能都是正常的變化。

6、出牙晚或長牙慢


一般來說,孩子在6-8個月長第一顆牙,有些孩子早到3個月,有些晚到13個月,這和遺傳有關,都屬於正常範圍。


大約在2-3歲,全部乳牙才萌出完畢。有些寶寶長了幾顆牙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繼續長牙,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這是基因決定的,不關缺鈣的事兒。只要寶寶沒有什麼不舒服,沒有全身性的疾病,就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http://urlort.cn/kDKl50


很多孩子的乳牙並不按上面的時間規律地萌出,也很正常。

7、驚跳反射


有些媽媽反映說,好不容易把寶寶哄睡了放倒在床上,結果孩子雙手一伸像嚇了一跳一樣,然後孩子就醒了。是不是缺鈣?


其實並不是,這是新生兒特有的神經反射——驚跳反射,每個正常的新生寶寶都會有,通常在3個月之後消失。


圖片來源:http://parenting.firstcry.com

有時候剛睡著的寶寶會自己被自己的驚跳反射吵醒,那我們可以考慮裹繈褓,就像圖示一樣,用包被把孩子的上肢裹緊一點。這樣可一定程度上緩解小嬰兒驚跳反射對睡眠的干擾。市面上也有很多繈褓式睡袋可供選擇。


圖片來源:wikiHow


8、磨牙


磨牙的原因很多:

  1. 孩子長牙期間容易磨牙;

  2. 牙齒不整齊,咬合不太好時容易磨牙;

  3. 和遺傳有關,父母磨牙的,孩子也容易磨牙;

  4. 在壓力和焦慮下,磨牙也會增多。


據報導,15%-24%的兒童有磨牙症。7-10歲是兒童磨牙症發生率最高的年齡階段,隨後下降,但極少在青春期繼續維持。


而這些情況下的磨牙都和鈣沒有關係。雖然兒童磨牙症有時與壓力或睡眠異態有關,但其通常具有自限性且很少需要採取乾預措施。只要不是全身性疾病或者牙齒本身疾病引起的,那隨著孩子長大、神經系統發育完善以及環境的改善,磨牙通常會隨之好轉。家長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http://www.todobebe.com


9、睡不踏實


健康足月新生兒的睡眠與年齡較大者睡眠的區別如下:


a. 睡眠時間較長(每日16-18小時)

b. 入睡時即出現REM(rapid eye movement)睡眠

c. REM睡眠的比例更高

d. REM-NREM周期比年齡較大者短得多



根據人類特定的生理參數,睡眠狀態分為兩種:


  • 快動眼(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

  • 非快動眼(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


REM睡眠是一種生理學上獨特的狀態,特徵是呈活動的腦電圖模式(在某些方面類似於覺醒)伴肌張力顯著下降和陣發性快速眼球運動。做夢多發生在REM睡眠期。


NREM睡眠主要根據腦電圖細分為3個不連續的分期。即從N1期(最淺且通常為最初的睡眠分期)至N3期(深度NREM睡眠期且覺醒閾值高)。

文獻來源:uptodate.com


隨著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會發生可預計的變化,包括總睡眠時間和REM睡眠時間比例逐漸下降、REM-NREM周期越來越長,以及向成人的入睡模式轉變,即通過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睡眠入睡。

新生兒每日睡16-18小時,斷斷續續,沒有明確的晝夜時相。睡不踏實的原因也很多,熱了、冷了、病了、餓了、腸絞痛了,拉粑粑小屁屁不舒服了等等都可能讓孩子睡不好。


去除相應的原因,就能睡好了。而對於那些還沒學會睡覺的「睡渣」寶寶,我們需要學習的是睡眠知識,而不是糾結孩子是不是缺鈣。


圖片來源:http://www.pbcexpo.com.au

10、個子矮


孩子的身高主要由遺傳決定,另外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能保證孩子的生長潛力充分發揮。


而補鈣並不會讓孩子快速長高,相反過多補鈣,會加重腎臟負擔,多餘的鈣質還會在腸道與脂肪結合形成鈣皂,易引起便秘。


11、骨密度低


雖然國內針對兒童的骨密度檢測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ISC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 ),也就是為骨密度制定檢測標準的機構——國際臨床骨密檢測協會明確指出:因為兒童骨骼的大小隨生長變化,兒童的骨密度與生理年齡、性成熟度及骨齡間的關係多變,目前缺乏計算兒童骨密度標準評分的參考資料庫,所以,不能僅依據骨質密度測量診斷對兒童的骨質疏鬆。


國際上連嬰幼兒的骨密度正常值都還沒出來呢,那些滿大街做出來的骨密度檢查,其實沒有實際臨床意義。所以依靠骨密度檢測來判斷寶寶是否缺鈣也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12、血骨鹼性磷酸酶高


血骨鹼性磷酸酶和骨骼生長的活躍程度有關。由於生理性成骨細胞活躍,兒童的血骨鹼性磷酸酶的活性都高於成人,其水準可能高達健康成人的3倍,最高水準出現在嬰兒期和青春期,對應於骨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而我們平時做檢查,默認的正常參考值是成人標準,這樣就很容易出現「超出正常範圍」,但實際上孩子是正常的。



醫生媽媽寫在後面

當我和媽媽聊這個缺鈣話題時,她們一個個有好多話說,說道聽途說的觀點五花八門,有孩子蛀牙不讓補牙讓補鈣的,學走路走得晚一點也讓補鈣的,還有頭髮稀疏說缺鈣,可頭髮密了又說身體的鈣都被頭髮給搶走了......不得不佩服想出這些觀點的人的腦洞之大。

我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讓讀到文章的你打消顧慮,增加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你遭遇身邊人熱心但是不夠科學的建議時,有更好的辦法應對。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