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絕句與律詩,哪個閱聽人範圍更大?

這個問題其實挺好回答的,咱們不用搞得那麽複雜。

所謂“絕句與律詩”,很明顯是就格律詩的“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來提問的,古絕、七古、勉強算在裡面,排律就不用考慮。

看清問題,其實是問“是四句的絕句閱聽人範圍大呢?還是八句的律詩更受大家歡迎?”

這個就好像微頭條和頭條文章,你更喜歡誰?短視頻和小電影,你更喜歡誰?微博和長微博,誰更受歡迎?

顯然短視頻和微頭條因為碎片時間即可消化,比那些長微博要更讓人喜歡。人們普遍愛在短短幾句話裡面了解一件事情,發現一點樂趣,如果覺得有興趣,才可能去讀過千字的文章,來欣賞作者的優美筆法和事情的來龍去脈。

絕句和律詩也一樣。

絕句只有四句,在二十(五絕)和二十八(七絕)個字中抑揚頓挫,起承轉合,還要押韻,飛快地講清事情發展,順帶抒發作者感情、感受,詩意留白引發讀者想象空間。這種文字跳躍上的愉悅和意境上的散發對讀者來說是有刺激感的。所以,一般看見絕句咱們都會忍不住吟誦一番,好則韻味一番,不好則棄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而律詩不一樣,由於篇幅更長,詩人更習慣用來鋪陳、描寫前因後果,事由巨細,對於有興趣、心情閱讀的讀者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而且律詩的平仄嚴合,頜聯、頸聯對仗,首尾合聯,相當於一篇精美工巧的韻文,能更豐富、圓滿地表達作者的感情,建立起讀者作者之間的聯繫。律詩的詩意是圓的,不留缺口的。

律詩相對於絕句來說,就偏長了一些,初學詩者看到密密麻麻一片字,心裡就咯噔一下,還要去區分平仄,對粘,韻腳,對仗,起承轉合,要求有一點點高,心理上就沒有讀絕句來得痛快,而在意境感受上也不如絕句那種發散型的讓人自由奔放。

道理就這些了,舉個例子說明吧。以七律為例: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怎麽和絕句比較呢?咱們用截留法。因為律詩的頜聯、頸聯對仗鋪陳,一般是用來描寫豐滿詩歌內容,我們直接把這四句去掉,得到一首七絕: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如何?是不是更簡單明白地講清楚了長征這件事情?當然,太祖的五律有中四句的豐滿,更加氣勢磅礴。

我們這裡只是做絕句和律詩的對比。

相比之下,絕句比律詩更加短小、精悍、簡單、直白、同時也對律詩中描寫詳細的內容留白給讀者自己想象。

絕句明顯閱聽人更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