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國瑜贏得2020國民黨初選,他的下一個對手是誰?

韓國瑜代表中國國民黨出征2020,大陸學者:並非易事。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陶短房

7月15日上午,中國國民黨公布了其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初選的民調結果,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大比分勝出,在黨內“出線”已無任何懸念。

複雜而怪異的流程

自進入選舉時代以來,各國家、地區黨內初選的方式一般不外兩種:黨代會投票指定,或全體黨員投票表決。

但本次國民黨卻采取了十分複雜、甚至頗有些怪異的初選方式:初選不投票,而是採用電話抽樣的方式。由5家民調公司各抽樣3000分,採用黨內互比(即黨內所有參選的初選候選人間對比打分)15%、黨外對比(即將該候選人與黨外兩名呼聲最高候選人的民調支持率放在一起打分)85%的公式進行計算。分多者勝出。

民調階段歷時長達7天(7月8-14日),15日上午由黨主席吳敦義宣布結果,17日國民黨召開中常會“核備”,28日“全代會”上履行正式提名程序。

本次國民黨內初選共5人參加,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前台北縣長周錫瑋、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和高雄市長韓國瑜。選前人們普遍認為,勝出者將在郭、韓、朱3人中產生,結果韓國瑜得分44.8%,郭台銘27.7%,朱立倫17.9%,周錫瑋6.02%,張亞中3.5%,韓國瑜以超出第二名14分以上、幾乎相當於第二、三名分數總和的成績脫穎而出,可謂獲得一場大勝。

儘管冗長的程序要待月底才能完成,但事實上黨內初選塵埃早已落定:韓國瑜又贏了——儘管黨內“大佬”並不怎麽待見他。

大佬們捏鼻子

4月17日以前,台灣島內外普遍認為,國民黨內初選已無懸念,挾高雄“拔樁”聲勢的韓國瑜鐵定勝出。因為當時被普遍認定參選的候選人中並無“大佬”,唯一的較資深人物即在新北苦戰多年的朱立倫。其黨內根基並不比韓國瑜深厚太多,而人氣則遜色不小,其余幾位充其量只能“陪太子讀書”。

然而不甘心讓韓國瑜出線的黨內大佬王金平等人在林正傑等的力推下,不惜打破規矩,讓原本是否為國民黨黨員都大有疑問的郭台銘以“榮譽黨員”身份,搶在韓國瑜之前宣布參選。

一時間原本形勢不錯的國民黨陣腳大亂,而主要對手民進黨卻迅速平息了一度鬧得不可開交的蔡英文-賴清德對峙,駕輕就熟地切換到“選舉頻道”。一時間綠營聲勢大振,並開始大造聲勢,給國民黨初選的幾位熱門候選人“添堵”。

國民黨內自亂陣腳,素來擅長選舉的民進黨可是“眼明手快”,把絕大多數“刷紅抹黑”的火力,對準了在他們看來最具威脅的韓國瑜。而韓陣營在遭到黨內各派系阻擊後,最初一度似乎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韓在公開場合多處出現爭議性言行,加上郭台銘“分票”,島內民調一度被蔡英文逆轉。

不過關鍵時刻郭台銘口無遮攔,一副“霸道總裁”的扮相很快得罪了黨內不少人。他在經濟、國際、兩岸等敏感話題上屢屢犯下的低級“口誤”,讓原本希望他作為一個經濟界成功人士,能帶領國民黨和台灣人民“避開統獨話題”、“擺脫國際孤立”和“拚經濟”者大失所望。

希望他能吸引“不藍不綠”中間選民和中產階級者也漸漸發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民進黨大打“統獨二元”牌的背景下,“兩頭不討好”卻處處說露怯話的郭台銘,恐怕還沒有從不諱言“九二共識”的韓國瑜討巧。

在初選最關鍵時刻,郭台銘近乎失態地公開“懇求”韓國瑜讓路,更讓他“人設崩盤”。這令更多人相信,他縱然在商場予取予求,卻實在不是一個能執掌台灣全島行政最高權力的合適人選。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慘敗已無懸念——儘管敗得如此之慘仍然有些出人意料。

下一個對手是誰?

儘管程序尚未走完,但國民黨內初選實際上已經有了結果:兩名“陪太子讀書”的候選人大方出席吳敦義的發布會,以顯示“黨內團結”。朱立倫雖未到場而是單獨召開發布會,但“繼續跑不脫黨”的表態,仍然顯示了對國民黨“大局”的支持。

失落的郭台銘甚至連發布會都沒有開,早在2015年就力推他參選的林正傑更直接宣布退黨,並將韓國瑜甚至蔡英文都貶損一番,但如前所述,郭本來就是選前“空降入黨”,他若勝出,國民黨內或許天翻地覆,如今敗選便“落地無聲”了。

韓國瑜勝出後,馬不停蹄拜會吳敦義,並被透露將迅速密集拜會朱立倫、郭台銘等敗選者,迅速凝聚黨內團結,準備“決戰”的態度顯而易見。

然而他的下一個對手是誰?

據“政黨對比五家平均民調”顯示,國民黨內初選候選人無論是誰,其黨外最大的競爭對手都不是蔡英文,而是迄今並未明確宣布參選的台北市長、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韓47.7%對柯18.0%和蔡15.8%;郭29.2%對柯14.6%和蔡17.7%;朱20.7%對柯18.8%和蔡15.6%)。

鑒於此,被認為將成為韓競選團隊關鍵成員的台灣民代許淑華、孫大千等人力主將柯文哲定為主要對手,國民黨內如此呼聲也很高漲。

然而此次“五家平均民調”並非通常意義上的“泛民調”,而是以國民黨內初選為背景,意在抽取國民黨支持者以選出黨內提名候選人的“針對性民調”。參與調查者都是“泛藍”,他們中幾乎沒有人會去投柯文哲或蔡英文的票。因此,這樣的民調和島內實際選舉形勢間,勢必存在很大差異。

民進黨是典型的“街頭黨”,平時派系林立惡鬥不止,一到選戰就會迅速切換到“臨戰狀態”。其最大的特點,是“內外有別”。黨內爭鬥再如何激烈,總能迅速告一段落,且一旦內爭完成,便立即“鐵板一塊”地投入外戰,讓內爭余音未絕的對手吃個悶虧。

柯文哲“走鋼絲繩”的一套,在台北一隅容易討巧,放到全島範圍就大不見得,且單打獨鬥的他在需要比拚支持者廣度、厚度的全島選舉中,也未必能勝過人多勢眾、組織嚴密的政黨。或許正因為此,在市長寶座上坐得穩穩當當的柯文哲,迄今未明確表態一定會參選,倘韓陣營和國民黨始終把柯文哲鎖定為最大對手,很可能無的放矢。

而且,韓國瑜最大的對手真的在黨外麽?

“郭台銘風波”說到底,是黨內不待見他的大佬們人為搞出來的。如今黨主席吳敦義雖看在選舉份上,擺出一副“既往不咎”的“高姿態”。王金平等人卻“不開尊口”,保持著令人窒息的沉默。

韓是靠“流量明星”的操作方式走紅,而這一套原本是綠營的長項。兩陣對壘,“韓流”能否如在高雄和黨內般好用尚難斷定。他行政履歷單薄,並且在擔任市長期間便“帶職參選”,這也有違規之嫌,如若處理不好,勢必會影響他的前程大計。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校對:李立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