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個稅專項抵扣進一步釋放消費紅利 企業也待減稅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每年最多可抵扣11.52萬元。

分析師認為,雖然和直接上調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即“起徵點”)相比,附加專項調整在減稅力度上影響較小,但整體惠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提升居民家庭福利水準、改善稅收征繳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為部分機構對本次點評:

海通證券:企業也待解渴

我們分別估算各項專項扣除帶來的抵免額:子女教育支出上每月可帶來抵扣額約為176元,繼續教育支出上約為79元,教育支出合計每月平均可抵扣255元,贍養老人支出上每月平均可抵扣534元,住房支出上每月平均可抵扣500元,而大病醫療支出上每月平均可抵扣50元左右,據此,專項附加扣除每月能夠帶來的可供抵扣金額共計約1400元。

按照納稅人6400萬、平均稅率10%來估算,年稅收減免額約在千億規模,佔2017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35%,釋放出的消費能力佔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0.2-0.4個百分點。

個稅綜合改革的相關舉措確實減輕了居民負擔,但受惠範圍相對有限。專項附加扣除的對象為個稅的納稅人,根據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介紹,“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而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城鎮就業人員42462萬人,因此個稅改革將使得個稅納稅人從原有的約1.87億人左右降至約6400萬人,這6400萬人正是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對象。

而我國企業部門稅收負擔較重,且由於今年成本上升較快,企業經營面臨嚴峻挑戰,若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亟需加大企業部門減稅力度,給企業解渴。而我們認為,下調增值稅率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

中信證券:公平性需要更加突出

此次“多扣除”細則的征求意見稿的公布從對個人所得稅的絕對減免和相對實際生活費用的比較來看都有一定程度的超預期。但這也符合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李克強總理強調的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目前來看,從稅收制度制定角度來說,對納稅人實際收入的改善確實比較顯著,但是統一定額的方式並沒有區分不同收入水準與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以教育扣除以及住房租金扣除為例,人口較少的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納稅人個稅扣除效果將大於一二線城市,因此多扣除仍然需要差異性來體現稅收公平。

我國的個稅制度在未來還有待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化改革:首先,要考慮納稅人的生活成本和負擔,繼續豐富和完善“多扣除”的內容,下一步大概率會加入物價指數的扣除項去除通貨膨脹對個稅的影響。其次,所得額的納入範圍要繼續擴大,加強各項稅收之間的協同性。第三,在計征主體上要逐步實現家庭計征的方式。最後,繼續簡化累進稅率。個稅日後的改革將會堅持盡可能地體現生活成本或者群體、地域的差異,形成更為合理公平的稅基,真正實現減稅效果。

我國在2015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明確規定了“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由此也形成了稅收立法原則。並且計劃在2020年前將所有的稅收暫行條例上升到立法層面。目前來看,房產稅、土地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契稅、關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收條例需要在2020年之前上升為法律,由此看來,明年我國的稅收立法進程將會加速進行。在推動各類稅種的立法時,也正是全面減稅助力經濟增長的好時機。

國泰君安:還需要為企業減負

測算所得附加專項扣除抵扣減稅額,疊加個稅起徵點調整的3200億減稅額,本輪個稅改革共計將減稅達到4264至4738億元。若以4700億元紅利規模為基礎,按邊際消費傾向0.6計算,或可推高消費近3000億元,加快居民最終消費支出0.9個百分點,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佔比接近40%的情況下,將提升GDP增速0.4個百分點。

從各類收入群體來看,此次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將惠及相對中低收入的群體。對於這類人群,扣除項帶來的新舊稅負變動來看,減稅幅度較高,最大扣除額(除大病醫療外)將達到每月4600元。特別是“萬元線”附近的收入群體,面臨著無需繳納個稅的情況,月收入水準達到17000元的群體,減稅幅度也將達到47%左右。高收入群體,無論從稅額減負程度還是以收入水準衡量的減稅幅度都小於中低收入群體。

我們認為,一方面在未來實施過程中,政府還需要進一步細化附加專項扣除細則規定,跟進規範納稅人申報資訊與信用記錄等相關配套措施,使附加專項扣除有效有序地為居民整體減負。另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速率超預期的前提下,隻減個人的稅負壓力還不夠,還需要為企業減負,因此推進增值稅並檔調整釋放兆紅利,疊加居民個人的千億減負,從減稅端全面發力,才能有效提振經濟動能。

中金公司:結構性降低個稅利好大眾消費

個稅繳納數據的分布方面我們暫時未找到比較細節公開數據,所以還較難估算抵扣後整體的降稅力度。根據媒體報導的部分官員披露的資訊估算,中國2017年納稅人口可能在1.87億人左右,如果按照2017年個稅總額約1.2兆元計算,繳稅人口人均年繳個稅在6400元/每年或530/每月左右;按照這樣的個稅水準估算,這次扣除方案降稅幅度可能在10%-20%左右。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算,而且可能會因為實際收入分布的不同而明顯高估整體的降稅幅度。

綜合來看,這次個人所得稅扣除方案將實現一定的降低個人所得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效果,雖然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可能不會很顯著(幅度相比整體經濟來說並不算大),但結構上對消費尤其是大眾消費偏利多,特別是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相關以及其他日常項目消費如食品、影視、服裝等有利。從大市來看,上周政府不同部門協調傳遞進一步維穩信號,周末推出個稅扣除方案,這些都將有利於提振短期情緒,特別是在目前市場估值、情緒已經較低的背景下。

北證券:購房積極性不會增加

目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9.3%,在今年消費出現壓力的情況下,如抵扣政策能較好執行,未來社零增速有望回升至10%。

但購房積極性不會增加。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租房支出基本享受同等權利,並且只能首套房貸款才能享受抵扣,對投機房產沒有優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首套房的定義有待進一步明確,目前部分大城市購房時對首套房有認房、認貸等相關規定,個稅抵扣規則中所提首套房是否代表唯一住房,有待確定。

另外,課外輔導、補習班、出國留學應不享受抵扣,但民辦的小學、初中、高中,可以取得教育部認可的學歷證書的,能否享受抵扣目前不確定。子女教育和繼續教育部分更利好30歲左右及以上人群,即子女開始接受教育的人群。贍養老人支出部分抵扣更利好35歲以上的人群,大部分為中產階級。(辛圓/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