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凍十年,金庸劇回暖了嗎?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從2009年大鬍子不冷不熱的《倚天屠龍記》算起,金庸劇已經“冷”了十年了。而被90後奉為圭臬的TVB金庸劇,最後一部也是18年前的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

如今,從開播豆瓣5.0分逆勢上揚到5.6分的2019《倚天屠龍記》,似乎正經歷著黎明前最後的黑暗。冥冥之中,《倚天》成了測試金庸劇的指標。正所謂:金劇冷暖,倚天先知。

在近4萬人的打分中,新《倚天》從一星到五星,每個分數段都相當平均。一星21.9%,二星21.6%,三星23.3%,四星19.8%,五星13.4%。和86.8%觀眾集體一星的2018版《笑傲江湖》比,新《倚天》的“特殊待遇”值得重視。

過去十年,大多數金庸劇翻拍,都栽在了同一個死循環裡。2018版《笑傲》最為典型,觀眾的哀嚎出奇統一:詬病選角,懷念老版。這一版打不出影響力,意味著下一次重拍只能繼續輕製作,重新人,再陷入新一輪的吐槽。

去年硬糖君曾撰文總結:金庸劇,正在由“頭部內容”,變成“新人集訓”。金庸迷仍大量存在,金庸劇仍大規模重拍,但其“江湖地位”卻是越發沒落了。

可看著新《倚天》的“均勻口碑”,倒不得不轉換思路——青春偶像版的金庸劇,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十年的主流?

畢竟2019版的《倚天》後,我們還將迎來2019版《神雕俠侶》、2020版《天龍八部》、2020版《鹿鼎記》。新一輪的金庸劇全面襲來,若都能保持新《倚天》的熱度,倒也不能粗暴地以“魔改撲街”論之了。

誰在看新《倚天》?

以往的觀點認為:金庸劇以高頻率翻拍時,許多觀眾興味索然。金庸成為了劇集唯一的“賣點”,看哪個演員扮演哪個角色的好奇,替代了劇情本身的魅力。當故事已經了然於心的時候,誰還有興致從頭到尾看下來?

但新《倚天》的用戶畫像,恰恰證明了這種說法的“想當然”。愛奇藝指數顯示,新《倚天》的最大觀眾群,仍然是25-30歲的90-95後(33%),31-35歲的85-90後(28%);百度指數也類似,20-29歲的90後佔比19%,30-39歲的80後佔比高達61%。

你們這些“口是心非”的80、90後啊,果然還是忘不了“武俠夢”。不管是“吐槽”還是“真香”,新《倚天》依舊在這兩個年齡段有著廣泛的市場。未來的金庸劇,或許是00後的主場。但現在,80、90後還遠未到“放權”的時刻。

而新《倚天》的陳鈺琪(飾趙敏)和祝緒丹(飾周芷若),正在把金庸劇由以往的“男人的英雄小說”變成“男人的偶像劇”(該劇男性用戶佔比77%)。觀眾對二人顏值的讚美,遠遠要高過對演技的討論。雖然兩人的微表情控制有諸多瑕疵,但追捧者認為並不影響人物個性和劇情走向。

九十年代的特效,不如現在發達。金庸劇的優劣呈現,就扎扎實實需要導演的功夫和演員的演技。正因如此,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TVB拍攝的金庸劇被經典化(李若彤版《神雕俠侶》、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陳小春版《鹿鼎記》)。

而現在,當特效突飛猛進時,演技對劇集的影響力無疑減弱了。試看,祝緒丹在光明頂做背景板的時候,全程神遊。陳鈺琪在恐嚇張無忌“殺你滿門”時,蜜汁假笑。她們都沒有處理好作為趙敏和周芷若的“高光時刻”,也就注定難以在歷史地位上和周海媚版、佘詩曼版、高圓圓版“一爭高下”。

在“忠於原著”還是“創新求變”方面,新《倚天》似乎搖擺不定。比如原著裡張真人秒了裝成元兵的鶴筆翁,對方毫無還手之力。新《倚天》裡,老張和鶴筆翁打了好久,還讓對方跑了,武學水準被黑得體無完膚。

如果武功層次尚屬末節,那麽情感線的改動就堪稱“狗血”了。2019《倚天》延用1994版《倚天》編劇,而94版編劇直接照搬舊版劇情:讓殷離失憶,指認凶手,同時讓趙周二人對罵對撕。一個蒙古貴女,一個峨眉碧玉,怎就鬧到夜市阿嬤一樣,互相扯頭花對罵?

應該說,新《倚天》對原著是“大奸似忠,陽奉陰違”。雖然基本的劇情忠於原著,但在個性塑造和主題渲染上,顯得乏力。都說“美人在骨不在皮”,而新《倚天》恰恰是“俠義在皮不在骨”。光明頂後,硬糖君還以為這劇會亡羊補牢,可靈蛇島直接給你來個集體人設崩塌。

說它不尊重原著吧,重要過場一個不落。說它尊重原著吧,高光時刻一個沒有。這就是“薛定諤式的忠於原著”。

其實,忠於原著並不是逐字逐句的硬扣,而是把握好起承轉合帶來的觀看體驗,以及家國情仇引出的精神韻味。少了最重要的兩點,新《倚天》是“全庸劇”而非“金庸劇”。

有多少金庸劇可以重拍?

鐵打的金庸,流水的金庸劇。看長著相同面孔的“鮮肉小花”演繹一個模子刻出的江湖事,一個大大的疑問在心裡產生:有多少金庸劇可以重拍?

答案幾乎是所有。金庸15部作品中,除了不受待見的《越女劍》《白馬嘯西風》《俠客行》等,《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的版本多不勝數。放眼望去,是沒完沒了的“射雕”,是成群結隊的“俠侶”。

2019版的《新神雕俠侶》,佟夢實演楊過,毛曉慧演小龍女,文淇演郭襄。小龍女定妝照一出,瘦是瘦,可清湯寡水的還不如陳妍希的小籠包呢。原著裡的小龍女不諳世事,這位姑姑仿佛在名利場摸爬滾打很久了。服化道方面,楊過的道明寺同款髮型太過現代。

2020版的《天龍八部》,楊祐寧版的喬峰,少了一股黃日華版的粗獷,但比鍾漢良可能略好;歷來王語嫣的扮演者,幾乎都演過小龍女,其中尤以李若彤和劉亦菲飽受讚譽。而新版明顯缺乏驚豔之感,不過文詠珊的演技倒是值得期待;“爾晴”出演阿朱,就看能不能逆轉觀眾的刻板印象了。

2020版的《鹿鼎記》,張一山飾演韋小寶,海大富如果讓飾演過嫪毐的“夏東海”來就齊活啦!韋小寶的“老婆團”裡,楊紫和蘇青是觀眾相對熟悉的,其他都是一水的新人。顏值辨識度或許會成為隱患。畢竟,新《倚天》四女同舟的時候簡直難分彼此,而《鹿鼎記》七個老婆還“撞臉”就只能玩連連看了。

值得一提的是,配角方面。新《鹿鼎記》找來晴格格王豔,飾獨臂神尼九難。《還珠格格》中的皇后戴春榮,飾演韋春花。在《余罪》裡演過張一山“黑道大哥”的張錦程,飾演神龍教教主。順便說,2月傳出周迅出演彭浩翔《鹿鼎記》電影版的消息,泥牛入海未知後續。

其實,金庸劇的翻拍一直供需兩旺。當下高頻率翻拍,與其說是金庸劇擴張,倒不如說是武俠的緊縮:重拍經典借用的是金庸劇廣泛的群眾基礎,恰好是缺乏原創武俠劇本的反證。

自打經典武俠劇的江湖地位動搖,各公司以自我放棄之姿追逐“投資回報率”,同樣得追責。可控的成本,劃得來的“生意經”,屢試不爽的懶惰思維下,金庸劇只是影視公司新人集訓的副產品。

金庸劇之所以長盛不衰,源於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孺慕之情。大家發現,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內容,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這些在現實中被某些人弄丟的東西,在金庸小說裡依然那麽山清水秀。

江湖夢,是一怒為紅顏,仗劍天涯邊的輕狂;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淡薄;是縱使俠骨死,不慚世上英的豪情。只要這個精神家園不倒,金庸劇自然可以代代翻拍。

江山代有金庸迷

應該說,金庸作品的第一批閱聽人必然是其小說的讀者。1965年到1970年,金庸14部作品連載完成。當時尚未傳播到內地,所以閱聽人的分布主要是港台及東南亞地區。

這一時期的閱聽人呈現一種過渡性。既有作為主體的青年人,也有很大一部分經歷過戰爭的中老年人。對於他們來說,英雄主義和俠義精神撫平了心靈的傷痛,構建出一個瀟灑的江湖夢。

1975至1985年出生的一代,接觸金庸作品的時候,電視已經深入生活。對於他們來說,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傳》、劉德華版的《神雕俠侶》、梁朝偉版《鹿鼎記》都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隨後出生的1985至1995一代,電視成為童年的主要消遣,TVB的金庸劇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2000年前後,大陸的電視台已經很少播放80年代的舊版金庸劇。所以朱茵版《射雕英雄傳》、李若彤版《神雕俠侶》、陳小春版《鹿鼎記》等等就成為這一時代人心目中的經典,這些演員塑造的角色也成為不可複製的模板。

如今,這一時代人已然掌握了話語權。就像他們已然將六小齡童符號成了孫悟空,將陳曉旭符號成了林黛玉,要顛覆心中的經典,可謂是難上加難。

1995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是承上啟下的。對金庸武俠劇的看法,他們也認同上代人,但TVB金庸劇並不是根深蒂固到無法動搖的。對於後來拍攝的金庸劇,如2003版《倚天》2008版《鹿鼎記》,他們也秉承接受的態度。

到了00後,他們一出生就開始接收媒介轟炸。這一代往往沒有看過金庸原著,他們對於金庸作品的認識,直接來源於電視劇。90年代TVB的金庸劇,在他們眼中,會覺得特效古早。由於接觸的劇集門類繁多,郭靖未必就比李逍遙重要,金庸作品更像是教科書式的灌輸(2004年,《天龍八部》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從過往的經驗看,在某一年齡段出生人群的少年時代出演某金庸劇的演員,更容易在10-20年後被這一代人奉為經典。或許2019版《倚天》對00後的心理映刻,正在90後的吐槽聲裡緩慢形成。

80後最佳黃蓉是翁美玲,90後最佳小龍女是李若彤、劉亦菲,誰又能保證十年後00後不會把陳鈺琪的趙敏奉為絕頂?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濾鏡,金庸劇的代際回暖趨勢愈發明顯。

江山代有金庸迷,一招江湖一時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