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上廣深經濟實力哪家強 2019年如何打好手中科創牌?

隨著北上廣深兩會的召開,四個一線城市2018年成績單、2019年經濟領域重點工作等隨之揭曉。

一線城市的經濟體量全國領先,優勢明顯。2018年,上海以3.3兆元經濟規模居第一位,北京GDP突破了3兆元,其次是深圳、廣州。

從經濟增速上,深圳作為其中最年輕的城市,以7.5%的增速領先,上海、北京、廣州這些老牌城市與全國平均水準趨同。

不僅如此,當老牌城市紛紛調低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時,深圳是唯一上調增速的城市。深圳預計2019年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增長6.5%,其2018年地方收入增速為6.2%,其經濟活力可見一斑。

一線城市在科技前沿領域多有布局,包括資訊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但其產業基礎、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各不相同,2019年布局重點也存在差異。

北京三產佔比最高,作為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城市,2019年仍將加快教育、醫療等開放步伐,致力於吸引更多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落戶。深圳、廣州將借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推動與港澳創新資源的融合發展,深圳還將繼續補齊基礎研究領域的短板。

一線城市實力有多雄厚

從經濟實力上看,上海、北京作為直轄市,經濟體量較深圳、廣州更大。

上海2018年GDP完成3.27兆元,可比增長6.6%。2017年在全國31個省市GDP排名中,上海居第11位,2018年大概率仍將維持這個水準,比不少中西部省份GDP規模都要大很多。

北京2018年GDP首次突破3兆元,深圳、廣州2018年GDP分別為2.4兆元、2.3兆元。

上海、北京、廣州這些老牌城市發展日臻成熟,經濟基數不斷壯大,要維持高速增長越發困難,2018年其GDP增速均回歸到全國平均水準。不僅如此,隨著城市規模的壯大,大城市病日漸凸顯,人口資源矛盾更加突出,經濟上還需要做減法。

北京明確提出要減量發展,2018年關停搬遷361家規模以上法人部門,主要為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企業。2019年還將減少城鄉建設用地,全年減量30平方公里以上,為綠地等騰出空間。

上海、廣州也共同面臨提高部門產出效能的命題,上海2019年低效建設用地要減量15平方公里。

一線城市可支配的財政收入,很多城市也難以望其項背。上海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為7108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比重約3.9%。上海GDP在省級部門中排名11位,其地方財政收入排名則穩居第五,僅次於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北京略次之。

由於不同的財政分配機制,上海、北京作為直轄市直接與中央分成,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也得以單獨與中央結算,而廣州還需要與省級政府分成。深圳、廣州2018年GDP規模相差不多,但歸屬地方的財政收入上,廣州還不到深圳的一半。深圳這些年較快的發展,也得益於更優越的政策安排。

科創能力各有所長

如果細看四座城市的產業結構,會發現彼此差異很大。

北京2018年三產佔比高達81%,廣州、上海大概在70%左右的水準,深圳三產佔比規模則接近60%。

不僅如此,從趨勢上來看,北京、廣州、上海三產佔比規模還將進一步提升。2018年從經濟增長貢獻度來看,三產帶動明顯。上海2018年三產增加值增速為8.7%,而二產增加值增速僅為1.8%。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這跟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當前製造業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傳統產能多出現過剩,高新技術類製造業雖然增長較快,但佔比仍然較低,工業整體增速受限。服務業方面,一線城市在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有明顯優勢,這些城市也搶佔到資訊化、智能化的先機,這些產業發展空間較大。

當然,一線城市仍在積極布局高端二產項目。比如2018年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臨港,為外界高度關注。上海2018年工業增速雖低,但工業投資增長17.7%,增幅創近十年新高。不過,上海、廣州、深圳依托於長三角、珠三角更廣闊、更發達的經濟腹地,在先進製造業上仍有較大的布局空間。

要在高端、前沿產業上搶佔先機,各大城市都不願意放棄科技創新資源的培育。

北京的四大首都功能之一就是科技創新中心,依托豐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北京的科創資源全國領先。

2018年北京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穩居全國之首,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比重保持在2成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增長25%,平均每天新設創新型企業199家;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超過5.8兆元,獨角獸企業80家、居全國首位。

上海、廣州的科技創新能力也不容小覷。

上海2018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地方GDP比重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新成立國家集成電路製造業創新中心、腦與類腦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阿爾茨海默症治療新藥、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等科創成果相繼問世。

廣州2018年推進再生醫學與健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建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科技創新企業超過20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數居全國城市第一。

深圳的產業結構相對“特殊”,因為其製造業在經濟中佔比更高,包括電子通信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都有優勢。深圳較弱的地方在於基礎研究,2018年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致力於新增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全社會研發投入逾1000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4萬家。

2019年各地突破路徑不同

從現有科創資源來看,一線城市自然拔得頭籌,但也有各自的問題。

即便是領先的北京,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和科技與產業創新脫節問題並存,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不夠。

廣州也指出了自身的不足,即企業研發投入比例不高,龍頭企業不多,科技成果轉化有待加強,高端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仍然不足。

2018年,在外部壓力之下,我國原始創新、關鍵核心領域突破能力不夠的問題日漸凸顯。在通往高品質發展的路線上,一線城市無疑要承擔重要的帶動作用。

當前,這些城市在前沿科技布局上多有相似,包括5G、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基礎材料、智能製造、高端芯片等。

北京提出,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塑造更多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有力支撐首都高品質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北京2019年工作重點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和機構更大自主權,完善科技金融支持體系;盤活現有高校科研院所資源,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增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拓寬人才引進管道等。

上海則提出,要著力提升科技創新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包括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集聚更多的國際先進水準實驗室、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和國際大科學計劃;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上海2019年可借力自貿區擴圍、科創板、進口博覽會等,依靠多年開放風氣,在吸引跨國企業投資、外資研發中心上,可以繼續發力。

廣州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扭住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兩大突破點,完善科技體制機制,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僅如此,廣州還提出明確數量指標,2019年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GDP比重達到2.8%。

深圳的重點仍然放在基礎研究上,提出2019年要新增100家以上國家、省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以及新增2000家以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不僅如此,廣州、深圳2019年還可依托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可以與香港、澳門相關科技創新資源更好對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