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大基因:年報直面輿論詰問,上市後研發支出提速

欲達高峰,必忍其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華大基因(300676.SZ)從上市前到上市之後的境遇,正是這句諺語的寫照。

作為一家“網紅”公司,華大基因上市還不滿兩年。但就在這兩年間,輿論對華大基因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

上市之前的幾年,媒體大多對華大基因一片讚揚,認為公司作為國內基因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可以與同屬深圳的華為、騰訊相媲美,是深圳奇跡的又一個典型代表。上市之後,輿論轉向,公司經歷了諸多質疑。

在成為一家公眾公司之後,如何在聚光燈下一邊面對投資者和媒體的詰問一邊保持成長性,對於華大基因而言是一個必修課。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華大基因在2018年年報的風險論述板塊中,增加了輿情風險。公司表示未來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將進一步做好媒體輿情管理與信息披露工作有效銜接。

面對這些詰問,華大基因主要通過公告、對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以及召開媒體發布會等形式進行了回應。

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25.36億,同比增長21.04%,實現歸母淨利潤3.87億,同比微降2.88%。

從公司披露的年報信息來看,儘管存在較為不利的市場輿論,但公司年報中仍有諸多較為明顯的亮點,比如研發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新業務佔比提升等。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的研發費用達到了2.61億,營收佔比超過10%,位居行業前列。

憑借著不斷積累的研發實力、產品以及渠道等優勢,公司在2018年取得了一些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果。比如:公司已累計完成超43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超過217萬名新生兒和成人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檢測服務;累計完成超過360萬例HPV檢測;民生項目累計篩查人次達600餘萬次;通過自主平台的數據產出量佔比達76%。

營收穩健增長:2018年同比上升21.04%

翻查華大基因過去5年的營收數據可以看到,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11.32億上升到2018年的25.36億,複合增速達到了22.34%。最近三年,營收增速雖然隨著基數變大而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

從利潤角度來看,公司近五年的歸母淨利潤從0.28億上升到了3.87億,複合增速為92.81%。但是,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3.87億同比去年微降了2.88%。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毛利率下降以及研發費用大幅增加是造成公司利潤增速小於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

受部分產品(如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毛利率降低的影響,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從2017年的56.95%下降到了去年的55.35%。同時,研發費用從2017年的1.74億上升到了2.61億,同比增長50%,明顯高於營收的增長。

一般來說,研發費用的增加代表公司提高了在新技術、新產品的投入力度,而這或許有利於提升公司長期的競爭力。

生育健康業務:貢獻超50%營收

華大基因的主營為通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部門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檢測和研究服務。

具體業務上,包括了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以及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四大業務在2018年的營收佔比分別為54.27%、14.08%、3.75%以及27.71%。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項業務最終主要針對個人客戶,分別對應著預防出生缺陷、腫瘤防診治以及感染性疾病防控這三大擁有較為廣闊發展潛力的產業。第四項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則主要面向機構客戶,2018年實現營收約為7.03億。我們依次來分析。

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於高通量測序儀等平台,通過孕前、孕期、新生兒及兒童各階段的檢測,助力出生缺陷的防控。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即通過采集孕婦外周血,提取遊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檢測,評估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

由於此類服務很好得契合了市場需求,使得公司該部分業務經歷了快速的增長,營收從2016年的9.29億上升到了2018年的13.76億,佔總營收的比例則穩定維持在54%附近。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超過43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檢出率和特異性均大於99%。此外,還有217萬名新生兒和成人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檢測服務,發現約10萬人攜帶常見耳聾基因突變。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援引的數據,按照覆蓋人群1,760萬、滲透率35%、單價1,500元進行測算,國內無創產前檢測的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92.4億,2015-2020年的複合增速為50.92%。

從社會經濟效益和時間成本等角度考慮,在孕前或孕早期進行擴展性隱性單基因病攜帶者篩查,對於出生缺陷防控意義重大,具有代表性的是南方多省對於地中海貧血攜帶者的篩查。在可預見的未來,針對新生兒的基於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檢測技術,有望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全面評估新生兒遺傳風險。根據華大基因2018年年報,其攜帶者篩查試劑盒開發資質申報項目啟動,並完成小試,在國產試劑替換、工藝體系優化、企業參考品的構建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腫瘤、感染防控業務:增長較快,佔比提升

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主要包括了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HPV分型基因檢測、腫瘤標誌物測定、腫瘤個性化診療和用藥指導基因檢測等。這部分業務的營收佔比從上一年的10.96%上升到了2018年的14.08%,是公司各大業務中增速最快的。

值得重視的是,隨著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靶向藥物、免疫藥物逐漸被納入醫保,或許將在長周期上增加對腫瘤基因檢測等服務的需求。

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通過快速、準確地檢測病原體並依據研究結果,幫助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這塊業務在2018年產生的營收約為9,517萬,雖然基數還不大但增速達到了49.43%。

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顧名思義分為大數據服務和合成業務兩大板塊。前者為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機構和企業提供基因測序、質譜、生物數據庫、雲計算等服務,客戶包括高校、研究性醫院以及藥企、育種公司為代表的工業客戶。合成業務則主要包括基因合成、Oligo合成和全基因組/染色體片段系統設計改造與合成衣務。根據公司年報中援引BCC Research的數據,2017年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為44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39億美元。

研發投入位居行業前列

前面提到,公司2018年利潤增速小於營收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一步加大了研發投入。如下圖所示,華大基因2018年的研發費用為2.61億,佔總營收的比例從上一年的8.30%上升到了10.29%。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擁有研發人員628名,佔總人數的19.94%。

較高強度研發投入的成果是,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獲授權專利共計346項,其中發明專利322項。2018年,公司新獲授權專利數為65項。在華大基因的研發項目中,重點項目包括軟骨發育不全無創篩查產品、常見單基因遺傳病檢測試劑盒資質申報、生育遺傳數據庫以及地貧試劑盒資質申報等。

對比同屬於WIND生物科技分類且已披露2018年年報的上市公司數據可以看到,華大基因的研發費用名列行業第二,營收佔比也位居前列。與另一家主營同為基因檢測服務的企業貝瑞基因(000710.SZ)相比,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也明顯更多。

未來布局:全球化、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

對於未來的發展,華大基因確立了“全球化”、“全產業鏈”以及“前瞻性”的總體原則。

“全球化”體現為不斷加大在歐洲、美洲、亞洲等不同地區設立子公司和交付中心等方面。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公司2018年來自歐洲及非洲、美洲、亞洲(不含中國大陸)的營收分別為1.91億、1.38億和1.56億,佔比7.54%、5.42%以及6.16%。

“全產業鏈”以及“前瞻性”則體現為公司在生育健康、腫瘤基因檢測、合成生物學、消費級基因檢測以及生物信息分析等不同領域的投資。根據年報的披露,公司截至2018年底已經投資了英國Congenica(生物信息分析)、吉因加科技(腫瘤基因檢測)、青蘭生物(合成生物學)、泓迅生物(合成生物學)以及早知道科技(即微基因,消費級基因檢測)等一批產業鏈相關企業。

以吉因加科技為例,華大基因在2018年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5,000萬對其增資,完成後將合計持有對方7.51%的股權。吉因加科技聚焦腫瘤精準防治需求,提供腫瘤精準用藥、療效評估、術後監測以及早期篩查等服務。華大基因認為,此次投資將有利於發揮雙方在腫瘤基因檢測服務領域的協同效應並增強其在腫瘤精準醫療細分領域的競爭優勢。

從一家創業公司到一家成熟的公眾公司,不可能一蹴而就。從更大的視角觀察,過去幾年,出身深圳的三家明星公司:騰訊、華為、華大基因都遭遇了來自不同層面的挑戰,這既是公司發展迭代必須要面對的挑戰,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經階段。

梅花香自苦寒來。(CJT)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