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記者眼裡中國古老的血腥運動——“鬥蛐蛐”

據美國《紐約時報》,鬥蛐蛐兒,這項古老的“血腥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老北京們對蛐蛐的餵養、訓練、鑒定和比賽分級可謂是樣樣講究。鬥蛐蛐兒的傳統正在複興。當北京狹窄的小胡同刮起了秋風時,無數的蛐蛐就將面臨著一場“殊死搏鬥”。鬥蛐蛐兒,這項古老的“血腥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鬥蛐蛐兒起初是唐朝皇帝的個人愛好,後來才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文革期間,鬥蛐蛐兒被當作資產階級愛好,一度遭禁。

  為了訓練蛐蛐對自己地盤的敏感度,訓練師們用煮過的乾草杆或鼠須來“哄騙”蛐蛐。和許多一度遭禁的傳統一樣,鬥蛐蛐兒正在複興。更為年輕的一代人(大部分是男性)正積極地重溫這項中國味兒十足的娛樂活動。

  昆蟲權益保護者注意:除了偶爾可能導致蛐蛐的觸須受損,鬥蛐蛐兒很少會讓蛐蛐受傷。

  大部分買家都在北京南部的昆蟲市場搜尋合適的蛐蛐。賣蛐蛐的農民把不同品種的蛐蛐放在蓋著金屬蓋子的瓷罐裡。為了買到有潛力的蛐蛐,專業的訓練師通常要買200多隻公蛐蛐。2011年,買這麽多蛐蛐只要10元錢左右。

  在昆蟲市場,一個買家正在用乾草杆挑蛐蛐。中國寧陽蟋蟀研究院稱,2010年,有4億多人民幣投入到蛐蛐產業中。

  比賽之前給蛐蛐稱重。蛐蛐的餵養、鑒定和比賽分級都極其講究。“爬像虎,鬥像蛇”這句話描述的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格鬥技巧。受過訓練的人一般能夠分辨出260種不同級別、顏色的蛐蛐。

  每隻蛐蛐都要單獨放在土罐裡,沙土混合而成的灰泥做罐底。蛐蛐的一餐包括磨碎的蝦、紅豆和山羊肝。真正受寵的蛐蛐還會偶爾享受中藥浴,大戰之前還能吃上一兩隻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