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佛後就不會生病嗎?不,連佛陀也會生病!

沒有品嚐過苦的滋味

又如何知曉甜的可貴?

佛教認為人生終究是苦多樂少

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種苦

怕是一時半會也數不過來

佛陀將人生中的苦

大體分為了八種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這八種苦是我們每一個人

都會經歷的

不管你擁有多麽高的地位

多麽大的財富

你都無法避免人生中的這八種大苦

只不過每個人的福報因緣不同

所以領受“苦”的輕重程度

有所不同罷了

其他眾生也會面對

無論是大病小病相信你一定經歷過

當你生病時

甚至是大病、癌症來臨時

你應該如何面對?

你是否會恐懼?

除了吃藥、看醫生

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我們是否能提前做一些準備?

你為什麽會“生病”?

關於生病的原因以佛法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找到在《金光明經》除病品中,提到的三種致病因素。

一、四大不調因素:即人體本身的體質因素(或說是基本元素)造成的生病。

二、飲食時節因素:即飲食造成的生病。

三、四季時令因素:即環境造成的生病。

而身體的四大、外在的飲食與四季變化等因素,皆是使身體生病的“緣”,而究其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多生多世所造下的殺生業報。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寧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國王。”佛經上亦雲:“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我們吃五穀雜糧長大,沒有不生病的,每個人身體都在趨向“壞”的過程中,而四大不調等緣由歸根結底是我們內心所充斥的“貪嗔癡”所致。

《金光明經》又名《金光明最勝王經》,出自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師義淨翻譯。

學佛後就不會生病嗎?

不!連佛陀也會生病!

也許你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比如講我們要脫離輪回、控制欲望等。但實際上,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的方法。

生老病死如何逃避?沒有人可以逃避,而只有去面對,所以如何面對,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維摩詰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

有一天,阿難站在一個施主的門口準備乞食,這時,維摩詰居士來了,問他為何這麽早就站在這裡。

阿難說,佛陀生病了,需要一些牛奶,他來要一些牛奶。維摩詰說,你千萬不要這樣講,佛陀是不會生病的,如果被其他外道聽到,會侮辱、誹謗佛陀的,你悄悄回去吧。

阿難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講,佛陀確實是不會生病的,但為了度化眾生,佛也會示現生病給眾生看,這樣,人們就會對修行產生信心,認為佛和他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只要自己好好學習、精進修行,也可以和佛一樣得到解脫。

學佛不是為了不生病,而是在日後我們生病的時候,可以放鬆心態,能夠明白自己生病的緣由,從而更坦然的接受。之後再通過做法事、念《藥師經》等多種形式,再借由佛菩薩的加持之力,讓我們減少病痛。

學佛後生病了,

我究竟該不該吃藥?

如果我們飲食不調,受了風寒,這樣的病我們需懂得調理,及時醫治。

佛教並不提倡說,我信佛了,我學佛了,生病了就不看醫生不吃藥了。這是迷信,不是正信。

佛陀從沒說過當我們生病時念幾個咒子就會好起來的!

而至於冤業病,即是某一世你的冤家債主找過來的緣故。說是“找過來”是為了方便理解,其實並沒有那麽可怕,只是你需要通過生病的方式去了這一段你造的惡業罷了。

有些病明明看起來沒有什麽,就像我們胃痛,但是吃胃藥我們就不好,遲遲不好。此時我們在及時配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做一些佛事,如誦經、誠心拜懺、為他們超度等,與冤家解冤釋結。

智者大師言:“治病,上策為調心;中策為調身;下策為調食、吃藥。”

調心,通過止觀,病會連根拔起。

斷惡修善、發慈悲心

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什麽想不開的,去醫院住院部、去火葬場看一圈,你就什麽都能想開了。

如果你剛剛生病,你應該以積極的心情去養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行。接受無常、順應當下,做好當下要做的事,盡量多想陽光正面的事情,盡量放下憂愁與懊惱。

如果你正處於病苦的煎熬之中,我們可以修苦、修悲。應以病為師,以苦為師。身命危脆,越是執著痛苦,痛苦越甚。應借此生病之緣,勤修福慧,以此危脆不淨之色身轉為堅實清淨之慧命,也是生病帶給我們的正面積極的一面。

如果我們看他人正處於病苦之中,我們應該多多發慈心、發悲心,幫助他人解除身心的病痛。同時以此反觀,我們正是看到他人病痛的折磨,所以應該多行善事,讓自己的將來免遭病痛之苦。

人生不易,在未來的病痛來臨前,唯有斷惡修善,廣發菩提大願,進而生出出離六道之心,才能永遠免遭病痛,阿彌陀佛!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圖文轉自上海玉佛禪寺微信公眾號,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轉載請注明原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