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慈文學丨陳德升:抱兒山與軒子茶的故事

圖/網路

詞:葛靜

曲:雁之南

演唱:李慈英

文 / 陳德升

抱兒山的傳說

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說安徽特別是金寨人戀家,是因為安徽金寨有座抱兒山;而湖北人自兩三歲就不與父母同睡性野,是因為湖北境內有一座離兒山(至今沒能考證),自此抱兒山便在我心裡充滿了神秘色彩!

稍大時又看到和聽到了不同版本的關於《抱兒山的傳說》。傳說之多因地域不同,內容和風格也不相同,不管如何這些傳說都給抱兒山披上了神秘瑰麗的面紗,豐富了抱兒山的人文底蘊,抱兒山的傳說也如同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想想也是,有什麼能讓人們能更好地表達對「生我養我的地方」的感恩和眷戀?唯有傳說!何況抱兒山不僅美麗還很富饒呢?其特產甚多,唯抱兒山的綠茶,讓我情有獨鍾。抱兒山由於晝夜溫差大,山上成天雲霧繚繞,土質沙黃肥沃,所生長的茶葉,白毫粗大,葉片肥厚,因為山高氣寒,所以抱兒山茶有種獨特的香味,口感柔和醇厚綿長。「抱兒珍秀」1985年被專家們讚譽為珍品,且聲名遠揚。抱兒山中的「抱兒雲霧」、「蝙蝠洞瓜片」、「抱兒鍾秀」......都是綠茶中的極品。

2013年我因工作原因到了抱兒山西面水竹坪,近距離體驗和感受了抱兒山的鐘靈毓秀,零距離地與茶農一起採茶、製茶、品茶,聽關於抱兒山與抱兒山茶的故事。茶興起以《抱兒山與軒子茶的故事》記之,作為向茶友的饋贈。前不久在《光慈文學》中,拜讀了於秀玲老師的美文《抱兒山中神茶香》,忽想起舊事,勾起我找出這篇拙作,以饗抱兒山人,為抱兒山文化注入一個標點,為品抱兒山茶增加一個笑談,來報答多年來抱兒山茶對我的滋養。

附:抱兒山與軒子茶的故事

淮南王劉安好讀書鼓琴,潛心治國安邦,著書立說。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20餘萬字。《淮南王賦》82篇、《群臣賦》44篇、《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

劉安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製藥,最著名的有蘇非等 「八公」,在壽春北山築爐煉丹,偶成豆腐,劉安因之被尊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漢武帝非常欣賞劉安的才情,但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卻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南轅北轍。儘管劉安的治國政策使淮南國國泰民安,得到百姓的擁護,但在那獨尊儒術的年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屢遭讒言。漢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劉安被迫自殺。其家人和門客也難免於難,在劉安招募的數千門客中,八公之一蘇非為防止漢武帝焚書,男扮女裝便將劉安和門客的備份著作全部放在嬰兒搖籃中和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帶出壽春城,逃往西南方大山中。

蘇非父子,被淠河南邊的一塊大黑石渡到淠河北岸後,蘇非棄搖籃背上書,懷抱嬰兒逃避追兵,經掛龍尖、道士沖、漫水河、上土市,最後逃到大別山最高峰白馬尖處一座山峰。此時天色已近黃昏, 蘇非懷抱嬰兒逃避追兵,他想出一計,反穿著鞋逃往燕子河方向,但地上的腳印鞋尖卻對著上土市方向,這樣趕來的追兵沿相反的上土市方向追去,蘇非父子得以逃學生。

一日蘇非逃到深山老林中,人已睏乏,加之沒有追兵追趕,便抱著孩子就地打起盹來。一覺醒來蘇非發現他父兒倆卻躺在岩洞中,原來自己剛睡下就被獵人發現,並將其父子背入岩洞,若不是被獵人發現,蘇非父子難免會遭野獸攻擊,後果不堪設想。後來蘇非抱兒入睡的地方出現了一大一小酷似母抱子的兩座山,這便是「抱兒山」。蘇非和獵人所住的岩洞蘇非起名「觀音崖」。蘇非見獵人心地善良便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獵人,獵人收留了蘇非父子並把他父子帶回家中,為了以防萬一,蘇非仍以女兒身在村中出現(所以當地至今有劉安寵妃蘇妃到此處一說)。說來也巧獵人的第二個孩子和蘇非的小兒子年齡隻相差幾天,獵人妻子也非常善良,獵人告訴她實情後,她便默默地用奶水餵養著兩個孩子。為了感謝獵人和村民,蘇非就把從劉安處學來的打豆漿,做豆腐,採藥,製藥,採茶,製茶的手藝教給了他們,這樣獵人和山民就靠這些手藝養家,從此不再打獵。一日孩子三月,獵人叫蘇非給倆孩子起名,蘇非見獵人的孩子虎頭虎腦甚是可愛,起名「虎子」,自己的孩子濃眉大眼氣宇軒昂起名「軒子」。

轉眼六年過去,蘇非便準備回到淮南......臨走時村民們給了蘇非一些乾糧並用竹筒裝了些豆漿,好讓蘇非爺倆路上充饑解渴,山民們送了蘇非父子一程又一程,分手時獵人的妻子又給蘇非孩子餵了一次奶。為了紀念這段深情厚誼,蘇非將送竹筒豆漿的地方起名「水竹坪」,分手時給軒子餵奶身後的山崖起名「乳香崖」,告別的地方起名「送河」,而當時正好有幾家姓宋的人家住在那裡,於是蘇非激動而又一語雙關地對山民們說就叫「宋家河」吧。蘇非父子走後山民和獵人一家只要一下山就打探蘇非父子消息,特別是獵人妻子到處打聽,打聽不著就流淚,久而久之就有了查兒嶺,流淚坪(現在叫留坪)的地名。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至衡山國的霍山縣時見到人群中一虎背熊腰少年便叫錦衣衛頭目將他征去,此人不是別人乃是和父親一起下山賣葯的虎子。虎子到軍營後勤學苦練,一日武帝興緻很高親自到軍營中微服私訪挑選侍衛,見虎子訓練完後不到營中喝水而是私下回房間中喝,武帝問明真相,得知他從家中帶來山藥泡水,此葯湯淡黃清香能解渴祛熱生津。武帝問虎子藥名時虎子想起了蘇非父子,本想說這是「軒茶」,話到嘴邊方意識到自已在回皇帝的話,便急忙改口「叫山茶」。武帝聽後認為山茶名字太土,此葯湯今後他自己也要喝,隨口就說叫「軒子茶」吧,虎子聽後大喜,遂將家中帶來的上等黃芽呈獻給漢武帝,從此抱兒山茶自漢武帝便為貢茶。「軒子茶」由此得名 。

▌數據來源:光慈文學

▌責任編輯:陳佳

▌廣告宣傳:15656495653(微信同號)

▌投稿爆料:[email protected]

▌法律顧問:李成華丨安徽昊華律師事務所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