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款無人機能做的,大疆或許做不到

pocketnoir

作者:小思妹

每一部動作大片的背後,都有一個比演員更累的攝影師。

以前為了跟拍暴走的主人公,他們分分鐘要飛簷走壁,平衡力不夠強都乾不好這一行……

自從有了無人機,攝影大哥終於不用拚上老命,手執遙控器就能抖抖腿拍大片。

要說終極懶癌,下面這貨更厲害▼

2018年初,前谷歌工程師推出了可以解放雙手的Skydio R1

沒有飛手,丟掉遙控器,它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酷的全自動跟蹤AI智能無人機。

不廢話,戳開上面的影片先睹為快。

Skydio R1擁有全鋁機身、碳纖維骨架和4個扭力彪悍的六葉槳,長得頗像大號版Hover Camera。

飛行全程零乾預,在APP上一鍵起飛後便可以撒手不管,愛幹嘛幹嘛去。

無論是城市穿行、山林攀登還是冰山滑雪, Skydio R1會自動跟拍對象,乖乖做個跟屁蟲,想甩都甩不掉。

零操控之下,在複雜的地形環境裡自主完成4K 30fps拍攝,還會自動躲避障礙物,大大降低摔機風險。

感覺還不夠厲害?繼續往下看。

國外著名評測達人就作死選擇了一條根本不適合飛無人機的窄道進行試飛。你看,到處都是建築物、路燈和縱橫交錯的樹枝,就算你有再棒的駕駛技術也會飛得很痛苦……

但是 Skydio R1一上場,我的天,差點把我嚇傻。

放開雙手之後,它在那些樹枝之間自主穿行的樣子就像機器裡擁有一顆人類大腦,全程沒有碰過壁。

如果對它拍攝的角度不滿意,隨時切換成手機控制,期間所有自動安全功能依然運作。

為了實現如此智能的全自主飛行能力,Skydio R1至少配備了三項牛逼的技術。

首先,在四軸無人機上足足安裝了13個攝影頭,夠嚇人吧。

除了1個主攝影頭,另外12個攝影頭遍布全身,通過SLAM技術進行地圖地形實時構建、規劃路徑和避障。

這個配置比起只有三向避障的精靈4 PRO和Mavic Air還多了6個感知攝影頭,真正意義上做到“前後上下左右”立體視覺大包圍。

幾秒內,無人機穿梭在樹木之中,不斷調整距離、高度來追蹤視覺數據,實時改善追蹤的準確性。

純靠視覺系統避障沒有GPS定位?聽上去還是不夠靠譜。

Skydio R1一直死磕自主控飛,為了讓無人機完全脫離人手操控,工程師們加入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來自英偉達的Nvidia Jetson TX1處理器。

Uber的自動駕駛車就是用的這塊芯片,包含了一顆256個CUDA核心的GPU和一顆Tegra K1處理器,性能相當強勁。

這意味著,會“自動駕駛”的無人機終於成為事實。

通過深度學習分析環境與行動差異,自動識別人類、樹木、汽車等物體並進行高效鎖定。隨著時間的推移,R1的識別能力會變得越來越精準。

最厲害的是,它還會判斷人物的行動趨勢,預測未來4秒的運動方向。必要時飛到前方,換個角度拍下你最帥氣的身影。

老實說,前兩項技術大疆也在運用,但能做到完全自主並預測未來,這方面Skydio R1更強。

先別急著心動,畢竟2499美元(大約15822人民幣)的售價擺在那裡,注定與消費級航拍機無緣。

按按計算機,買一台Skydio R1的鈔票能置換1.58台精靈4 PRO、3.17台Mavic Air或者1.63部iPhone X,很多人默默打了退堂鼓,確實不是普通玩家的套路。

其他缺點也有目共睹,例如體積大、不能折疊、Wi-Fi短距離圖傳。

更多的攝影頭和更強的芯片確實帶來炫酷的自動避障飛行能力,意味著犧牲續航能力在所難免。Skydio R1在滿電狀態下飛行16分鐘,最快時速40公里。

雖然不支援外置記憶卡,機身自帶的64GB太空足夠存儲1.5小時的4K影片。

總體而言,Skydio R1的用戶體驗不夠接地氣,價格也讓人望而卻步,但仍然值得給予技術上的肯定。

不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就能放開雙手拍大片,光憑自主控飛和強大的Nvidia運算性能就給未來的無人機領域描繪出了亮眼的產品形態。至少這個產品真的做出來了,而不是活在PPT裡。

大家姑且先把它看成是第一代的特斯拉吧,它還有很多進步的太空。

試想一下,未來的無人機要是能擁有大疆的硬體和Skydio的大腦,無敵了!

互黑時間

文章底部留言

你希望Skydio有什麽新改進?

黑鬼將欽定一個精彩留言

送出微縮街景模型一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