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檔香港綜藝真人秀,“窮”人都應該看看

再堅持半天,就能迎來五一小長假了。

本來嘛,今年的五一只有1天假期。

後來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提議延長假期。

原本的1天,被延長到了4天。

多了整整三天呢,好開心哦~

對於喜歡外出玩耍的朋友來說,這簡直是出去浪一波的絕好機會。

好玩是好玩。

不過……

玩兒完還剩多少錢呢

窮,不是罪。

窮,想法還很多。

就很過分了。

開玩笑開玩笑~

假期大家該怎麽玩兒怎麽玩兒,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錢嘛,紙而已,消費陷阱咱該跳就跳~

不過今天呢,毒藥君打算借一部香港真人秀,好好給大家聊聊“”這件事兒。

實現便利店或者外賣自由的你,可以考慮花時間看看這檔發人深省的好節目。

窮富翁大作戰

Rich Mate Poor Mate Series

《大作戰》(簡稱)一共分成三季,旨在探討香港底層的真實現狀。

每一季,分都特別高

說到香港底層,經常關注新聞的你,應該不會對“籠屋”這樣的字眼感到陌生。

是的,香港的貧民窮到只能住在籠子裡。

和動物沒什麽區別。

當《經濟學人》等世界S級刊物,宣稱香港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的時候。

籠屋的存在,也讓聯合國多次憤怒表示,這是對人類尊嚴的嚴重侮辱

在燈紅酒綠的高樓大廈間,人們往往從港劇和港片中只看到香港人的豪氣衝天和江湖恩怨,卻鮮少了解當地韭菜的真實生活。

回看這幾年,類似的作品有,但不多。

前年的《一年無明》和更早的《桃姐》,以及今年的《淪落人》和即將上映的《麥路人》,都算觸及了這個領域。

隔三差五,總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毒藥君看完,也非常喜歡。

都說影視作品能夠引導社會往好的方向改善。

遺憾的是,改了這麽些年,香港的貧富差距卻越改越大。

根據節目提供的數據,香港現在平均每6個人,就有1人活在貧困線以下

而香港的總人口,則有大概740萬左右(17年)。

換句話說,在這塊人口密集的彈丸之地,有大概1/7的人口食不果腹。

為什麽要說大概呢?

因為真實數據,顯然要比政府預估的多

可即便如此,港府認為,窮,不是我們的錯。

政策傾斜?

沒道理嘛!誰叫你們投錯了胎呢?!

乍一聽很生氣對吧?

可正如港督所說,這個社會,不可能做到財富均勻

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階級就永遠存在。

連《我不是藥神》都說過,這世界上有一種病治不了。

窮病

可也正如片中的另一句台詞說的:

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呢

之於資本社會,誰又能保證自己最終不會掉入貧窮的漩渦呢?

為了檢驗香港人對窮人的態度,節目組特意聯合當地高校做過實驗。

結果發現,大部分人都對窮人冷眼旁觀。

真正願意伸出援手的,大多是和窮人特別接近的階級。

窮人的處境,更能讓他們和這類人感同身受。

在節目策劃的另一項實驗中,參與測試的其中一方,憑借遊戲規則對自己的傾斜贏得了比賽。

這項比賽,可以視作是對社會上資源分布不均的隱喻。

有趣的是,參與這項實驗獲得勝出的人中,不但不反思背後的成因,反倒認為是自己的策略和對手的無能導致。

從這兩項實驗中可以清楚看到——

無論是普通民眾,亦或者先天握有優渥資源的“富人”,在對待貧窮這件事上,都鮮少展露出同情心。

專家解讀的理由如下:

有沒有覺得這句話聽著特別耳熟?

對咯~

這就是當下某些公知、大V經常掛嘴邊的:

沒成功,一定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咯!

於是順著這個邏輯,《大作戰》節目組嘗試讓香港的成功人士深入基層,看看他們所謂的努力,到底能不能幫到自己逆襲。

因為請來的人物比較多,這裡我特意挑選老中青三代人來舉例。

先來介紹年輕的80後大律師,Brandon

Brandon家腰纏萬貫,從來不缺錢花。

也因此,從很小的時候,他就被人貼上了無法抹去的標簽。

接著再來介紹中生代富豪Johnny

從小就是留洋派,且畢業後在跨國投行工作。

手上交易的金額數值,多到常人無法想象。

聽說有人靠賺一棟樓的租金養活自己?

嗯,Jonny的生活費不多,也就一兩個區而已。

最後再介紹老一輩企業家,沒有洋名,人稱“田二少”的田北辰

和前兩位一樣,他也是個標準的富二代。

在沒接觸社會底層以前,他宣稱自己是自由市場的忠實簇擁。

這意味著,在他眼裡,底層之所以為底層,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夠強大。

不強大,憑什麽待在人才市場和別人競爭呢?

當然,為了證明自己是受過教育的人,是擁有思辨思維的強者。

他不忘記補充:弱沒關係,有鬥志,你一樣可以成為強者

於是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你將看到三位富家子弟被“下放”到民間,

做最基礎,最底層的工作。

有當清潔工每天遛大街的,

有在奶茶店玩兒搖搖樂的,

還有當無業遊民,睡籠屋撿紙板擺地攤的。

每項工作,拿的是最低的薪資和生活費。

乾的,卻是最吃力不討好的體力活。

在帶有職業歧視的社會中,如果你乾的工作不夠體面。

人家看你的眼光,都會有區別。

外人的眼光也就算了。

關鍵是,日複一日乾著這類機械般的工作,出路在哪裡

在三個人的採訪環節中,他們直言,身處這樣的困局,看不到未來。

沒有終點的死循環,扼殺掉了窮人的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的勇氣。

所謂努力,談何說起?

節目中,部分體驗者隻幹了兩天。

很多底層百姓,一乾就是一輩子

當每天的薪資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時,原來言之鑿鑿的鬥志。

請問又在哪裡?

在《大作戰》中,體驗過底層心酸的富人,在親身體驗過窮人的滋味後,終於感歎自己吃米不知米貴。

原來堅信的一切,不過是想當然。

手握大把資源的他們,當然體會不到沒有資源的人該如何生活。

所謂“自由”,其實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幸運,生在了羅馬使然

可能有人會質疑,認為富豪們體驗的職位不具有代表性,太極端。

好的,請告訴我,在辦公室養尊處優的你,

每個月刨除房租、飲食和交通,到底又能存幾個錢?

誠然,這個社會在嚴厲懲罰低學歷的人。

可拿著高學歷的你,除了比他們多一次機會,且機會渺茫的晉升可能外……

又能優越到哪裡去呢?

有機會比沒機會好。

沒錯。

問題是,機會,真的是為你準備的嗎

更何況,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

房價已經不是按內地一線城市那樣的平米來算,

而是按平方尺(1平米=9平方尺)來算。

對於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即便學歷再高,也高不過物價。

香港的薪資固然優渥。

但別忘了,那邊的物價也水漲船高。

吊詭的是,物價高的地方並不在富人區,而是在窮人區。

且越窮越高。

還記得《一念無明》中的劏房(類似內地的合租房)麽?

就這麽點兒面積,一個月根據所在地折合約2000-4000RMB。

連曾志偉當年受訪時都表示,自己的角色足夠幸運。

因為住的地方好歹帶窗。

現實中大部分人住的劏房(有的還是違建)長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郊區甚至有人將豬舍改建給人住,且完全密封

於是,承擔不起高物價的窮人被逼到居無定所。

或者,

只能以劣質的居住環境,換來暫時的苟且。

政府的援助收效甚微。

畢竟,資源都被聚集到少數人手裡。

剩下人又那麽多,怎麽可能夠吃呢?

節目中的細節,也真應驗了香港如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畸形現狀。

就好比一個衣櫃塞滿衣服卻愁著沒衣服穿的人一樣,他們不知道的是——

有的人,甚至已經衣不蔽體。

良心發現的,決定拉一把。

更多時間,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就如同實驗中那些充耳不聞的路人一般,對別人的苦難充耳不聞。

這不由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東大那位給新生致詞的教授所言: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人予以旁者援助

雖然這篇演講,是針對日本目前遭受性別歧視的女性而言的。

但我想,在一個階級日趨固化的社會中,

這樣的觀點,同樣適用於全社會的所有人。

舉手之勞其實沒那麽難。

難的是,在這樣的社會,有一顆換位思考的心

從政後的田北辰開始嘗試為底層人發聲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