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來,國際太空站想要“墜落銷毀”都這麽費勁

2009年時拍攝的國際太空站全景

【環球網軍事報導】最早由美國提出,並與俄羅斯合作,以及其他14個國家或地區組織參加的國際太空站(ISS),隨著壽命期的臨近,對如何處理的爭論也在升溫,甚至出現了2025年要將國際太空站“私有化”的提議。美國航空航天局最近的一份報告對“私有化”提出了質疑。國際太空站最終的結局可能還是墜入地球銷毀。

而通過這份報告可以發現,即便國際太空站靠“墜落”地球銷毀,可要真的實現,原來相當的困難。

這份報告稱,美國航空航天局目前“沒有能力”確保國際太空站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墜入南太平洋的指定目標點。儘管已開始準備,卻陷入與俄羅斯的外交困境中。在2017年1月美方完成了一份計劃草案,可還在等待俄聯邦航天局的審查……

此外,該報告稱,國際太空站要想安全的墜落需要時間和資金。並估測可控再入或脫離軌道將需要執行長達兩年時間,耗資約9.5億美元!成本如此之高,是因為要將太空站推到理想位置需要額外的推進劑,使其能夠在太平洋深處的“尼莫點”(Point Nemo)進行粉碎——“尼莫點”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因此成為理想的“航天器的水下墓地”。

據早前的報導,中國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就是在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後落入南太平洋的“尼莫點”區域。

要想讓航天器在指定地點墜落,需要事先進行大量複雜的準備工作。

美國航空航天局估計,在經歷再入大氣層的燃燒和壓力之後,依然會有16%的國際太空站組件能幸存下來,大約有24噸到78噸重的殘骸墜落到地球上。這將是在俄羅斯控制下的行動。 

報告認為,在重新進入的過程中,任何有毒液體或材料都將會燃燒掉,因此對環境的影響很小。然而太空站的某些碎片依然有足夠的動能會對人和建築物造成損害,當然也包括船隻。

國際太空站就像任何機器一樣,注定有一天會失敗。太空飛行的磨損正在造成損失。美國與俄羅斯的技術評估也指出,2024年以後國際太空站的持續運行將導致設備發生故障的風險。與此同時,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

在目前設想的時間表下,將國際太空站轉為私人運營,這樣刺激私營部門去承擔極其昂貴和複雜的事業,面臨重大挑戰。換句話說,連這麽多國家都承擔不起的破舊太空站,有哪個為了盈利的商業組織敢“背鍋”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