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館藏青銅文物保護修複,真的不容易

文物藏品是博物館的主體,是博物館的名片,博物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文物活起來為出發點。

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安來順解讀《博物館條例》時特別指出藏品管理和保護是博物館工作的基礎,沒有藏品保護就談不上博物館功能的發揮和文化的傳承,博物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建立在藏品保護的基礎之上。

為使館藏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確保文物的絕對安全和科學管理。昆明市博物館積極參與和申報國家、省級文物保護修複項目,組織開展館藏文物病害評估及機理分析、科學分析檢測、保存環境監測與調控、保護修複材料與工藝及其適用性評價等理論研究。

已完成多項館藏可移動文物本體修複保護及預防性保護項目申報立項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並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

目前,館藏青銅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持續開展中,此次保護修複的文物共500余件,包括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紡織工具、裝飾品等,這許可證物承載著無數先輩的心血和智慧,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古滇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內容十分豐富。

兵器有戈、矛、劍、斧、啄、鉞、戚、狼牙棒、弩機、臂甲、鏃等。

生產工具有鑿、犁、鐮、鋤、削、锛、鏤孔器等。

生活用具有杓、釜、貯貝器、枕、甑、缽等。

紡織工具有工字形器、卷經軸、卷布軸、打緯刀等。

裝飾品有瑪瑙扣飾、圓形扣飾、豆形銅扣飾、鐲、銅鏡、方形扣飾、鎏金銅飾、牛頭飾件、房屋形扣飾等。

禮儀器有鼎、杖頭等。

馬飾有帽形穿孔銅馬飾、銅片、轡、鈴、策、泡、節約、馬銜、一通筒、三通筒等。

此許可證物修複保護工作不只是修修補補那麽簡單,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多學科交叉,不僅需要每天與各種化學品打交道,還需要掌握多種科學分析檢測方法,除此之外還需要懂一些常規分析檢測設備的使用。

正因為如此,從事這項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文物修護技術。

這批銅器都具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工藝精湛、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雕鑄生動、風格獨具,是罕見的古代工藝品。

大部分都是考古發掘出土,因長期埋於地下,鏽蝕、變脆、殘斷等破壞比較嚴重,尤其是銅器氧化鏽蝕日益加快,銅器出土後大部分未做過任何保護修複技術處理,附著於青銅器的有害物質仍繼續伴隨文物之上,致使青銅器腐蝕日益加劇,粉狀有害鏽普遍蔓延。

去除有害鏽是青銅文物保護修複的一項關鍵工作,除繡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除繡法(如機械去鏽、超聲波和雷射法等)和化學除鏽法(如藥物法、絡合法、電化學還原法、氧化法等)。

以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修複保護處理為例,主要採用機械除鏽為主,化學除鏽為輔的方法,化學除鏽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倍半碳酸鈉置換除鏽法和雙氧水氧化除氯法各自的優缺點,避免了倍半碳酸鈉法的長期浸泡和由此導致的器物外觀的變化,相比單一的雙氧水法除氯更加徹底。

具體步驟

第一、除鏽前的預處理

1、清洗

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正面以白、黑、黃色附著物為主。採用1A、2A、3A(即去離子水或丙酮或乙醇單一溶液、乙醇或丙酮和去離子水混合液、丙酮、乙醇和去離子水混合液)交替清洗,除去表面汙物,為下一步除鏽做好準備。

2、機械除鏽。

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表面有大量硬結物,口沿變形,周圍有綠色和灰綠色鏽蝕、鏽蝕堅硬。表面土鏽、浮鏽採用噴砂機去除。對於粉狀鏽嚴重且鏽蝕較深的部位,用潔牙機、手術刀、鋼針、打磨機等進行剔除。

第二、去氯除鏽

在預處理完成之後,按鏽蝕狀況將其分為輕度鏽蝕和嚴重鏽蝕兩類,分別採用適合的方法去氯除鏽。

第一步採用倍半碳酸鈉法(Na2CO3·NaHCO3·2H2O)對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內部的CuCl進行置換,初步進行除Cl-工作。用5%的倍半碳酸鈉(Na2CO3·NaHCO3·2H2O)進行除Cl-除鏽,這種偏鹼性的且被認為是青銅器除鏽上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不僅可以保持文物的原貌,還能有效除去部分氯化物,優先選用此法對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進行初步處理。

此法是一種緩慢的交換過程,通常需要反覆加熱和冷卻或加入超聲波等手段來加速置換過程。因目前我們的條件限制,選擇利用中午日光照射進行加熱,夜晚自然冷卻的方法。

5日後,用顯微鏡觀察,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表面有灰白色蠟狀物質析出,取樣用HNO3+AgNO3試液進行滴定試驗,出現白色絮狀沉澱(AgCl),初步判斷有Clˉ產生。

為了確保置換反應的順利進行,每5日更換一次溶液,兩次後,為了確保反應繼續進行而又不至於使東漢直口折沿平底深腹系環獸耳魚紋銅甑表面生成過多的CuCO3·Cu(OH)2,改用3%的倍半碳酸鈉溶液進行浸泡,仍為每5日更換一次溶液,直到沉澱物的量相對恆定且有所減少為止。改用0.5%過氧化氫(H2O2)氧化繼續去氯除鏽。經過以上兩步處理,青銅器已基本完成了去氯除鏽工作,接下來就是矯形補全→緩蝕→封護→做舊

通過這次保護修復工作,充分認識到文物保存環境直接影響文物的壽命,即使是經過清潔→除鏽→緩蝕→封護的器物,也要注意文物的微觀環境的調控,切實做到預防為主,搶救為輔。

文物保護工作遠不止坐辦公室那麽簡單,通常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貧,還要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每天面對冰冷、破損、各種汙染物侵蝕的器物。

一件文物、一道工序、甚至一個動作反覆做上幾個月或更長時間是常事。

默默無聞堅守在平凡的文物保護修複崗位,不離不棄,不僅是對文物的熱愛,更是責任心和文物保護精神的傳承。以上務實的工作作風,正好是 “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以匠心獨具的精湛技藝擦亮歷史文物這張“金名片”。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