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否》孔嬤嬤開訓盛家姐妹,家族興盛觀念大獲稱讚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作為一部古代社會家庭生活題材大劇,該劇的觀感可用耳目一新來形容,其播出近一周積累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



該劇由正午陽光影業出品,趙麗穎、馮紹峰領銜主演,朱一龍、施詩、張佳寧、曹翠芬、劉鈞、劉琳、高露、王仁君、李依曉、王鶴潤、張曉謙、李洪濤主演,王一楠、陳瑾特別出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曾璐、吳桐擔任編劇,張開宙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



昨晚《知否》更新至第九集,備受期待的孔嬤嬤訓導盛家三位姑娘的戲份上演。在這部反映中國古代社會家庭關係的劇中,經歷了前八集對盛家各房人物關係及衝突的鋪墊後,孔嬤嬤昨晚的訓導戲,可謂首次將盛家家宅之內的問題搬上台面,有理有據、是非分明,進行了一次清晰的梳理。這段劇情中飽含中國家族文化智慧,金石之言、擲地有聲,可謂是對全劇基調的一次有力鋪陳,也獲得了網友的集體點讚受教。



孔嬤嬤霸氣開訓 明蘭暗中學習蕙質蘭心


在昨晚劇情中,孔嬤嬤展現出非凡的智慧,有步驟有謀略地上演了訓導大戲。面對墨蘭和如蘭的爭吵,孔嬤嬤沒有當場發作,而是聚齊家中長輩,不偏私不大事化小,正面詳解事件緣由。對於三位姑娘各自點明錯誤,有條不紊直擊要害。這中間還邏輯清晰地反擊了墨蘭和林小娘一貫混淆視聽、偷換概念的習慣,可謂大快人心。



孔嬤嬤先是批評墨蘭撒潑抱怨自憐自艾,後又強調如蘭小心禍從口出,最後著重點名看似無辜卻也不能逃脫懲罰的明蘭。因家族兄弟姐妹同氣連枝、共榮共損,不可助長置身事外、隔岸觀火的風氣。一頓處罰手板下來,墨蘭與如蘭回家或委屈或哭泣,明蘭卻與祖母分析孔嬤嬤一番操作的高明之處,將孔嬤嬤教育的深意一一用心體會。表面謹小慎微,實則耳聰目明洞察世事是明蘭的人物特點,這場戲也是明蘭成長的重要一環。



以小見大積澱深厚 處處蘊藏中華智慧


孔嬤嬤的訓導實際是對盛家兒女進行的一次家族觀教育,於兒女身上,她強調“同氣連枝、共榮共損”,主張一個家族的繁盛需要的是兄弟姐妹齊心協力。孔嬤嬤一番至理名言實則暗含中國流傳至今的家庭觀念和集體意識,滲透的是中國人富有大局觀、懂扶持的智慧。而於父母身上,她強調“一碗水端平才家宅安寧”,這句看似老生常談的話卻暗含著一種不可忽視的持家之道,如劇中的盛紘表面上是一家之長,實際上心裡對兒女是一筆偏心的爛账。所謂家和萬事興,平等對待所有孩子是古往今來父母的必修課,亦是達到家庭幸福的智慧。


《知否》中處處可見這種埋藏於故事中的文化積澱,盛家對兒女教育非常重視,女兒和男孩一樣讀書明理,無論是待人處世,還是禮儀稱謂都講究周全。對大家閨秀的展現並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是如盛家祖母對明蘭的教導,需要通曉家宅製衡、管理之術,擁有清醒的內心,更好的成長。孔嬤嬤訓導中從根源捋起,強調不能混淆是非不分道統,提到凡事講一“理”字,都是對積澱千年的中國文化思維的展現。



人物脈絡清晰 人性與生存的關係哲學


《知否》開播以來,劇中富有特色且極其鮮活的角色,受到了很多觀眾喜愛。各個人物有自己完整的成長土壤,行為說話契合自己的人物邏輯,帶給觀眾的不只是良好的故事觀感,也有引人深思的生存哲學。墨蘭和兩個妹妹一起挨打,只有她叫得最凶最慘,生氣之時一貫砸東西,動輒喊“爹爹不要我了”,她的性格成長與行為邏輯一目了然,在林小娘的教育、盛家的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她成長為今天是必然。



而出身不濟、年少喪母,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明蘭以謹慎藏拙的態度生存,喪母、被繼母驕縱、與父不合的顧廷燁變得放蕩不羈,長輩中出身好同樣閨閣中也受嬌慣的王大娘子,養成了不懂製衡、口出狂言的性格,都是該劇以統一的脈絡塑造人物的表現。而這種塑造頗具人文色彩,正如編劇所說,人千百年來是沒有變的,人性是共通的,形形色色的人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性,形形色色的人性又互相交錯聯繫,織就了社會這張大網。在《知否》中,觀眾可借由生存看到人性,又看清諸多現實色彩的人際關係,思考價值頗豐。


今晚將播的劇情中,明蘭齊衡感情線將有實質進展,且明蘭將初次展露不凡才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