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任還搞過電競?任天堂的電子競技發展史

  說起電子競技,各位或許第一時間會想到《英雄聯盟》、《刀塔2》或《鬥陣特攻》這類遊戲。然而當追溯到電子競技這個概念誕生之初時,我們又能看到任天堂這個開拓了遊戲業界大量先河的名字,到底電子競技和任天堂之間有什麽淵源呢?今天就給各位揭開這一段塵封的歷史。

遊民星空

電競雛形

  1983年,美國雅達利公司因為粗製濫造大量同質化的垃圾遊戲引發“雅達利大崩潰”,導致整個美國遊戲業界陷入了一潭死水的狀態,各路專家紛紛斷言“電子遊戲”這個概念至少會早未來20年內成為美國人心中的陰影。而熟悉任天堂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僅過兩年任天堂通過《超級馬力歐兄弟》這款傳奇作品,讓美國人集體“真香”,僅三年便把完全崩潰的電子遊戲領域拉回了全盛時期。

遊民星空

  正因為這個“救世主”的出現,讓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美國人而言,電子遊戲就等於任天堂三個字。時間到了1986年,任天堂遊戲機NES(美版FC)已成大部分家庭中的必備產品,美國三大廣播公司之一的ABC頻道借這一股東風,開設了一檔圍繞著NES遊戲進行比賽的直播欄目,這個節目被後世稱為“電競的雛形”,被視為電子競技誕生的第一步。

首個正式的電競賽事

遊民星空

  1989年,任天堂與環球影業合作拍攝了一部公路家庭喜劇《小鬼蹺家(The Wizard)》,故事講述了兩兄弟離家出走參加名為“任天堂電玩冠軍賽”的電子遊戲賽事。劇本非常遵循傳統套路,兄弟離家出走遭遇九九八十一難,最終重新發現親情並獲得比賽勝利,如今看來整部電影乏善可陳,甚至後來被稱為“96分鐘的任天堂廣告”。但是本部作品在當年那個任天堂全面支配遊戲領域的時代,理所應當地大賣了,並且派生出了電子遊戲賽事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概念。

遊民星空

  次年,任天堂宣布在全美29個城市舉辦名為《任天堂世界錦標賽》的大型電子遊戲比賽,這是有史可記第一個正式的電子競技大賽,比各位熟悉的WCG還早了足足10年。玩家們將要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經歷《超級馬力歐兄弟》、《Red Racer》與《俄羅斯方塊》這三款遊戲的考驗,層層挑戰奪得冠軍獎杯。

遊民星空

  29個城市中任何人都能參與這個比賽,參賽的選手會分成“11歲以下”、“12到17歲”和“18歲以上”三個組,參賽者必須要在自己的城市中參與預選賽,每個城市三個分組的冠軍將會獲得總決賽參賽資格,總決同樣分三組進行最終決出3名冠軍。

遊民星空

  比賽使用的卡帶是著名的《任天堂世界錦標賽1990》,是任天堂為了這場比賽專門製作的特殊卡帶,包含了《超級馬力歐兄弟》、《Red Racer》與《俄羅斯方塊》三部作品的比賽版本。參賽者要在《超級馬力歐兄弟》中吃50個金幣,然後在《Red Racer》中跑完一圈,最後再從《俄羅斯方塊》中獲得盡可能多的分數。整個卡帶限制時間在6分21秒,最重要的就是《俄羅斯方塊》部分,玩家想要獲得高分必須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讓給這個環節。

遊民星空

  90名入圍總決賽的玩家都可以獲得NES灰卡版的《任天堂世界錦標賽1990》卡帶,玩家在比賽中的成績會列印在卡帶上,作為參與這個盛會的一點點紀念品。賽後著名任天堂遊戲雜誌《Nintendo Power》中舉辦過一次抽取黃金版《任天堂世界錦標賽1990》卡帶的活動,這116張卡帶在之後就再也沒有生產過,成為了每一個卡帶收藏家的炫耀資本。截至2015年,灰卡最後的成交價為20200美元,金卡的最後成交價為100088美元,僅次於那些最終沒真正發行的洩露卡帶。

日本與電子競技

遊民星空

  為何任天堂會把首個電子競技賽事開在美國?其實不僅任天堂世錦賽,Capcom的比賽“Capcom杯”同樣開展在美國。其實原因很簡單,電競選手當時並不是什麽正規職業,針對這種賽事日本對獎金有一個很大的限制,獎金不得超過10萬日元。直至日本電子競技聯盟成立,這個問題在未來才有可能被緩解。

遊民星空
  縮寫為“耶穌”的日本電競聯盟,致力於“打救”日本電競。

  對每一個日本人而言,10萬的賽事獎金真的沒任何吸引力,最可怕的是這10萬還是整個賽事的總獎金,如果多人項目還要慢慢分薄這個獎金,最終扣除天價稅收後,到手的錢估計都不夠吃飯。

遊民星空

  估計也正是這樣的問題,以及整個電競在當年就完全沒有成體統的概念,任天堂世界錦標賽和我們現在一年一度的電競賽事不一樣,第二次舉辦已經是25年之後。

再次回歸電競

遊民星空

  2015年的E3或許是任系玩家揮散不去的陰霾,但是這一年的E3舉辦了時隔25年的第二屆“任天堂世界錦標賽”,雖然整個流程下來與其說是電競比賽,更像是任天堂十項全能。但是確實再次點燃了美國任天堂玩家昔日的熱情,某幾位當年有幸參與首屆錦標賽的選手,年齡已經接近50歲了依然堅持參賽,可以見得任天堂在美國確實擁有強大無法撼動的地位。

遊民星空

  這次比賽在全美8個Best Buy分店進行海選賽事,以12歲為接線劃分成兩個組進行每個地區不同的預選賽。通過預選出線的16名選手進入決賽會先被分成四組,進行《Splatoon》兩兩組隊對抗,積分最低的四人會跌落敗者組,敗者組四人進入初代《薩爾達傳說》競速比賽,而勝者組則通過《馬力歐賽車8》200CC比賽、《氣球大戰》比賽淘汰數輪,最終再通過《任天堂明星大亂鬥》進行半決賽。

遊民星空

  賽事進行到這裡,基本上保證兩名選手都是萬中無一的任天堂玩家,而最終比賽則是挑戰由宮本茂親自設計的《超級馬力歐創作家》關卡。其中一名玩家操作時,另一位玩家必須帶上耳機和眼罩防止提前知道通關方式,最終獲勝的選手將獲得由宮本茂親筆簽名的3DSLL以及一個馬力歐造型獎杯。

遊民星空

  如此複雜的比賽自然不是每個玩家都能駕馭的,所以在2017年進入Switch年代之後,任天堂也對電競賽事之類的東西更加上心。最起碼懂得每個比賽隻玩一個項目,這一年的E3賽事中就有首屆《Splatoon2》世界錦標賽和《Arms》公開邀請賽,整體流程對比現在的電競賽事規範了不少。

遊民星空

  而“任天堂世界錦標賽”則在後輩的崛起下悄悄地變成了一個更加類似聚會性質的項目,最後一次任天堂世界錦標賽是2017年的10月,比賽項目只有《馬力歐卡丁車7》,雖然全程算是一次馬力歐卡丁車的比賽,但是既沒有賽事分組也不限制玩家復活,是一個娛樂至上的錦標賽。而這一次任天堂世界錦標賽主要是為了讓參賽者獲得提前試玩《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的機會,同時也是對於Switch的一波宣傳,雖然最終依然頒發了馬力歐造型獎杯,但是似乎沒人把這一次視為正規的比賽。

遊民星空

  時至今日,《Arms》、《Splatoon2》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已經有自己獨立的賽事,每年E3之前也能看到任天堂官方舉辦的世界錦標賽,任天堂官方已經正視了電競這個概念,相信之後會有更多的項目參與到其中。今年E3《馬力歐創作家2》也有一個邀請賽,本作強調了許多關於“排名”和“比賽”相關的內容,也許是任天堂正在打造的下一個電競品牌,如果能夠成功倒是開拓了電競類型的又一先河。

遊民星空

總結

  任天堂總是在嘗試著各式各樣的東西,現在他們表面上是在學習最先進的電競比賽理念,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模式必然是一個有著任天堂獨有風格的模式,在加上新社長說這兩年會加大力度對電競方面的投入,應該是指有全新的電競類作品要推出。各位希望在任天堂手上看到怎樣的電競產品呢?今年我們看完幾個賽事的錦標賽之後應該會有答案吧。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