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設面積取消後房價上漲還是下跌?央視給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公設面積一直備受詬病,購房者很多也被蒙在鼓裡,即使清楚其中的貓膩,往往也無力抗爭,只能知道得越多心越亂。其實有時候明面上的都沒啥,關鍵就是坑你沒商量。

公設面積的算法據傳是香港地產大佬李嘉誠所創,當然是否屬實無從考證。後來,我們引進了公設面積,結果比他們還會玩兒。說白了,你買房時的面積那都是虛的,錢是交了90平的,享受的卻不是90平的面積,有可能只有70平甚至還不到60平。差額在哪呢?就是公設了。

然而,什麽事就怕習慣。這麽多年來,百姓明知不合理也沒辦法。即使是冤枉錢也早就見怪不怪了。終於在輿論面前,去年,人民日報、新華社雙雙發文對“公設面積”發出質問,痛斥公設面積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事情總算有了些許進展成果。昨天媒體大面積報導,住建部發布《關於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全文強製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有一份全文3.1萬字的《住宅項目規範(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二部分2.4.6條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我也第一時間為此叫好,覺得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而且其信號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意味著以後買房時房產證上的面積,就是套內面積。

也有人表示,這房價是不是會降呢?首先,我認為,利好不一定就是降價。那麽是不是就會漲價呢?表面上看來,還真可能有漲價壓力,畢竟套內面積實行開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也會攤到購房者身上,所以很可能開發商會漲房價,這倒是有可能。

然而,判斷房價是漲還是跌,不只能看表面,房價是怎麽形成的呢?決定房價的是價值,影響房價的是供需關係,而供需關係也影響著你的定價。如果市場秩序不亂,房價再高我也認,但是我們的市場被各種亂象所干擾製造了極大不公平。

很簡單的例子,為什麽你跟另一個人進貨時按同樣的價格進貨,賣的價格不一樣,賺得也不一樣呢?這還是受你賣東西時的供求影響,如果不根據供求關係來定價而是死死保持一個價格那可能是傻子吧,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時代。

還有人說,已經買了房的虧大了,沒買房的趕上好事了。雖然我一向強調沒買房的也不要著急,但是也沒有說買房就虧,不買房就佔便宜。這純粹是胡說。我最希望的是買房了就好好過日子,沒買房就踏踏實實賺錢,將來買房也好不買房也罷,都不能被各種利益群體所忽悠。

正當大家討論公設面積取消有多大影響時,央視的一句話讓大家傻眼了。

23日晚,央視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公設面積’要取消了?這事兒沒那麽簡單”的文章。央視文章中稱:我們首先要了解一點:這個征求意見稿,征求的是對一項工程建設標準規範的意見,這個規範未來約束的是工程建設行為,約束對象是住宅項目的建設部門。這與我們所關心的住宅交易到底是以“建築面積”“公設面積”來計算,並無直接關係。與我們大家關心的物業費、取暖費以何標準收取,也沒直接關係。不管是以什麽來計算,只不過是計算方式的改變,對多交少交多少物業費、取暖費,並沒有關係。

我當時也說,這是一個進步,但是步子邁得沒有那麽大,但是在面臨改革的當下,房地產沒有什麽不可能,什麽高房價必須存在,什麽房價不能降,什麽沒有房地產就沒有經濟發展等之類的口號也都過時了。

雖然央視否定了公設面積的取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改革的進步。雖然對購房者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但這至少讓大家消費得明明白白,更會避免日後的各種糾紛,對房地產交易過程更加規範化。而更需要注意的是,住房問題指望不了降價,更別指望一個對公設面積的規範就能解決,所以,老百姓解決住房問題還要寄希望於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