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白領填報個稅專項扣除 竟發現自己被入職武漢一公司

根據新個稅法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有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六大類支出的,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新個稅法實施一周以來,填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成為了天河CBD白領之間的熱門話題。記者了解到,CBD一些企業在元旦假期後第一天上班就發文通知員工填報資料進行專項抵扣,有的甚至在去年12月底提前進行了“摸底”。隨著填報工作逐漸推進,不少白領在填報過程中遇到了各種狀況,讓人有點蒙。還沒有填報的小夥伴,填報前不妨看看CBD君的溫馨提點。

專項附加扣除應該主動填報

新個稅法正式實施,不少白領都忙著在個人所得稅手機APP上填報各種申請材料。此時,在某新聞機構工作的蔡小姐已經在坐等個稅抵扣的福利包。早在去年12月底,公司財務部門提供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資訊表》的紙質表格和電子模板,部門符合抵扣條件的同事大多數都已經申報。到一月份發工資的日子,她就能享受每月1000元的房貸利息扣除。雖然還不知道最終能減多少稅,但蔡小姐還是滿懷期待。

“我們10號就要發工資了,現在部門還沒有動靜。”看到身邊的朋友紛紛在討論新個稅法的減免申報,邱女士有點著急了。新個稅法已經開始實施一周了,她有好幾個可以減稅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但部門一直沒有下發檔案,通知大家提交相關資料。

不少白領都有著與邱女士相似的疑惑,專項附加扣除這個福利,到底該怎麽領取?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規定,納稅人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電子或者紙質報表等方式,向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構報送個人專項附加扣除資訊。

扣繳義務人就是發工資薪水的受雇部門。也就是說,納稅人必須主動填報,而不能被動等部門來收集資訊,部門並沒有這項義務。一旦納稅人主動向部門報送了專項附加扣除,部門就不能拒絕,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並為這些資訊保密。

為了方便、高效地讓納稅人報送資訊,國家稅務總局在去年12月31日推出“個人所得稅”APP,在手機上通過APP實名注冊,按提示進行操作就能完成填報。操作簡單便捷,一經上線就成為了眾多白領報送的第一選擇。

發現“被入職”請及時申訴

“票圈各位大神給點建議,我是否報警處理這個事情?”1月5日,白領Miki在APP上填報個稅減扣項目時發現自己“被入職”,隨即在朋友圈發出了求助資訊。

Miki在珠江新城一家國企工作,最近在填報APP資訊時,竟然發現系統“任職受雇資訊”一欄裡顯示她當前受雇於兩家公司。除了她現在上班的公司,還有一家位於武漢的工程公司。面對一家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公司,她第一時間反應是自己的個人資訊被冒用了。

Miki稱,在建築工程行業,不少企業都有著聘請高級工程師作為專家顧問,每月或者每年付一定的報酬。但自己目前只是中級工程師,所以不可能在這家公司掛靠過任何證書,也沒有得到過這家公司發出的工資薪酬。更讓她吃驚的是,身邊有不少同事也遇到這樣的問題,連在高校任教的導師也難以避免。

於是,Miki第一時間在“個人所得稅”APP軟體上進行了申訴,申訴類型選擇“從未任職”,之後狀態顯示“待受理”。除了擔心自己會被多扣稅外,她更擔心這家公司冒用她的個人資訊做違法犯罪的事,因此在申訴之外還考慮到派出所報警。

稅務部門表示,如果查實企業未雇傭納稅人,盜用了納稅人資訊並通過虛列工資的方式虛增企業成本,將對企業進行處罰。不過,如果企業能夠證明確實雇傭了當事人,能拿出例如勞動合約、書面協定或者有銀行的過账記錄,則不算作虛報。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系統與警察等部門聯網比對,弄虛作假會影響個人信用,嚴重的可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本月來不及填報也無需著急

如果納稅人由於隱私或其他原因沒有向部門報送專項附加扣除資訊,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進行匯算清繳時,直接報送給當地稅務機構。兩種報送方式都不會影響個稅支出,區別在於:一種是由部門財務申報,在當月發工資時就已享受扣除;另一種是自行申報,要到次年才能享受扣除。

稅務部門提醒納稅人,無論是在預扣預繳稅款環節,還是在年度匯算清繳環節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一定要準確完整地填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資訊表》,並及時提交給任職部門或稅務機構。

此外,即使目前還沒有申報專項附加扣除資訊,也不用著急。按照規定,部分提前填報專項附加扣除資訊的納稅人,2019年1月份發放工資時,就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領取1月份工資前忘記填報或者填報晚了的,可以在2月份或者以後月份填報並補扣。

認清官方認證小心遭遇假APP

隨著新個稅法從本月初開始實施,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個人所得稅”APP立刻進入很多軟體商店的下載排行榜。記者從手機軟體商店裡輸入“個人所得稅”後搜索,除了國稅總局版的APP外,還有包括“全國個稅計算機”“全國個稅查詢”“個稅小幫手”等一大批與計算個稅相關的軟體全被搜索出來。稍微不細心,可能就會下錯。

稅務部門提醒,有很多“個稅助手”類的APP為商業開發,由於個稅資料涉及到個人隱私與財產安全,因此市民應該謹慎辨別,不要隨意將個人資料上傳到不可靠的APP上,以免造成安全風險。市民朋友在下載APP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只有國家稅務局開發的個人所得稅APP才是唯一正統的申報軟體。

采寫:南都記者 夏嘉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