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為避免因事故性艦機碰撞而釀成中美流血衝突 兩軍應盡快重啟接觸對話

【大軍事消息】隨著美軍空前密集出動艦機和中美軍事互動的越發頻繁,中美兩軍在南海方向發生摩擦並失控升級的風險在急劇加大。這是越累越多軍事專家和國際關係專家的看法。

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接受Global Times採訪時提及,7月美軍大型偵察機在南海偵察活動高達67次(5月份35次、6月份49次),幾乎是5月份的兩倍!這是通過公開途徑(AIS自動識別系統和ADS-B自動相關監測廣播)追蹤到的,如果算上小型偵察飛機和美軍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以及主動關閉追蹤信信號的飛機,這只是“冰山一角”。

在7月1日-5日我軍西沙軍演期間,美軍進行了多達15次的飛機偵察行動,而7月份美軍偵察機進入中國領海基線70海裡以內的次數有9次之多,6次不足60海裡,最近的一次只有大約40海裡(74公里),74公里是什麽概念?

以一般飛機800公里的巡航時速計算,74公里,不到6分鐘就能飛越!

胡波指出,根據追蹤到的數據,隨著E-8C戰場指揮與偵察飛機、E-3B預警機頻繁出現在中國臨近水域,出現在南海的美軍飛機型號之多,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我們能力的迅速增長,尤其是海空力量的增強,中美軍力的遭遇越發頻繁,每天都有多次遭遇,每年多達數千次,其中大多數“專業並安全地”應對,有一小部分是危險的(遭遇)。

他強調,中美之間有海上意外相遇的危機管控規則,但實際情況中,很多是美方故意(而非意外相遇),這就導致三種風險:首先,美艦時常侵我南海島礁12海裡範圍之內,我們當然必須實施驅離和攔截,在這種對抗中,無法保證不發生事故;其次美國軍機抵近偵察也造成很大風險,中方就會采取包括提高警戒等相應措施,而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就是美機抵近偵察直接導致的;第三,中美雙方每年都進行各類軍事訓練和演習,雙方經常互相進行偵察和監視作業,從軍事的視角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距離保持不好,就容易發生摩擦事件,比如,2013年我們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南海演訓時,中美軍艦發生一次激烈對峙事件,美國海軍G-63考彭斯號(USS Cowpens 滿載排水量9800噸)導彈巡洋艦,反常抵近並竄入我軍編隊當中(闖入我航母編隊的“內防區”),我軍當然別無選擇,派出一艘登陸艦予以堅決攔截,迫使美艦緊急轉向,兩艦相距只有50米!(事後該艦四名主官被開除軍籍!)

胡波指出,鑒於當前中美關係這種現狀,一旦發生任何的海上或空中摩擦事件,很可能得不到有效處理,從而導致情況升級!所以,中美在南海的軍事互動不確定因素巨大,風險變得越來越高。

--------------------------------

朱鋒院長在《重啟軍事對話,中美最後“安全閥”》一文中提及, 目前南海和台海局勢持續高度緊張,今年以來美國艦機超過2000余次進入中國周邊海域,該是重啟中美關係危機管控“安全閥”的時候了,中美兩軍高層應盡快重啟接觸和對話,降低兩國和兩軍之間的誤判,避免兩國出現因事故性的艦機碰撞而釀成流血衝突。

這也成為美國政府需要展示的起碼的“理性選擇”。南海與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源,就是當前美國政府蠻橫實施的全方位“打壓中國”政策。

朱鋒指出,認清川普政府對華“疫情報復”背後的巨大國內政治利益動機和狂妄的對華“新冷戰圖謀”的同時,我們既要采取行動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也不必隨著川普政府急於對抗的步調起舞。

防止大國對抗失控最後的一道“安全閥”,就是各自軍事力量出現海空相遇和對峙狀態時,需要保持必要的克制和謹慎,需要避免對對方的軍事和戰略意圖出現致命誤判和采取過激行動。中美關係走到今天,及時、有效地在最為緊迫的衝突性議題上采取危機管控措施、防止兩國近半個世紀來之不易的互利共存關係全面塌方、避免過度炒作對抗性話題而引發流血衝突,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