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稅制改革大招來了 兆減稅降費向誰傾斜?

  【重磅】今年稅制改革“大招”來了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稅制改革的內容被多次提及。稅制改革涉及百姓、企業和政府的錢袋子,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今年的稅制改革將會怎樣“放大招”?全國兩會之後,“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第一大稅種將變啥樣?

  在山東淄博翔川運輸有限公司,進出的運輸車輛絡繹不絕。公司負責人孫棟告訴記者,稅收對運輸業成本影響顯著,近年來,得益於營改增和一系列減稅降負政策,企業可以拿出更多的資金添購車輛,近3年每年增加運輸車20多輛,規模由原來的70多輛擴大到140多輛。

  “得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為交通運輸業減負,我們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將今年原本打算增加的18輛運輸車增加到30輛。”孫棟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並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準,重點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這些改革舉措,給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實體經濟帶來了新期待。

  東嶽化工有限公司財務經理王娜拿著財務報表向記者介紹,今年1—3月,公司銷售收入65043萬元,銷售產品要按照17%的稅率繳稅,但公司成本中,有大量的運費和服務業類項目,卻只能按照11%和6%的稅率抵扣稅款,存在明顯的“高征低扣”現象,導致公司整體稅負達到 4.6%。“如果稅率簡並,可大大降低企業稅負,有利於企業轉型更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在去年已將增值稅四檔稅率減為三檔,今年繼續降為兩檔,將使增值稅制度更加合理,並給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在明確了增值稅改革方向後,企業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進行稅率簡並?又將帶來多大力度減負?

  “目前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一是改革將主要在17%和11%兩檔稅率上做文章,二是肯定要做減法,但具體下調力度還要取決於財政承受能力和行業的具體狀況。”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說,增值稅改革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在今年總體8000億元的減稅規模裡,增值稅改革將是佔比最大的減稅舉措。

  在我國,增值稅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稅種。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7年財政收支情況,去年僅國內增值稅收入就達到56378億元,在總體稅收收入中佔比近40%。

  白景明說,在我國稅收結構中,增值稅佔比最高,而在增值稅整體收入結構中,17%稅率所佔比重也是最高的,這兩個最高的實際狀況,決定了降低17%這檔增值稅率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增值稅改革的三項措施,決定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

  增值稅改革帶來的稅負降低也將惠及最終消費者。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表示,對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減稅措施,最終會傳導到下遊一些產業,甚至傳導到老百姓的日常消費,促進消費更新和擴大內需。

  個稅起徵點該提多高?

  在企業簽收減稅大禮包的同時,百姓也收到了好消息,社交媒體迅速被“個稅起徵點提高了!”等資訊刷屏。

  有著17年工作經歷的湖北宜昌人福藥業麻醉生產車間王主任,談起個稅改革很興奮。“我現在月薪接近9000元,每個月要繳納230元左右的個人所得稅,如果起徵點能提高到7000元,扣除各項社會保險費後,我的工資水準可能達不到起征標準,那麽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近3000元。”王先生說。

  我國自1994年實施個人所得稅法至今已24年,其間對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有過三次大的改革調整,分別是2005年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2008年由1600元提高至2000元;2011年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

  “從我國個稅改革歷史軌跡來看,提高基本費用扣除是主要方式。”胡怡建表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當提高個稅起徵點,是這項稅制改革的內在要求,要更好平衡不同群體收入差距,還需在其它方面推進個稅改革,讓不同個人、家庭間的實際負擔更加公平。

  與以往單純提高個稅起徵點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這成為個稅改革的新動向。

  “目前社會更關注的是個稅起徵點有多高,有人主張7000元,有人主張1萬元,但改革的關鍵點不在這裡。”張連起認為,個稅改革關鍵在於解決結構性問題,也就是平衡不同家庭間的實際負擔差異,更好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提高起徵點無疑會明顯減輕普通職工的負擔,但考量生活水準不能唯收入論。”湖北三寧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清舉例說,同樣月收入5000元,一名40歲左右的一線工人要負擔家庭老小,一名單身白領卻只需滿足個人消費,且中低收入家庭抗風險能力脆弱,教育、醫療往往是一筆相當大的負擔,設計稅制時應當考慮不同人群身上的擔子,把這些大項費用扣除,給基數眾多的普通百姓“卸擔子”。

  白景明表示,相比過去單純提高起徵點的改革,增加專項扣除意味著個稅的計稅模式將發生變化,必須做好稅收征管的準備,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資訊化手段,最終才能保證合理扣除的實現。

  兆減稅降費向誰傾斜? 

  除了備受關注的增值稅、個稅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與稅收有關的“乾貨”還有不少:大幅擴展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大幅提高企業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上限……

  “減稅降費仍是今年的主基調,而且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來看,減負力度有增無減。”胡怡建說,近年來,作為降成本最重要的手段,大規模減稅降費在推動供給側改革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各項減稅降費的規模都超過兆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合計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1兆元。

  科技型企業更關注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的政策。山東瑞陽製藥有限公司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全國醫藥50強企業,每年購進大量儀器設備,是該企業的一項巨額支出。“去年我們僅購進儀器設備就支出了2.44億元,今年預計還要2億元以上,提高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上限,將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資金,用以投入到研發領域,提高企業研發積極性。”公司財務負責人史秀剛說。

  “今年的各項稅收政策更加注重精準發力,既改革完善了稅制,又實現了國家巨集觀調控意圖。”白景明認為,稅收已經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指揮棒,通過稅收減免,在為企業降成本的同時,鼓勵企業向更好效益、更高水準邁進,真正實現既減負又增效,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財政資金千萬不能撒胡椒面。”胡怡建說,隨著減稅降費規模不斷擴大,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邊際效用遞減現象,必須從微觀主體的實際狀況出發,精準發力、科學施策,最終讓企業和社會對減負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本文刊發於人民日報2018年4月2日17版經濟周刊版,有刪減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本文編輯:馮華、常欽

  覺得不錯,請點讚↓↓↓

責任編輯:郭一晨 SF16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