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電業的軟硬通吃全盈利還遠嗎

對於家電企業來說,無論是蘋果開始變軟,還是華為、三星變得更硬,都已經不再重要。關鍵是家電廠商們,何時會迎來一輪“軟硬通吃”全盈利的經營新時代,破解單一硬體盈利的困局,建立增值服務等內容、生態等軟性收入新格局。

今年以來,手機行業在探索轉型變革、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再次走到了家電行業的前面。其中,作為如今世界智能手機行業兩大強敵蘋果與華為,竟然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

先是智能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召開了一場不再由硬體主導的產品發布會,所有內容均是基於硬體作業系統平台上的內容服務,推出及面向個人定製的新聞、視頻、遊戲等內容服務,唯一的硬體則是基於手機支付的虛擬及實體信用卡。

隨後則是智能手機正在崛起的新巨頭華為,推出一款旗艦手機P30,第一次採用後置4攝影頭解決方案,帶來的50倍混合變焦成像效果,在手機硬體比拚白熱化的當下,讓硬體變得更堅硬。

兩家手機巨頭的“一家更軟、一家更硬”,到底釋放出怎樣的信號?未來,同為消費品的手機和家電,又將如何找到最合適的出路?對此,家電圈始終堅信,互聯網時代帶給所有企業經營者的最大感悟,正是:貓有貓道,鼠有鼠道,條條大道通未來。最關鍵的則是,一定要學會自己去走路,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路。

蘋果華為的不同路徑選擇,則再次表明: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不是非硬即軟,硬體振興之路與軟體崛起之路並不矛盾和衝突,關鍵需要做到“硬體必須要硬起來,有價值,有差異化;軟體必須要軟下去,能夠讓用戶主動為內容、服務買單並養成習慣”。

最終家電企業們,是選擇繼續堅持硬體創新之路,還是服務生態等軟體變革之路,都需要盡快找到一條自己可以行走的道路,不能再跟著別人的老路走,更不能總想著讓別人帶路。否則,一旦陷入“跟隨、模仿”泥潭之中,就很難再走出來,甚至難以看到“軟硬通吃”的太陽。

事實上,一個屬於家電廠商的硬體盈利,以及增值服務內容生態賺錢的多輪引爆之路,大門已經悄悄開啟。從2018年開始,青島海爾就開始公布內容、服務等生態收入;同時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和推廣,海信、TCL、創維、長虹、康佳等彩色電視巨頭的開機廣告收入,就開始以每年億元為部門井噴式增長;

此外,大量的智能大屏冰箱,帶給天貓、京東等商超的訂單也開始出現了一輪持續性增長。即便是處在下遊零售鏈條的京東、阿里們,當前除了家電零售業務賺差價,還有大量的首頁推薦等廣告位的豐厚獲利。

一些家電企業、電商企業們,如今都已經像蘋果公司那樣基於手機、平板電腦等硬體搶奪用戶之後,開始通過視頻、新聞甚至遊戲等軟性增值服務和內容,讓用戶主動買單。最終變硬體的一次性交易,為內容生態的持續交易。

當然,這些對於整個家電產業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最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還要取決於家電硬體的品質、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性,以及整個生態鏈條的完善與成熟。接下來,所有家電廠商需要做的,就是要“快馬加鞭”加快在硬體,或者軟體上的能力建設,體系規範,做好各種準備!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