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蕉的遺憾:終生未敢越雷池半步

總第一五二八期;歡迎關注。

傳承“二王”風流 長憾未越雷池——白蕉

文/王道雲

白蕉(1907~1967),本姓何,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別署濟廬、複生、複翁等。上海金山人。工詩文書畫,書法有晉人風韻,書論亦富創見,詩名蜚文壇。曾主編《人文月刊》。晚年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雲間談藝錄》、《客去錄》、《靂廬詩詞》、《書法十講》等。

白蕉是位惜守傳統功力型的書法大家。他崇尚古典主義中的魏晉韻度,一生的書法美學追求以“二王”為宗,力求創造一種雋逸瀟灑、自然虛和之美的書藝境界。

他的書法創作,實現了他的書學理想,是位“二王”一脈的書藝追求中的驕子。在“二王”中,較多的偏重於王羲之的用筆結字美學追求。同時又將“二王”一脈承傳的虞世南、褚遂良、米帶等人的精魂攝人自己的作品。

憑他的書法天賦、書法功力、書法的卓識,完全可以樹起自己時代的一面大旗。事實上,他在現代“二王”一脈的書法大系中,其書法的審美價值高出沈尹默、吳玉如、潘伯鷹、鄧散木、來楚生等人一籌。

現代書壇之所以沒有白蕉這面旗幟,一是歷史的錯位,沒能以藝術水準的高低確立旗手的位置。二是他沒有勇氣去超越“二王”,心甘情願匍匐在“二王”腳下,頂禮膜拜,承襲“二王”的虛和雅逸為滿足,而淡化那種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的雄強之美,成為“二王”陣營中的“跛腳”大將。三是其人藝術容量偏狹——隻知“二王”一脈,不知“二王”以外的碑學的高妙及作為現代人的多元審美發展。

作為功力型的傳統書家,白蕉的用筆、用墨、點畫、結字、謀篇布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妙境。用傳統的審美標準觀照白蕉的書法幾近完美,但並非盡善盡美。

如圖。這幅行草書,是他極富影響的題蘭雜稿手卷中的最精彩的一部分門。詩曰:

落山新花昨入盆,細香在室宅外聞。

賞花莫忘養花人,尋花更有翻山人。

為君送香入城去,此意比花誰有情。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二王”的風流惆悅雅韻。用筆灑脫迅捷,結字開張飛動,轉承流暢呼應,章法疏宕安逸。

此幅曾贏得沙孟海、王蘧常等人的激賞。我們看他的用筆,由於迅捷,多處起落不清。如第三行“人”字撇畫一滑直下,顯得虛尖太長。"有"字下部及"月"字,由於行筆快而猛刹,出現重按三角形點,看似沉著,實是破壞流美雅逸格調。

轉承上,第四行"送香"二字連筆太重,超過"送"字走之,作為"香"字起筆,頭重腳輕。作為帶筆顯得拙重不靈。如能分清映帶(遊絲)與起筆關係,則無此病矣。

結字上,第二行"聞"字"門"內的"耳",寫得粗笨,無精神,在快節奏中突然遲疑放慢行筆,又無粗細變化,癡呆如叫,與"門"字行筆及其他上下左右行筆均極不協調。

章法上,第一行"落山新花昨人"連著六字用濃墨、濕墨重筆,幾乎堵死這行的通脫之氣。原本追求的衝和自然之韻給破壞了。雖然在第二行"室"、"宅"、"外"旨一字加大虛處白多黑少,以救其偏,但已有人工斧鑿之嫌。

審視白蕉這幅書法作品,瑕不掩瑜,它畢竟給了我們高雅的審美感受。

文章來源:《書畫藝術》雜誌之二十世紀書法系列批評之三

特此鳴謝!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內容敬請參閱:《君子豹變:白蕉的“前世今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