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常考的知識點,如何學習掌握?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開考時間臨近了,如何學習掌握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考的知識點成為很多考生頭疼的原因。今天,阿虎醫考就給大家分享一篇學習掌握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常考知識點的方法。

1、誦

主要有兩層意義,一是誦讀,通過誦讀可使學員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定廣泛和概略的了解,這是學習的第一步。二是背誦,即對學習內容中的關鍵或重點必須熟讀牢記。需要誇大指出的是,對於學習中醫學熟讀經典、背誦原文警句的確十分必要,應把背誦當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廢。《醫宗金鑒。凡例》中說:「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證遊移,漫無定見,葯證分歧,難以奏效」。可見「背誦」是為了書「熟」,書「熟」是為了理明,理明是為了識清,識清是為了正確地臨床辯證。總之背誦的目的是要實用。假如藥物的性能功效、方劑的組成配伍、經絡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讀牢記,那還能學好中醫嗎?當然誇大背誦但要有選擇有重點。前人編寫的很多歌賦、口訣等正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不要死記硬背。同時在背誦中又能進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謂誦而能解也。

2、解

曉悟、理解之謂。學習中醫學,必須深進理解每一門課程的中心內容,對如陰陽五行、躲象、經絡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由於中醫理論的形成,大多是從直觀和長期的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中上升為理論的,並多以取象比類的方法作為架購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思維方式。因此中醫理論的不少概念較為抽象,且其文辭多古奧、義理頗精深,所以學習時對有關內容的基本概念應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並對其之難點、疑點作出分析與解釋。

3、別

即分開、區別之意。自學者在對教材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可通過書寫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或閱讀自學叢書或輔導資料等方法,對其主要內容加以對比、分析、綜合、回納,從而使學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們的共性,以利於對該章節中心內容和基本概念的總體熟悉和全面理解;又能鑒別分析它們各自的個性,以利於捉住某一部分內容的特點。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個性,捉住特點」十六個字來概括。另一方面通過聯繫對比,回類鑒別,就能達到區別異同,以強化記憶的目的。總之須分辨條理,方可區別主次把握要點,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正如《內經》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素問。至真要大論》)

4、明

即在誦、解、別的基礎上,能夠系統把握、深刻理解學習內容的精微,明確其義理,謂之「明」。自學成才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談到他讀書治學的經驗時曾提出,讀書要由「厚」到「薄」。他說:「一本書,當未讀之前,你會感到,書是那麼厚,」「但是,當我們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捉住了全書的要點,把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以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我們以為這由「厚」到「薄」的變化,正是貫串於從誦、解、別到明的全過程。而所謂「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書本的內容,並加以融會貫通領會其精神的結果和標誌。

5、彰

《著至教論》所謂之明而能彰,是指學員能夠通過誦、解、別而明了的醫學理論,用於臨床醫療實踐,取得明顯的效果,並再進一步有所闡發,此即謂之「彰」。眾所周知,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正如毛澤東同道所教導的:「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中醫學既有系統完整的理論,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醫理論的形成與古人的醫療實踐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可以說中醫學是建立在臨床經驗基礎之上的一門應用學科,對它的若乾較為抽象深奧的理論經,只有結合實際,才能有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不僅能有效地指導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和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而且在實踐中又能更進一步豐富充實與發展中醫學的理論。假如脫離實際,崇尚空談,則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於臨床,亦無助於中醫理論的充實與發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這兩種錯誤的傾向。所以學習中醫最忌紙上談兵。正如前人所說:「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相信每個學醫的人,都想一次性順利通過執醫考試。如果沒有通過,就意味著來年要重新考一次,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那麼,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好好準備,付出才能不留遺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