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常珍貴!這些洋攝影師,記錄幾十年廣州交通的變遷

相信廣州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令你難忘

日常享受便捷交通的時候

你對廣州公共交通的變遷又了解多少呢

下面的一組老照片

相信會令你對廣州公共交通的變遷

略知一二

40年代

1949年3月,廣州的公車,道奇牌客車,俗稱“火柴盒”,它的形狀不但像火柴盒,而且還是木製車廂,造型較為複古,這種公車聽說上個海珠橋還要售票員幫們在後邊推。

攝影:卡爾·邁丹斯

攝影:傑克·伯恩斯

50、60年代

1950年11月,重建後的海珠橋,海珠橋的建成對改善珠江兩岸和廣州港的交通有重要作用。

1960年9月30日,廣州開始出現無軌電車,市內居民多簡稱為“電車”,在八十年代初只有4路線條電車線路運營,架設電車架空線路的路段東西向有中山路,南北向有解放北、人民南,再加上通往大沙頭的東川路。

70年代

1974年,廣州火車站落成之後,原本大沙頭火車站的客運業務逐漸遷移而來,廣州火車站風頭一時無兩。一度成為熱門“景點”,廣州各學校紛紛組織學生參觀,最高峰的時候車站一天可接待三、四批學生參觀。

80年代

80年代,廣州路線上交通指揮員在指揮交通,解放牌大貨車在當時算是比較常見的車型。

攝影:阿德·范德爾

在1982年左右,市中心的起義路架設了幾百米長的電車架空新線,為此報紙還刊登了這一消息,並在報紙上畫出示意圖。如此小規模的電車工程在當時的廣州也算是一大新聞。

攝影:Leroy

與此同時,廣州電車的車身也出現了廣告宣傳,圖為海飛絲二合一洗發水的廣告。

攝影:Leroy

80年代,廣州街頭上的廣州牌鉸鏈式公共汽車,這種公共汽車由兩節車廂組成,長達14.2米,可裝載150多人,比以前的“火柴盒”多出4倍。

攝影:Leroy

90年代

90年代,廣州曾引進過來自香港的二手雙層公共汽車和製造於慕尼黑、在柏林BVG公司服役過的MAN SD200型客車,作為528路公車。

1993年9月,廣州市公共汽車實行無人售票,“前門上後門落”的不成文規定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圖源:古粵秀色

1993年,廣州街頭上的計程車。攝影:伊馮·莫裡斯

1999年6月28日,廣州地鐵一號線全線開通,廣州公共交通開始邁入地下時代。

圖源:@廣州地鐵

你有沒有回憶起舊時的出行情景

那時候的你

在出行的時候有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情

可以留言跟我們分享哦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