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劇完結,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這麽牛批的陣容了!

《大小謊言》第二季雖然畫下了句點,但有關這部劇幕後的種種風波,似乎還沒有完全塵埃落定。

第二季導演安德裡亞·阿諾德被推至台前成了風暴中心,外媒報導了她在拍攝過程中與梅麗爾·斯特裡普的分歧和爭執,也提及了她在後期過程中被“剝奪”了創意控制權。

劇集最終的成片是由第一季的導演、同時也是製片人讓·馬克-瓦雷完成的,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這一季的敘事、節奏和剪輯風格,都實現了對上一季的延續。

不過,無論幕後爭論得多激烈,《大小謊言》這個故事本身,已經迎來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劇集在豆瓣的分數定格在9.0,爛番茄也保持著87%的好評:

而這一季的完結,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整套劇的終結。

原因或許就像編劇大衛·E·凱利提到的那樣——“讓劇中幾位女主演重新聚到一起,真的太難了”。

《大小謊言》最初的王牌,其實就是這班逆天的卡司陣容: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勞拉·鄧恩、謝琳·伍德蕾、佐伊·克羅維茲,以及新加盟第二季的梅麗爾·斯特裡普。

這樣牛批的演員陣容,放在美劇領域中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是擱在未來,似乎也很難超越。

可是卡司歸根到底也只是外在的噱頭,真正讓《大小謊言》得到認可並且拿到8座艾美獎獎杯的,還是在於它核心的情節和內化的立意。

第一季的故事,圍繞著一起意外死亡展開:誰死了?怎麽死的?誰是凶手?

這些問題構成了劇情的終極懸念,而故事也由此引出位於謎底核心中的五位年齡、性格、經歷和社會地位截然不同的女性主角:塞勒斯特、瑪德琳、簡、邦妮和雷娜塔。

儘管存在著許多差異,但這些角色至少擁有一個相同點:她】們都是“破碎”的。

五位女主光鮮生活的表象下,都藏著難以啟齒的黑暗秘密。

她們之中最完美的,當屬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家庭主婦塞勒斯特。她的生活,可以說是許多女性心中理想的狀態。

她有帥氣多金的丈夫,機靈聰穎的雙胞胎兒子,幸福完整的家庭。

可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她的精英丈夫私下時的暴力傾向,以及她身上被衣服和化妝品遮擋住的淤青淤傷痕。

和塞勒斯特一樣,每一位女性主角都受困於各自的夢魘。而《大小謊言》第一季強大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滿足於停留在表面上狗血撕逼的抓馬橋段,而是要深入探索這些女人心底的隱秘、欲望、痛苦與桎梏,去呈現女性破碎的一面。

到了第二季,案件早就真相大白,而劇情的懸疑性顯然也因此被削弱不少。

所以最開始我也會懷疑,這一季的故事還會像上一季那樣,讓人擁有持續探索和觀看下去的欲望嗎?

在看完最初的幾集後,我完全打消了這種顧慮。

坦白講,第二季的情節比第一季更加抓人,它同樣設置了無數懸念,埋下了許多伏筆,只不過謎題的核心不再是“凶手”和“死者”的身份,而是劇中五位女主角即將面臨的遭遇和未來的命運:

那起死亡究竟怎樣徹底改變了她們的生活?

伴隨著這些懸念,角色身上的“破碎”感也更加強烈:

如果說第一季的故事展示或揭露了這些女性光鮮表面下的蛀孔,那麽第二季則更加深入地去挖掘蛀孔形成的原因,並且探索這些蛀孔所帶來的影響。

第一道蛀孔,是謊言。

作為劇集的題眼,謊言貫穿了故事的始終。

謊言是劇中女性維持尊嚴和體面、情感與友誼的“皇帝的新衣”。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無傷大雅的小慌,可是第一季結尾對死亡真相的隱瞞,卻讓她們陷入到一個全新的困境中。

這個秘密像是隱身的幽靈,也像是刻在心底的隱疾,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第二季的故事也用到一種更形象的方式,來傳達掩蓋謊言和隱瞞秘密的感受:

如同溺水一般,周身圍繞著無法掙脫的窒息感。

尤其是佐伊·克羅維茲飾演的邦妮,謊言在新一季中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一個巨大的謊言,需要無數微小的謊言來掩飾,它們逐漸侵入、腐蝕著日常的各個角落,使她的生活最終走向支離破碎。

第二道蛀孔,是創傷。

《大小謊言》第二季開播之前,編劇大衛·E·凱利曾說過,新一季的主題是創傷。

而新故事也更進一步地揭示了,這些女性內心的傷疤,都有關於家庭,以及自我。

這一季中多次提到了一個新的話題:原生家庭。

從幾位女主角身上,都能看到原生家庭帶給她們人生的創傷和性格的缺憾:

瑞茜·威瑟斯彭飾演的瑪德琳小時候目睹父親出軌,對婚姻始終報以恐懼、懷疑、小心翼翼,甚至用出軌來論證“婚姻不可靠”的認知;

勞拉·鄧恩飾演的雷娜塔擁有一個不算富裕的童年,所以她選擇走上職業女性的道路,加倍努力地賺錢,只為給自己女兒的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而劇中被原生家庭問題折磨得最嚴重的,是邦妮。

在第一季中,邦妮的角色著墨並不多,一直以來她都是五位女主中最溫順和藹的那個。直到結尾她那個直接導致死亡發生的過激反應,才隱約透露出這個角色黑暗的過往。

第二季的邦妮顯然成了故事最關鍵的角色,我們也由此得以深入了解,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傷害。

故事中,邦妮母親的到來,打破了她生活的平衡。

最開始,她對母親的態度總是若即若離,有時抗拒,有時依賴。

邦妮的母親,是一個自信、直爽、強勢的女性,她會在飯桌上毫不留情地指責女婿對女兒的關心不夠,也會不容置疑地用自己的方式貿然試探邦妮心底的秘密。

在劇集中段,這對母女的故事迎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折:

母親中風在醫院昏迷不醒,也是趁著這個契機,邦妮在病房裡對病床上的母親敞開了壓抑已久的內心,釋放出了積蓄多年的壓力。

通過一段自白,我們才解開了邦妮這個神秘角色的謎底,也看清了這對母女間複雜的情感:

童年被母親不斷打壓,她從小就變得自卑、弱小,渴望被愛。於是她選擇嫁給一個足夠愛自己的,而不是自己愛的男人。

可是,最動人的是,邦妮念完了對母親的控訴之後,又哽咽著坦白了另一個此前從未說出口的秘密:

她愛她的母親。

縱使這段關係中充斥著暴力、壓抑、病態和仇恨,可是愛的羈絆卻始終無法被抹消——

親情,原本就是如此複雜而迷人啊!

邦妮的角色,從孩子的視角呈現了原生家庭的悲劇,而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瑪麗·路易斯,則用母親的視角,揭示了原生家庭之殤。

雖然是新加入的角色,但瑪麗·路易斯絕對算得上這一季中最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

最初她只是一個悲傷的母親,獨子佩裡意外身亡,她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就是兒媳塞勒斯特以及兩個雙胞胎外孫。

但是很快,瑪麗·路易斯就摘掉了悲傷的面具,露出了可怕的“反派”特質——她要和兒媳爭奪孫子的撫養權。

更可怕的是她時時刻刻表現出的強大優越感,她不斷質疑人們對自己兒子的種種指控:

家暴、強姦,都被扣上了一層合情合理合法的外衣——“一定是她們搞錯了,我的兒子不會做出這種事情”,這種鴕鳥心態,無疑對受害者們帶來了二次傷害。

而到最後精彩的庭審戲,瑪麗·路易斯作為證人,被當庭揭發出自己身為母親的失職與失敗後,她原本的優越與驕傲瞬間變成了無助與膽怯。

在這一刻她顯得無比弱小:身為一個女人,被丈夫無情拋棄,兩個孩子又先後去世——她的人生承載著難以想象的痛苦,而這似乎也造成了她性格的扭曲,也間接催生出了兒子暴戾冷酷的性格。

在向內探索女性內心的同時,《大小謊言》第二季也試圖探索女性與外圍世界的關係。這就體現在,幾位女主角受到來自世界的種種審視,包括對她們身份的審視:

母親和父親接送孩子上學,會收獲不同的目光;

即使是成功的職業女性,依然選擇堅守一段失敗的婚姻;

包括家暴受害者和強姦受害者的身份,一次次被公開提及、公開評論:

而這些審視,不僅僅來自男性視角,甚至也來自早已適應男權社會的女性。

同樣,梅姨飾演的瑪麗·路易斯仍然是最明顯的例證:

劇中有一場戲,謝琳·伍德蕾飾演的單親媽媽簡在瑪麗·路易斯的家門口,哭訴著被佩裡強姦的痛苦:

“你知道讓自己的兒子知道他是強姦的產物有多艱難嗎?”

在門背後,瑪麗·路易斯在響亮的音樂聲的包圍下,露出了耐人尋味的表情——

這是整套劇中最殘忍的一幕了。

觀看《大小謊言》是一個感受壓抑的過程,我們見證其中的女性直面內心的欲望和現實的失敗,而在慢熱煎熬的過程中,也陪伴著她們戰勝或妥協於人生中的困惑、迷茫與掙扎。

這個故事沒有所謂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只有一個接著一個的困境。

而這其中的女性,展現出的也不僅僅是強大或勵志的一面,更多是她們的脆弱、渺小,以及種種人性的汙點。

很高興有這樣一部作品,用這麽細膩的筆觸去表達女性的心理與生活;也很遺憾這樣一部作品,在這麽短暫的時間內就迎來了完結。

不過,未來的路還很長——

沒準在不久之後,仍然會有新的謊言等待被解釋,也會有新的秘密等待被揭開。

畢竟將來的事,又有誰說得準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