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仁堂旗下兩藥店又上黑榜:涉醫保違規被解除協定

  每經記者 嶽琦 實習記者 滑昂 實習生 塗悅清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北京市醫保中心嚴肅處理22家定點醫藥機構,並與其中6家解除了醫保協定。此前因蜂蜜代工廠涉嫌違規生產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同仁堂(600085,SH),旗下兩藥店又上了這份“黑榜”。

  北京市醫保中心在檢查中發現兩家同仁堂旗下藥店存在藥品管理混亂,部分中藥飲片購銷存不一致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兩家藥店所屬部門為北京同仁堂京北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京北企管),為同仁堂間接持股孫公司。

  近年來,同仁堂在全國各地藥品零售業務不斷擴張,截至今年6月,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商業)門市總數已達763家,但管理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僅在北京,近年來同仁堂藥店就多次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

  藥店涉醫保違規被解除協定

  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裡,百年老店同仁堂已兩次受到輿論關注。繼蜂蜜代工廠被媒體曝光涉嫌以過期原料進行生產後,同仁堂旗下兩家藥店——北京同仁堂京北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永泰店、馬連窪店,又因藥品管理混亂、部分中藥飲片購銷存不一致等問題,被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自2019年1月21日解除簽訂的基本醫療保險服務協定,並追回違規費用。

  此次被解除醫保協定的兩家同仁堂藥店,屬同仁堂京北企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仁堂京北企管由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商業與北京久善醫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其中同仁堂間接持有同仁堂京北企26.51%股權。

  12月24日,記者致電同仁堂董秘辦,其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確有兩家藥店被北京市醫保部門解除醫保協定。

  記者在北京市醫保局官網查詢定點醫療藥店時發現,包含“同仁堂”名稱的部門共有58家,其中有39家屬於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連鎖),有7家屬於同仁堂京北企管,而這7家中,就包括此次事件的同仁堂企管永泰店和馬連窪店。

  記者致電同仁堂,詢問公司在北京究竟有多少醫保定點藥店,是否會因此次兩家藥店被解除協定而受影響。其工作人員表示,藥店歸屬於子公司同仁堂商業,數據方面上市公司沒有實時掌握。

  12月24日晚,同仁堂針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公司在公告中稱獲悉相關情況後,已立即要求涉事兩家藥店停業整頓,並全力配合專項調查組調查,配合北京市醫保中心做好後續工作。

  曾多次受監管部門處罰

  近年來,同仁堂在全國各地藥品零售業務不斷擴張,據同仁堂半年報,包括同仁堂京北企管、同仁堂連鎖在內,同仁堂商業共有超過130家子公司,遍布全國各地。截至今年6月底,同仁堂商業的門市總數已達763家。

  僅從今年上半年看,同仁堂控股51.98%的子公司同仁堂商業實現營收為39.26億元,佔同仁堂總營收的54.03%。

  記者注意到,同仁堂最新公告中提到,截至目前同仁堂商業已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藥店808家,較之半年報披露的數字有明顯增加。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商業已實現營收57.63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高速擴張中的同仁堂零售藥店,近年來不斷因各類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僅在北京一地,就涉及到了9家同仁堂藥店。如2014年4月,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東珠市口藥店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枸櫞酸西地那非片”;2014年6月,北京同仁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石景山路藥店銷售劣藥甘草;2015年3月,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仁堂藥店生產經營國家和北京市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2017年8月,北京同仁堂長陽藥店有限公司經營劣藥。

  與此同時,這9家藥店中還有一家名為北京同仁堂藍色港灣大藥房有限公司首都機場店的部門,在2017年3月因未按規定實施《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被警告。

  而這家店隸屬於同仁堂集團旗下的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後者是商務部批準的直銷企業。

  除北京外,記者也在上海、大連、濟南和淄博等地相關監管部門網站上發現,同仁堂相關藥店曾存在銷售劣質、不符合標準飲片等違規行為被處罰的記錄。

  (本文來自於每經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