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菌藥物在各組織器官的分布特點和宜選藥物,建議收藏!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呼吸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超全總結~

作者 | Gcplive

來源 | 葯評中心

抗菌藥物要有效地控制感染,必須在感染部位達到有效的抗菌濃度。大部分藥物在血液供應豐富的組織(肝、腎、肺)中濃度較高,在血液供應較少的組織(攝護腺、骨組織),及存在血-腦屏障的腦脊液中濃度較低。對於藥物分布較少的組織器官感染,應盡量選用在這些部位能達到有效濃度的抗菌藥物。

一、腦脊液

第三、四代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萬古黴素、氟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在腦脊液中濃度較高。

不同年齡段和誘發因素的細菌性腦膜炎患者的病原菌不同。選用易透過血腦屏障的殺菌劑,儘早開始抗菌藥物的經驗治療。一般用最大治療劑量靜脈給葯。

二、骨組織

骨、關節感染包括骨髓炎和關節炎。

能在骨和關節組織中達到有效治療濃度的抗菌藥物有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磷黴素、喹諾酮類、萬古黴素,大劑量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也可達到一定濃度

選用骨、關節腔內藥物濃度高且不易產生耐藥性的抗菌藥物。青黴素類、林可黴素、克林黴素、喹諾酮類等單葯治療易產生耐藥性,臨床使用時可與其他藥物聯合。

三、攝護腺

在攝護腺組織和攝護腺液中可達到有效濃度的抗菌藥物有氟喹諾酮類、SMZ/TMP、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等。在急性感染期,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也能滲入炎性攝護腺組織,達到一定藥物濃度,故上述藥物在急性期時也可選用。

急性攝護腺炎患者的致病原大多為大腸埃希菌或其它腸桿菌科細菌,少數可為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應選用能覆蓋可能的致病原並能滲透至攝護腺內的抗菌藥物進行經驗治療。

四、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是指腎盂和輸尿管感染,下尿路感染是指膀胱和尿道感染。

上尿路感染時,因可能伴有血流感染,需要同時保證在尿液和血液中均有較高的濃度。磷黴素在尿液中的濃度非常高,但因其血葯濃度較低,故禁用於治療下尿路感染。

β-內醯胺類藥物的血葯濃度和尿中濃度均較高,可用於治療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中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的尿液濃度高,不推薦莫西沙星,因其尿液中的濃度不高

急性單純性上、下尿路感染病原菌80%以上為大腸埃希菌;而複雜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大腸埃希菌多見(30%~50%),也可為腸球菌屬、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銅綠假單胞菌等。

五、腹腔

腹腔感染主要包括腹膜炎、腹腔內膿腫、膽囊炎、膽管炎、闌尾炎、胰腺炎、胰腺炎等腹腔器官感染。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莫西沙星、環丙沙星、甲硝唑、萬古黴素在腹水中濃度高,適用於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常見致病菌通常為腸桿菌科細菌、腸球菌屬和擬桿菌屬等厭氧菌的混合感染。應選用能覆蓋革蘭陰性腸桿菌和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的藥物。

參考文獻:

1.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抗菌藥物葯代動力學/藥效學理論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2.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