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書架,多久沒理了?

在上海打拚多年後,我終於結束了租房歲月,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陋室”。年前本計劃著請好友來家裡做客,然而,事與願違,新冠疫情暴發,改變了一切計劃。內心惶恐,只好宅在家裡,連小區門口都不敢出。時間忽而變得格外漫長,往日熱鬧的街道,亦冷清了,自己除了看電視、閱讀外,幾無事情可做,百無聊賴。

一日我正在寫文章,腦海中閃現出某段論述,需要參考書來印證。便急匆匆地去書架裡找書,然而明明記得是放在書架的第二層的,可排查了一圈之後,連參考書的影子都找不到,腦中句子終於遺憾地“隨風飄散”——寫作的時間都用在找書上。

出現此種狀況,根源還是在自己身上。一是,平日自己酷愛買書。最近幾年,電商更是屢屢進行圖書大促活動,買書順理成章地就成為我的固定消費。而在某些情緒低落的時候,逛逛線上書店,買幾本自己喜歡的書,也成為我最佳的減壓方式。眼看著書越買越多,家裡空間又著實有限,只好見縫插針地擺放。床頭櫃上還有空間,那麽便極盡可能地塞進去。臥室裡還可以放個書架,自然會被“無情”地征用。窗台上可以擺些書……不知不覺間,一個小小的房子裡,竟然放了三個書架。家裡能用的空間,都被書給佔據了。

二是,家裡的書不像圖書館,會做嚴謹專業的分類,只是按照開本大小或體裁,做些簡單的歸類,如文學與社科,更為細致的分類,如詩歌、散文、評論等,則完全有心無力。現在的大多數時候,我們又都是即興讀書,瀏覽書架時,看見某本書,一時興起,抽出來讀上幾段。久而久之,床頭櫃上、書桌上、飄窗上,皆是凌亂擺放的書。

因此,我便趁著額外的假期,開始整理凌亂的圖書。

一開始,我覺得整理書不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整理誰不會呢?不就是分門別類嗎?可一旦做起來,困難遠比我想象的要大,先用表格登記書名,再根據詩歌、散文、人類學、社會學、文學等子品類來歸類。然而,做到一半時,我忽而發現,由於開本各異,分類是科學了,書參差不齊地擺放在一起,書架的空間利用率大為降低。一部分早已擺放妥當的書,意外地剩出來,如何安置它們又成為一件難事,最後不得不讓書一一歸附原位。看來,整理也是一件難事,無怪乎現在有職業整理師,專門為客戶整理衣櫥、鞋櫃等“瑣碎”之事。

整理書架一事,儘管不算成功,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終於弄清自己究竟有多少本書。看到確切的數據後,雖一度覺得訝異,覺得自己統計有誤,但細想一下,這些年來買書早已成為我最為固定的消費。日積月累下來,購書的速度遠遠快於閱讀,所謂“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是也。

人是不能閑著的,一旦閑著了,便會琢磨出許多古怪的事情來打發時間。自我隔離的那些天,網上有不少數瓜子、數米粒、數草莓籽的圖片在轉。我的數書行為在一些人眼裡或許和數瓜子差不多,但實際上,我節約了未來的時間。

朋友與我同住一小區,房子正好隔路相望,我家廚房窗外望過去,正好是他家的廚房。一日,朋友家窗台上忽而多了盆水仙花,迎風而立。我站在窗前,怔怔望了好久。種花,或許是朋友認真對待時間的方式,真好!

哲學意義上的時間,是日複一日機械化的生活。有自省意識的人在意識到無聊的時候,很快就會進行尋求消滅無聊的對抗,努力壓下它。當下,日常的重複顯得尤為珍貴,這意味著我們有著安穩的工作、生活,無需顧慮三餐,有著固定的目標,因而特殊時期,我們更應該珍惜好手中的時間,做些更有意義的事。(王輝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