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雪楓特戰旅”:從抗戰“奇兵”到“三棲尖兵”

部門名片

蘭州軍區某特種作戰旅,又名“雪楓旅”,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英雄部隊,前身為新四軍抗日先遣大隊,由抗日名將彭雪楓等老一輩革命家於1938年6月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創建。在淮陽竇樓打響了抗日東進第一槍,先後轉戰豫、皖、蘇邊界和津浦路地區,粉碎了日偽軍大規模“掃蕩”,在板橋集戰鬥中開創了我軍歷史上用機槍擊落敵機的光輝范例。

新的歷史時期,部隊先改建為特種大隊,後擴建為特種作戰旅,先後圓滿完成了實兵檢驗性演習、中外聯合反恐演習、“礪刃-2013”全軍特種兵比武競賽等重大活動,努力打造具備“特種手段、特殊戰法、特強作風的神兵利劍”,部隊多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部門。

赴敵後初露鋒芒,白馬驛奉命整編;萬難不懼渡春荒,永肖地區殲頑匪;反掃蕩反蠶食,鞏固淮北根據地……這支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英雄部隊,以其靈活多變的戰法、神出鬼沒的用兵,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新時期,這支被譽為“雪楓特戰旅”的部隊,瞄準建設“具備特種手段、特殊戰法、特強作風的神兵利劍”的目標,先後20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探索出立體破襲、傘降滲透、特種救援等多種新戰法,由抗戰“奇兵”轉變為現代戰場上的“三棲尖兵”。

適應風雲變幻,向特種作戰力量轉型發展

1984年,該部三營擔負了蘭州軍區特種營訓練試驗任務,拉開了特種部隊建設序幕。隨著特種部隊在現代戰爭中作用的凸顯,1994年特種營所在團改建為特種大隊,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邁進。後來特種大隊擴建為特種作戰旅,逐漸完成了從傳統步兵向特種作戰力量的轉變。

2013年,“礪刃—2013”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競賽在華北某基地展開,這是自我軍特種部隊組建以來首次綜合性比武競賽活動,該旅奪得2金、4銀、6銅的佳績。

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雪楓特戰旅”乘著轉型發展的東風,大膽探索、勇於挑戰,推動特種兵這個年輕兵種戰鬥力不斷邁上新台階——

2009年6月,部隊千人百車整建制遠赴阿里高原,全面錘煉野戰生存、極限耐寒、長途奔襲等多種高原高寒地區特種作戰能力。

2014年,該旅結合擔負的特種偵察監視、引導打擊評估、敵後滲透破襲等作戰任務,圍繞快速反應、情報偵察、機動投送等9種能力,構建了明晰的旅、營、連戰鬥力標準體系,不斷更新升級特戰理念。

隨著夜視鏡、微光夜視裝備、雷射測距機、無人機等武器陸續列裝,該旅裝備信息化水準明顯提升,為高技術條件下特種作戰提供了硬體支撐。

“跳!跳!跳!”去年深秋,一朵朵傘花盛開在世界屋脊。該旅首次整建制高原傘降訓練在雪域高原展開,官兵在無空中指揮、無地面引導、無天氣保障的條件下直“搗”敵指揮所。4種傘形、4種跳傘方式、3種跳傘高度、2種開傘方式,該旅創造了數項全軍訓練紀錄,標誌著我軍特種作戰部隊具備了高原高寒地區實施傘降滲透作戰能力。

從單一傘型到多種傘型,從小組跳傘到建制跳傘,從內陸平原到雪域高原……傘降訓練的變化,正是該旅探索建設現代特種部隊,在人員技能、裝備保障、戰法訓法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苦練特戰技能,打造未來戰場製勝尖兵

1944年7月,新四軍第四師11旅31團(特戰旅前身)奉命於安徽省泗縣東北姥山地域阻擊殲滅敵軍。戰鬥中八連官兵在副連長王治國帶領下,與突入陣地的日偽軍展開了白刃格鬥:有的戰士刺刀拚彎了,就用槍托和手榴彈猛砸敵人腦袋;有的戰士和敵人撕扭在一起,用牙齒咬斷敵人喉嚨;有的戰士帶著刀傷倒地,拉響光榮彈與敵同歸於盡……革命先輩血戰姥山的英雄事跡,激勵著特戰旅官兵“用生命搏使命,以血性練打贏”。

2010年,該旅組織“天狼突擊隊”魔鬼訓練周,深入叢林、高山、戈壁、沙漠等生疏惡劣環境,把水上滲透、破襲搶點、奪取扼守、8公里奔襲等45個實戰課目,設置成集體能、技能、智能於一體的魔鬼訓練。

官兵每天隻發一個饅頭、一瓶水、一包榨菜,每天隻睡2小時、行程55公里,餓了靠蠍子、蜥蜴充饑,渴了喝露水、蛇血,在複雜環境中錘煉天上飛、水中行、荒野生存的過硬本領。

同樣是在這一年,他們首次開展信任射擊訓練:一人扶靶,一人射擊。這是對射擊官兵技戰術水準和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傷亡。

“當王炳軍旅長站在靶子旁邊的時候,雖然我有點緊張,但是卻不害怕,我對自己的槍法有信心!”特戰八連中士羅存林和兩名戰友,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

藝高方能膽大。羅存林的自信來自於長年魔鬼式的訓練。“訓練不拚命,戰場上就要丟性命。”為了把每名官兵培養成特戰尖兵,該旅把苦練單兵特戰技能凸顯出來,提出“四能合一”目標:空中能跳傘、武裝能泅渡、陸地能駕車、網上能指揮。

去年9月,全軍百餘名軍事專家匯聚賀蘭山下,觀摩代號為“西部—礪劍”的軍事演習。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旅長王炳軍率領數十名特戰隊員登上各自戰位,駕馭數十種作戰裝備以雷霆之勢從空中、陸上、水面對“敵”實施全方位突襲,一舉摧毀其指揮中樞,精彩表現贏得專家點讚。

繼承先輩榮光,國際舞台展現中國軍人血性

馬上倒立、鐙裡藏身、馬上拾物、倒騎馬、偏騎馬、馬上救護等這些我們現在只能在特技表演場上才能看到的動作,卻是這支部隊的抗日將士當年戰場殺敵的“特戰技能”。

在70年前的抗日戰場上,這支部隊其實已有了“特戰力量”:一批精銳的“手槍隊”“輕型機車兵”經常深入敵人“心髒地帶”,靈活多樣的戰法讓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

如今,配備了各式先進武器裝備的雪楓傳人如虎添翼,屢次在國際特種兵競技交流舞台上大展風采,以另一種方式繼承先輩的榮光。

黃和平,電影《衝出亞馬遜》主人公原型,在委內瑞拉“獵人學校”,他憑著頑強的意志、過硬的本領通過了魔鬼選拔,被學校授予“最具獻身精神突擊隊員楷模”稱號。

何健,代表中國參加第八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成為唯一一個未被假設敵罰分的參賽選手,與隊友一起獲得該項賽事最高榮譽“卡列夫勇士獎”。

陸勇,赴土耳其參加反恐特戰培訓並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教官稱為“最有骨氣的中國學員”……

“這裡鍛造的是魔鬼獵人,我們必須挑戰極限絕地求生;這裡只有無所畏懼的獵人與智勇雙全的獵手,沒有任人宰割的獵物。”現在,特戰旅也建立了自己的“獵人基地”,豎立在基地入口處的這段話既是對參訓人員的要求,更是中國特種兵的宣誓。

2010年初秋,“獵人基地”迎來了建成後的首批客人——巴基斯坦特種部隊官兵,代號為“友誼—2010”的反恐聯合訓練拉開帷幕。這是我軍第一次以特種部隊為主角進行的中外聯合反恐訓練,也是我軍特種部隊訓練場地首次全方位向外軍開放,揭開了與外軍特種兵進行交流的新一頁。

由單純模仿,到學習交流,再到創新引領。如今,在許多重大國際特種兵聯演聯訓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中國特種兵的身影,我軍特種兵與外軍進行交流學習已成為常態。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賈保華 相雙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