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拋開輿論風波帶來的偏見,電影《大轟炸》是否值得期待?

和大多數觀眾一樣,我最早知道《大轟炸》這個電影項目時,首先關心的,是它所聚焦的歷史事件。


 “重慶大轟炸”,是我們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上永不能忘卻的一個痛點。它發生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對重慶進行了無差別戰略轟炸,時間跨度長達六年十個月(從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



據不完全統計,這番持續的戰略轟炸多達218次,出動的飛機多達9000多架次,投彈11500枚以上,造成了超過10000平民百姓的死亡,毀壞當地建築房屋逾17600幢!



就在這慘無人道的轟炸期間,日軍在1941年6月的一次長達5個小時的空襲中,迫使大量民眾湧向當時的公共防空隧道,因為人數過多,太空不夠,加上當時的高溫,導致整個防空洞出現嚴重缺氧的情況,上萬名避難民眾發生了擁擠、踩踏以及窒息,最後造成了駭人聽聞的防空隧道慘案,史稱“大隧道慘案”!



在我看來,這是每一個中國人聞之都會感到悲痛的歷史,也是必須要銘記的一段歷史。將這一段歷史搬上大銀幕,展現那個歷史時期發生的慘痛事件,我認為是《大轟炸》這個電影項目所具備的一個重要意義。


但遺憾的是,影片從籌備到能夠在國內上映,被大眾關注和討論得最多的,卻是與“錢”有關的一系列問題。



從傳聞影片拍攝花了七八個億,到拍攝期間資方數度撤資,再到總製片人施建祥的“跑路”,以及前段時間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揭露的“陰陽合約”事件,電影《大轟炸》前前後後多次陷入輿論風波,幾乎都和“錢”有關。


因為這個“錢”的事兒,讓這部電影多次陷入拍攝困難,也多次卷入輿論風波。以致於在還沒上映前,《大轟炸》給大眾就留下了不少的負面印象,甚至還讓不少人對其產生了偏見。坦白講,我就因為那一系列的輿論風波,大大降低了對該片的期待值。



但面對質疑聲,《大轟炸》官方也數次回應相關傳聞,力圖澄清事實。雙方各擺證據,在熱鬧的輿論場作用下,整個事件已經變得撲朔迷離,暫時無法下定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對該電影的判斷,直到最近刷豆瓣的時候,看到了《大轟炸》的一些花絮影片,期待值才有了一些轉變。


我在看那個關於主創追求細節的花絮時,發現其大到朝天門碼頭、防空洞隧道等歷史場景,小到飛機、飛虎隊的隊標、演員服飾的配飾、老式麻將、香煙、鳥籠及其裡頭小碗的新舊程度等等,都有很細致的考究。要麽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打造,要麽還原到最像那個時期的樣子,這種創作態度令我覺得驚訝。




另外,我原先以為這就是一部講述飛行員故事的空戰片,但看了相關預告片之後,發現其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空戰。它還有“出乎意料”的人文體現:在慘烈的戰爭炮火下,影片居然以近乎溫情和美好的手法,呈現了一些小人物的日常。范偉飾演的崔三叔,拎著鳥籠泡麻將館,和好友們吹牛拉家常;馮遠征飾演的薛滿貫,經營著一個茶館,和顧客們有說有笑,還組織麻將大賽。這兩個小人物所呈現的生活日常,在炮火連天的戰爭環境裡,並不顯得突兀,反倒更顯真實:因為他們最終所要傳遞的,其實還是老百姓們在面對戰爭時所抱持的樂觀與不屈的態度。



我的理解是,加入這些小人物生活日常的元素,對於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而言,有時候會變成一股觸人心弦的溫情力量。正是通過展現老百姓們日常生活裡的美好以及他們精神上的樂觀、不屈以及抱團取暖,與戰爭帶來的殘酷與慘烈形成巨大的對比,從而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從對戰時生活的樂觀,到對戰爭的無畏與不屈,像崔三叔和薛滿貫這些老百姓所表現出來的生存狀態與心理狀態,既能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生活被戰爭打破的殘酷,又展現了老百姓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他們大多數人都身處戰爭的殘酷環境裡,經受著巨大的生命威脅,卻仍然能樂觀地對待生活,本身就是很令人敬畏的。而在面對侵略者的襲擊時,又能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眾志成城地展現不屈的精神,足以觸動人心。很大程度上,他們如同身在煉獄,但那些樂觀不屈的精神,點燃了一種希望。



這讓我覺得,當我們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儘管電影之外的許多事情的確有爭議,但真要審視它的時候,最好還是回歸電影本身。倘若我們先拋開電影之外的那些輿論或傳聞,盡量理性地看待這部電影,會發現更多值得期待的點。


除了前面提及的關於重慶大轟炸以及大隧道慘案這種歷史事件的重現是《大轟炸》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能夠以這樣的歷史事件作為題材,把它搬到大銀幕上讓更多人看到、了解到那樣一個歷史真實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可以讓和平年代的觀眾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也可以讓觀眾認識到和平的珍貴。它會如何展現這段歷史?又會強調怎樣的態度?這是值得期待的一點。



比如這種戰爭題材的處理,其實對於所有電影工作者而言,都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眾所周知,戰爭題材向來比較難拍,類似於《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這樣的戰爭電影,拍攝工作也都歷經了種種困難。而《大轟炸》這樣的題材,許多觀眾本身對這個事件是有了解的,怎樣用電影的方式講好這個故事,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



從目前看到的預告片以及相關資料可以了解到,導演簫鋒在敘事上採用了三條線:天上,路上以及地上。“天上”這條線主要講述飛行員的故事,“路上”這條線主要講述一個教師帶領一群孩子一路涉險的故事,“地上”這條線則主要描繪茶館裡一些小人物對抗日軍的故事。這三條線將包含無畏、勇敢與愛等情感力量,但究竟會如何去表現呢?同樣值得期待。



還比如這部電影為了追求歷史的真實還原,勢必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應用,不管是空中作戰還是地面轟炸,必然要用到很多的特效。場景、道具、服裝等等,在導演的要求下盡量追求細節還原,應該問題不大。但如何呈現那些慘烈的空戰,如何呈現那些令人心痛的“毀滅性”的轟炸,還有如何再現“大隧道慘案”的悲慘,都是這部電影值得期待的點。



儘管我這麽說會讓部分讀者展開另一些層面的理解(不乏偏見),但就像前面所說到的那樣,對待這部電影,我們不應該只是揪著它內容之外的輿論風波展開討論,也不應該帶著偏見去對待這部電影本身的品質,試著理性地去看待它,或許也能找到你所期待的點。



《大轟炸》到底是一部應該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接受質疑的電影,還是一部能夠帶來對歷史沉思與敬畏的電影?不妨拭目以待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