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給農民發退休金?如果“農民=吃虧”,整個社會將於心不安

給農民發退休金不是錢多錢少問題,而是對億萬農民的尊重問題!

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讓農民回歸本業,是國家持續發展的根本。

今年,政協委員王學坤關於建立農民退休制度的建議被譽為最好提案。

幾乎一邊倒的聲音讚成讓農民領退休金,享受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成果。

當然,也一些反對的聲音也值得傾聽。

不讚同給農民發退休金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農民擁有土地,可以依靠土地生活;

二、農民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發養老金的錢沒有出處。

關於土地問題,這個比較好解釋,農民擁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權,他們沒有所有權,手裡的土地與工人的車間在性質上沒有區別,不能自由買賣和出租,隨時可能會被征用。

更重要的是,土地需要耕種才有收益,當年邁失去勞動能力後,農民就很難從土地上獲得穩定收益。

關於農民交納養老保險問題,確實他們沒有建立過養老保障账戶,沒有像城裡人那樣按月足額交這筆錢,但這並不是農民自身的問題,而是長期城鄉二元政策造成的。

農民一輩子也在為國家和社會貢獻體力與汗水,他們的勞動成果或許看起來顯得微不足道,但於國計民生則須臾不可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準整體躍升,很重要的是優化社會分配模式,讓農民獲得相應收獲。

逐步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至少有三個方面深遠意義。

一是對農民的尊重。

讓辛苦一輩子的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得,讓所有老年人不分職業、不分階層、不分身份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

這不是錢多錢少問題,而是對億兆農民的尊重問題。

二是對農業的反哺。

國家現代化過程中,農業貢獻了大量人力、物力,這些恩惠不能遺忘。

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物質技術條件,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

三是對未來的期許。

對老人好一點,是做給現在年輕人看的。如果農村老人的處境悲淒,那麽現在的年輕人誰還願意留在農村?誰還甘心從事農業?

對農村的老人好一點,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年輕人對土地仍懷有感情,至少保證農業後繼有人。

2017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農村人口有57661萬人,佔41.68%,65歲以上的老人約佔7.5%。

很多人往往想不明白,農村的老年人年齡都那麽大了,怎麽還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不是他們天生愛勞動,而是生活所迫,自己給自己掙點零花錢。

其實,只要有一點微薄保障,他們就十分知足。

當然,讓農民洗腳上田並非易事。

一項新政的頒布,尤其涉及到錢的問題,可能施行起來會比較困難緩慢。

難不怕,慢不要緊,只要有突破,不停滯,就有希望。

實際上,現在向農民發放的基礎養老金已經具有備退休金性質,只不過現在這筆錢太少。

在現有基礎上,隨著國力不斷增強,可以逐步增加投入,提高標準,讓農民退休金制度沉甸甸落地執行。

於國於民,無論有多少困難,當端起飯碗,拿起筷子時,就應該想起播下第一粒種子的人。

如果“農民=吃虧”,整個社會如何心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