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米芾200年,他的書法就才情橫溢,一筆“刷”出天際

總第一六一二期;歡迎關注。

如前文所述:杜牧《張好好詩長卷》,,看了這麽多年,這件作品到底如何好?好在哪裡?我們從“筆法”進行了詳細的解析。今天繼續解讀,大詩人杜牧如何性情的、熟練的運用“刷寫”,來表達詩歌的情感。——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01主動“破筆”

經典作品中渴筆(或稱枯筆)並不稀奇,是指筆中蓄墨量少,寫在紙上墨線不實的現象,如顏魯公《祭侄文稿》。杜帖中個別枯筆與此是同類情況,但多處枯筆的運用方法並不相同。

顏氏的枯筆是隨不斷書寫而發生的,這是筆中蓄墨量漸少出現的自然結果。因顏魯公高超的控筆能力,使筆雖枯而筆法周到,更顯其神采飛揚。杜牧用枯筆並非同樣原因,其所用紙張是麻紙,光滑細膩,吸水性不強。所用毛筆的毫較硬,時常“開叉”。這些特性其實不易出枯筆,杜帖中的枯筆顯然也是有意為之

上圖例“謝”字隨著書寫進行,筆中蓄墨漸少,至右邊寸部已略顯渴,至“樓”字漸漸出現枯筆。這種枯筆是自然情況,算不得稀奇。我們看到杜帖中更多的枯筆並不是因為筆中缺墨所致,而是主觀“製作”的結果。

如“余”字,第一筆漸行漸重,至撇末端時已將筆壓得很重,隨之迅疾向右上提筆“甩”出去。因筆毫硬,在重壓後容易開叉,杜牧正是利用這種開叉的筆鋒寫出了類似枯筆的效果。因此,準確地說是不應該其為“枯筆”的,而應當稱作“破筆”更為準確

“半、師、滿”等字的破筆都是同樣道理, 而 “散盡” 二字的情況卻更為複雜。

一方面,筆中墨量少出現了枯筆現象;另一方面,表現意識十分明顯。

“散”字第一筆一反常態向右下行筆重按,開始就將筆鋒壓破,製造一“奇”。從第二筆及以下幾筆來看,筆中並非真無墨而渴,而是主觀表現製造出的“破筆”。這使一組字 開頭就籠罩在“滄桑”的氣氛中。

“盡” 字的起筆處,杜牧故意重按,至第二筆橫開始便出現了破筆。破筆保持到第五筆豎畫結束後才將筆鋒重新聚攏起來,最終以圓潤的筆墨寫完了皿字底。

就是說,這一字組內看似一直缺墨,而收尾處筆中又有了墨,這足可推論其“破筆”的使用完全是有意為之。主動製造和運用破筆這種做法,需要膽魄,需要表現的意識,更需要技術的保障

#02精湛“掃筆”

《張好好詩》用筆首先是以中鋒為主的,但不純粹。我們發現杜帖中既有“中鋒取勢”,又有“側鋒取妍”,處處可見似是而非的筆法。這個似是而非”,原來是一個中鋒與側鋒不斷轉換的過程

如“翠”字,中鋒起筆後連綿纏繞,筆鋒在中與側之間連續轉換,至末筆豎又以中鋒收筆。

“蟾”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其側鋒的運用過程。這一字中的側鋒過半,但因首筆以中鋒起筆,末筆又以極小的中鋒動作收筆,使此字並未因其側鋒過多而顯單薄。

“雲”字的墨色比較特別,麻紙光滑的特性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其筆尖運行的軌跡。圖中橫鉤部分與中豎下端的淡墨部分,都可以看到側鋒之後及時調整為中鋒的過程。

這些轉換過程,杜牧運用的嫻熟自然。大概是嫌其不夠,又自己增加難度,製造出大量提按分明的筆法。

如寶蓋一類字,寫點兒之後以中鋒之毫尖入筆下行重按,以側鋒向斜上方“掃”出,迅即提筆以調作中鋒。因其按與提的動作突變,往往行到橫的末端細如發絲,甚至出現“破筆”、“斷筆” 現象。行至折角處又以毫尖入紙重按,以側鋒向左推行,隨漸行漸提再次調至中鋒並以鋒毫帶出,整個過程跌宕起伏而筆法完備。

此“掃筆”的例子在帖中常常出現,如“宣、管”等字“寶蓋頭”的橫鉤,及與“寶蓋頭”相近的“羅”字上部橫折,都用了“掃筆”。“何”字的連帶部分雖然不是橫鉤,但筆勢情況接近,也用“掃筆”來書寫。

#03痛快“刷筆”

“刷字”的說法來自宋代米芾:

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少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複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

米芾稱自己的書法是“刷字”。這個“刷”,形象地概括出米芾書法的用筆特徵。“刷字”的意思,首先形容用筆勁健痛快。書寫中,以主筆確立字勢,運用正側、頓挫、俯仰向背等筆法,形成沉著痛快的風格。

面對《張好好詩》,我們發現米芾的“刷字”並非獨有。早於米襄陽二百多年的杜牧,也經常用到“刷”筆。如“仙、月、沙、車”等字,仔細觀察並隨作者筆勢和節奏行進,可以初步體悟到杜牧“刷”筆的痛快。

(待續,下一節詳細解析杜牧的“結字之奇”)

全面解析:杜牧《張好好詩長卷》

01、唐代大詩人杜牧的筆法,超乎你的想象之“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