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又被罵上熱搜,到底冤不冤

今天的熱搜,實在熱鬧。

一眼望過去,全是「沸」「爆」

這邊,范冰冰李晨分手,宋仲基宋慧喬離婚,愛情走向終結;

那邊,張若昀唐藝昕結婚,連帶著馬思純當司儀、宋茜當伴娘,甚至郭麒麟合照踮腳,都被統統帶上了熱搜。

一口狗糧一口分手糧,讓香玉在複雜的男女之情議題裡,瑟瑟發抖。

婚姻,愛情,是八卦圈經久不衰的話題。

明星的婚戀瑣事,免不了會成為公眾價值觀交鋒的討論物料。

范冰冰、宋慧喬的情況都還不甚明了,多說無異。

倒是前幾天同樣因為婚姻那點事上熱搜的張倫碩,更具有參考價值。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被熱搜「輪」了。

起因是寫了一篇文章,痛斥那些造謠的不良媒體。

標題為《我是誰,我在哪?》,配合眉頭深鎖的硬照,傳達出一種困惑又無辜的感覺。

而他上回登熱搜是因為熱播綜藝《我最愛的女人們》

也是所有故事的導火索。

在節目中,張倫碩因對夫妻矛盾處理方式不夠得當,對妻子發飆,而遭到輿論批評。

更何況,受委屈的是昔日港片女神鍾麗緹。

觀眾難免會被勾起心疼之意。

公眾在借這些物料激烈論辯,投射了超越事件本身的情緒,從而對藝人的攻擊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雞毛蒜皮秒變狂風暴雨。

在被熱搜「輪」過之後,張倫碩費解,困惑

只是普通夫妻的拌嘴吵架,怎麽到你們嘴裡,我就變成十惡不赦的大魔頭了呢?

吃軟飯、小白臉,直男癌,冷暴力男,把鍾麗緹當做生育機器...

不良標簽雪花般飛來,這讓張倫碩產生一種有口難辨的憋屈感

話語場,也是某種鬥獸場。

於是這天,當搜索到「田園女權」這個詞匯時,張倫碩仿若第一次看清了敵人的面目。

也順手,找到了一把鋒利的武器,賦予他在鬥獸場衝出重圍的勇氣。

他在上周五夜裡 11 點半,發表了一段簡單的討伐田園女權的內容。

似乎又不夠。

又緊跟著第二天上午,發表了《我是誰,我在哪?》的長文章,似乎要把長久以來憋的氣,全都一股腦傾倒出來。

粗暴概括,這篇文章有這麽幾層意思——

1、有文章說我是富二代、有過婚史、沒有收入、把老婆當做生育機器,這些都是假的。

2、我承認我在節目裡有些地方做錯了,但人無完人,婚姻就是這樣修修補補的,所以節目上的矛盾不是大事兒。

3、(小部分)自媒體人屬於「田園女權」隊伍,他們內心陰暗,希望上面對媒體界也能掃黑除惡,懲罰一下。

4、田園女權是造成我國「高離婚率、低生育率」的功臣。

但他洋洋灑灑還沒來得及分段的長文章裡,因為兩個明顯的 BUG 被人詬病。

他急忙解釋和刪改。

先是第 4 點,邏輯問題太突出了

很多網友在底下留言,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增多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說明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況且晚婚晚育也是很多男性的主動選擇。

被懟之後,張倫碩很快刪掉了第 4 條。

很快,人們又發現,他第 3 條裡拎出來的田園女權,是個虛假的稻草敵人

雖然「田園女權」這個詞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出現頻率非常高,甚至遠遠碾壓女權的話語。

但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聲稱自己是「真女權」擁簇者的男性,能夠怒斥「田園女權」敗壞社會風氣,卻無法說清楚過「真女權」到底是什麽模樣。

這個話題實在太大,這裡就不做展開了。

張倫碩在文章裡說懷念以前嚴肅的媒體時代,但自己卻從不知名的百家號文章和百度問答裡,援引「田園女權」的定義。

通過套上「田園女權」的高帽汙化所有對立面的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並借著「我也是田園女權受害者」的姿態,試圖擺脫自己身上的標簽。

有點諷刺。

被懟後,他又刪

把那條帶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心情的田園女權微博刪掉了。

然後高舉大旗,大喊我跟各位女權鬥士是一夥的。

這種啪啪打臉最後義憤填膺的聲明,居然跟他處理夫妻矛盾的方式有著隱約的相似。

這又要說回到那檔《我最愛的女人們》。

節目中,鍾麗緹曾有兩場大哭。

一次是洗澡事件

早上洗澡,張倫碩希望鍾麗緹幫忙用東西擋住攝影頭,避免被拍到。

她就在攝影頭上覆蓋了一張紙。

張倫碩發現後,立馬就火了。

「老婆,把攝影機清空!」

他認為一張紙擋不住攝影頭,而且必須要鍾麗緹去清空攝影機。

(實際上根據鏡頭顯示,一張紙擋得住,後續導演也解釋這個拍不到。關鍵是,你為什麽不能自己去弄?)

此時鐘麗緹正在廚房做早飯,沒有立馬去處理。

他在房間裡就窩不住火了,咕噥著「一點都不為別人著想」

憤憤不平後還跑到老媽的房間吐槽「她就是」。

然後還模仿鍾麗緹的語氣,進行嘲諷。

張倫碩講話的聲音很大,廚房裡正在炒菜的鍾麗緹也聽到了,甩了鏟子就跑到房間爭執起來。

直到導演出面,解釋拍不到,張倫碩還依舊坐床上悶悶不樂。

此時他改變攻擊方向

好,攝影機的事情是我搞錯了,但剛才你跟我說話的態度不對。

「我脾氣爆,可以給你先道個歉,但是我為什麽生氣呢,是因為你沒有顧及我的感受,是因為你說話的態度不對」。

(可她會有如此態度,不就是因為你冤枉她了?)

被訓地一臉無可奈何,鍾麗緹枯坐在地:

「我接受你的道歉,然後這件事情就過去了吧」。

可張倫碩又不幹了,祭出了他的經典「冷漠殺招」:

你不承認你有錯,那我就不說話。

香玉此刻的心情跟鍾麗緹一樣崩潰。

習慣性甩鍋和冷暴力,不是一次兩次的偶然。

張晉媽媽說自己兒子常會說「媽媽我愛你」,然後張倫碩就被親媽吐槽不會表達。

他急忙解釋:「因為我爸都沒跟你說過」。

鍾麗緹本來很開心期待他怎樣回答,沒想到還是怪別人,表情一下子就暗淡下去。

或許你把這當一句玩笑話,但往往笑話裡,最能暴露一個人深層次的性格和價值觀。

第二次大哭,是襪子事件

兩人為袁成傑媽媽買靴子。

鍾麗緹看上一款,但張倫碩不同意,理由是裡面有絨毛怕袁媽媽熱。

但鍾麗緹認為這是小事,她親自試穿覺得很舒服,就買了。

接著,鍾麗緹又提議為婆婆買橘色襪子。

張倫碩再次否決,我親媽我了解她一定不會喜歡橘色的。

鍾麗緹解釋,自己之前已經跟婆婆溝通過,所以還是買了。

張倫碩認為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鍾麗緹根本自顧自行動。

所以他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用「你說的都對,都聽你的」來回擊。

然後一路沉默。

鍾麗緹意識到他不開心,試圖溝通,對方還是消極應對。

然後她就崩潰了,蹲地大哭

結果是這樣——

他不同意買的靴子,袁成傑媽媽很喜歡。

他不讚成的橘色襪子,他親媽也很喜歡。

鍾麗緹觀察更為仔細,跟兩位媽媽相處更親密,做的決定也更為妥帖。

簡單總結下來,張倫碩在遭遇夫妻矛盾時,往往是這麽個流程——

Step 1: 受挫不開心,急欲爭辯,釋放攻擊欲。

Step 2: 常常因思考方式漏洞百出而吃癟,於是迅速放棄溝通。

Step 3: 以一種「我很大度不跟你計較」的態度來試圖「原諒」一切,實則以消極抵抗的方式維護「我是對的,是你有毛病」的內心秩序。

再結合上面那場微博鬧劇,劇情走向幾乎如出一轍。

面對指摘,先是憤怒的聲明,皆「田園女權」之名聲討敵人;

然後被懟,刪文,以「我也是被誤導,不要再繼續拿這說事」來結束話題;

最後再來句「我也會被誤導,說明很多朋友也會」,將矛頭指向信息的來源,推卸自己的錯誤。

但他似乎忽略了,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缺乏辨別信息真偽和信息來源權威性的思考力和嚴謹度,這本身就是種錯誤。

而他唐突地發聲明,事件所產生的波瀾和影響力,也不是「很多朋友」能有的。

其實總體來說,張倫碩的處理態度依然是好的。

至少懂得止損,而不是任由事情僵持下去。

但這並不能避免他一次次犯同樣的錯誤。

而這歸根結底在於:

他放不下他男人的身段。

他的想法和做法常常並不高明,但為了所謂的男人面子,而不太情願承認顯而易見的錯誤。

她願意誇讚鍾麗緹的女性特質:性感、漂亮、溫柔、可愛。

但似乎始終不情願承認她智力和能力上的優秀,反之總說她像個小女生。

不理性,需要哄。

一言以蔽之,他對於「何謂男性,何謂女性」的印象都太刻板了。

我們後退一步,難道鍾麗緹就是完美無缺的嗎?

不是的。

兩人商量晚餐做什麽,張倫碩提議黃油湯或西蘭花湯。

鍾麗緹否定,理由是黃油太貴,以及缺少工具。

當張倫碩提出明確的證據「廚房架子上有那個工具」的時候,鍾麗緹幾乎防禦性地反擊「沒有」

此時,她不僅僅在就事論事,而是帶情緒發泄了。

但鍾麗緹好的一點在於,她能立馬認錯、積極溝通,不存在為了所謂的面子死扛。

之前洗澡事件,她在明明很委屈的情況下,依然主動搭話,緩和氣氛。

在處理情感問題上,誰更成熟理性,可見一斑。

後續袁成傑授課,教張倫碩無論何時,都要把錯誤攬過來。

不管誰對誰錯,先認錯總歸是沒錯的!

其實這點,香玉也不太讚成。

如果是一些日常瑣碎小事,或者對方很情緒化的情況下,這種處理方式或許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和氛圍、冷卻情緒。

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是種「哄」。

待冷靜下來後,雙方還是應當就事論事地,把話說清楚。

誰對誰錯,當下如何適當處理,以後如何盡量避免,都該好好溝通。

如果只是單純不分緣由地承認錯誤,不去真正解決問題,那這表面看起來是在「寵」老婆,實際還是在消極對待

是在默認對方不講道理,通過假意的承認錯誤,來全部否定了對方的立場。

長此以往,不分黑白和稀泥的方式,更不利於建立平等而深刻的關係。

兩性關係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幸福從來不容易。

心理學裡有一個專門的「親密關係」分支,那麽多專家教授為了這個議題絞盡腦汁寫出一本本大部頭的書籍和研究論文。

我真誠建議打算步入長久婚姻關係的男生女生們,工作繁忙的間隙,不妨抽空看看。

一本書也就一頓火鍋或麻辣燙的錢,跟你一生幸福相比,真不貴。

說實話,張倫碩和鍾麗緹這些糾紛,香玉原本並不關心,畢竟如他所言,婚姻都是在縫縫補補中前進的。

引發我最深沉擔憂的,是他文章幾經刪改卻依然保留的一句話:

「媒體界的掃黑除惡終將來臨!!」

明星私生活是吸睛焦點,圍繞著真相七嘴八舌,甚至有時藝人本身會故意製造噱頭引發關注。

謠言和誤會從來不少。

以往藝人應對謠言,一般是官微發發聲明,澄清一下。

真的對名譽造成嚴重損害的,起訴申請法律賠償也可以。

公眾看到這些也就四下退散了。

但我頭一次,看到一位藝人因為被造謠「富二代和有過婚史」,就號召對媒體界掃黑除惡的。

作為一枚小小的自媒體人從業者,我看到這句話時,內心震顫了一下。

不知道哪天,我會因為信息檢索失誤,寫錯了關於演員的信息,就陡然間成為了黑暗勢力和惡勢力。

再者,他所懷念那個「所有媒體工作者一切都很嚴謹的時代」,其實也是個模棱兩可的表述。

無良媒體一直都存在,吃瓜群眾也從來不曾缺席,只是如今發生在了自己身上,才覺得分外有壓力。

或許他想指摘的,是當下這個愈發娛樂至死的消費社會。

是這個越來越不願也不敢討論嚴肅話題,只剩無腦花邊新聞填充麻痹群眾的垃圾信息環境。

可為何今天我們會走到這一步,他有沒有仔細想過背後結構性的原因。

到此時,我已經無法以一種普通的八卦心態來看待張倫碩事件了。

借著公權力高帽子打壓對手以泄私憤,這種做法不高級。

甚至有些令人害怕。

讓人人喊口號互相攻訐的時代,停留在歷史裡就可以了。

香玉也不禁想問:

都 9102 年了,我是誰,我又在哪兒?

助理編輯:薑彈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