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久咳不愈怎麼辦?對症施方見效快!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咳嗽為臨床常見病,但要治好咳嗽,卻非易事。臨床常見病人咳嗽數月不愈者,而X光檢查多正常,長期使用抗生素等治療,了無寸效。其實,運用中醫治療,只要辨證準確,往往可獲滿意之效。

林某,男,46歲,因「咳嗽反覆8月」於2018年9月27日初診。

現在症

患者感冒後出現咳嗽,反覆發作,經過口服及靜滴抗生素等西醫治療8月未效。咳嗽,咯痰色白略帶黃,易咯,咽癢甚,咽癢則咳,平躺咳甚,吹空調易咳,無氣上沖感,無喘,時流膿鼻涕,怕熱,口乾,舌暗胖大,苔淡黃厚,脈沉弦。

診 斷

診斷:咳嗽

辨證施治

四診合參,此為太陰證,予苓甘五味薑辛夏杏湯加味。

方葯如下:

法半夏18g,薑厚樸15g,紫蘇子20g,茯苓20g,乾薑12g,桔梗18g,炒枳殼18g,前胡10g,紫蘇葉10g,防風12g,五味子18g,細辛9g,苦杏仁10g,6付。

復 診

二診(2018.10.8)

服藥後明顯好轉,現吹空調則咽癢,伴輕微咳嗽,睡眠欠佳。

方葯如下:

法半夏12g,厚樸9g,茯苓10g,蘇子10g,五味子12g,乾薑9g,細辛6g,杏仁10g,前胡10g,防風12g,蘇葉10g,炙甘草9g,桔梗12g,熟附子9g,拾肆付。

三診(2018.10.22)

偶有輕微咳嗽,痰少,偶有少許痰,吹空調則輕微咳嗽,怕冷好轉,無口苦,舌淡胖,苔薄黃,痰、鼻涕堵咽中,無咽癢咽痛,無鼻塞。

方葯如下:

法半夏12g,厚樸9g,茯苓10g,蘇子10g,蘇葉10g,炙甘草9g,桔梗12g,枳殼12g,射乾6g,炒白朮10g,陳皮12g,生薑9g,拾付。

葯後咳嗽愈,除睡眠欠佳外,余無明顯不適。

按 語

此患者咳嗽半年,臨證中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喉嚨癢,癢則咳;第二,有痰,白中夾黃;第三,吹空調易咳;第四,膿涕,怕熱。喉嚨癢,癢咳為風咳,在治咳同時應兼顧祛風,很多人喉嚨不癢,咳嗽便好轉一半了;吹空調易咳、白痰均為寒象,平躺亦咳也可看成水飲上沖而致咳嗽加劇,應溫肺化飲為主,咳嗽半年,日久化熱,故出現夾有黃痰、膿涕等熱象。此病不可清熱化痰,否則寒飲更甚。所以治療上應以溫法為主,稍佐清熱。

寒飲犯肺薑辛味,乾薑、細辛、五味子為仲景治療寒咳常用組合,如小青龍湯,真武湯方後加減,厚樸麻黃湯,苓甘五味薑辛夏湯類方,小柴胡東加減(僅用五味子、乾薑),射幹麻黃湯(用生薑),四逆散方後加減(僅用五味子、乾薑)。此病人無明顯疲勞感,病在太陰,選用太陰治咳主方—苓甘五味薑辛夏杏湯,痰多可合用半夏厚樸湯。

蘇葉、防風為治癢咳要葯,唐步祺在《咳嗽之辨證論治》中言,

二診時咳嗽明顯好轉,僅輕微咳嗽,遇風則咳嗽,當加附子扶陽,此診重在顧本而非調氣,故去枳殼。三診時僅偶有輕微咳嗽,此時除化痰止咳外,當顧護中土,培土生金。寒飲之象已不重,故去苓甘五味薑辛夏杏湯,予半夏厚樸湯化痰,加桔梗、射乾化痰,橘枳薑湯行氣,一味炒白朮培土生金。內經雲「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僅示人以規矩,在咳嗽後期,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為關鍵。

很多乾咳、久咳,不可一味養陰潤肺止咳,常有病者自服冰糖燉雪梨,反而咳嗽愈來愈重,這類咳嗽多伴有舌體胖大,苔厚,改變體位咳甚,此為水飲所作,苓甘五味薑辛湯有適用之機。「諸病易治,咳嗽難醫。」咳嗽一症,病因各殊,病機複雜多變,需具體辨證,方可藥到病除。

溫馨提示:咳嗽患者患病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瓜果之類,總以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為要。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