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長做錯這一步,寶寶說話晚!


很多人覺得寶寶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特別是尤其是老一輩「貴人語遲」的迷信說法!

其實不然,實際上寶寶在4-5個月開始就可以模仿成人的發音,6-9個月,就可以發出不同的簡單的音節,而在12個月的時候,是可以理解簡單詞語,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的

我們人類學習語言是有規律的,要不斷的接收,才能不斷的吸收,促進表達。說話晚說的寶寶,說明寶寶的智力和語言發育遲緩的!排除先天性的因素,多半和家庭的語言環境有關係。

1 家長少言寡語

很多家長或長輩帶孩子,不喜歡跟寶寶說話,認為寶寶太小,說了也聽不懂。或者只是帶著寶寶自己在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打牌,玩手機等等!

過少的交流不僅寶寶無法接收學習,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對智力的發育也是有弊無利的!

解決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用考慮寶寶是否能聽得懂,多和寶寶說話,簡單的用詞語給寶寶介紹各種各樣的東西。並且要語速緩慢的重複說出!

2 家長限制孩子學習

很多家長都煩孩子哭鬧,知道了寶寶哭了是要什麼,吵了是要什麼等等,提前將幾乎所有事情都做的很周到!以便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讓寶寶停止!

這種方式寶寶的語言表達無法得到鍛煉,發育都比較遲緩,因為寶寶根本就不需要說,哭一下就能解決!

解決方法:其實從寶寶發出「咿咿呀呀」開始,寶寶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我們不妨換個位置,倒過來模仿學習寶寶的聲音跟寶寶互動交流,同時可以加上一些誇張的表情之類的。

而在我們理解寶寶需求的時候,可以假裝糊塗!比如寶寶要喝奶了,我們可以拿玩具給寶寶,觀察寶寶的反應,看他如何再去表達他其實是想喝奶,然後再給寶寶餵奶,餵奶之前,語速緩慢並重複的說幾次「奶奶」,促進寶寶學習和表達

3家長花式教育

簡單來說,就是各種語言方式混著用,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從小就學習好國語,一直用國語教孩子,但是家裡的長輩不太會說,在帶孩子的時候大多都是用方言來教導!

寶寶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是難以接收多樣複雜的表達方式的,在孩子還沒學會說話之前,這樣的狀態,會讓寶寶不知所措,難以模仿

解決方法:給寶寶營造一個統一的語言環境,一種語言方式就夠了,要麼方言,要麼國語!等寶寶3歲左右大腦發育的差不多,能表達自己的時候再進行多種語言的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則只能事倍功半,還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