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萬中風患者:這種癥狀是最後的警報,但十有八九被忽略

中風,這種病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畢竟這種病,有一個特地,那就是----「公平公正」,不分中外、不分男女、不分職業,每個人隨時都承受中風的巨大健康威脅。

據數據統計,每年在我國新發中風患者就達到200萬,其死亡率是所有疾病排名第二位。面對我國第一大致殘性疾病,只有不到兩成患者能夠基本痊癒。

也許很多人會不明白,為何腦梗如此可怕?

眾所眾知,大腦在人體的作用可不是一點點,不僅是智慧的承載者,人體所消耗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依靠它來支持與運行。

儘管體重隻佔全部的2%,但大約有15%的血液單獨為大腦提供後勤,面對如此充沛的大腦血流,一旦供血出現「故障」,就會引發腦梗死腦中風

而腦梗又是最為常見,若腦血管被堵後,其流域的腦子無法有血液支持就會發生故障,自然這一部分腦子所控制身體也就相應的癱瘓。

中風雖說危險,但也不是沒有「蛛絲馬跡」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風,事實上,很多中風患者在發病之前都會經歷一次小中風,但這種「警鈴」卻被很多人所忽略了。

而所謂的小中風,醫學上成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癥狀與中風相似,一般可表現為:

之所以容易被忽視,主要是因為這種癥狀持續較短,往往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

小中風與中風又有不一樣的一點,小中風是完全可逆。但由於這種疾病癥狀較短,大腦快速回復血運,導致往往不受注意。

據研究數據調查,一般大約有1/3的TIA患者最終會引發中風,而有4%-20%的患者會在TIA發作之後3個月內就能出現中風。

因此,如果出現相關TIA癥狀,那就務必儘快預防性治療,撥打急救電話;若還伴有視野缺損、眩暈以及走路不穩等情況,最好就原地待命,切勿隨意走動,以免跌倒或碰撞。

到了醫院,通過頭部CT磁共振心臟彩照頸椎動脈彩超等一系列檢查,方可確定病情,再進行對症治療。

咱們在生活中,又該如何避免小中風?

本身已出現TIA患者,那麼只有降低血管高危因素,才能減少中風或小中風的病發幾率,例如戒煙、控制體重,控制血糖、血壓以及血脂。

本身出成屋顫的患者還得通過規範預防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療,減少TIA或中風概率。

小中風是中風的預警信號,儘管它能短時間迅速恢復,但並不代表我們就對他視而不見。

正所謂:細節往往藏於魔鬼。同樣,有些小癥狀往往也藏著死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