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去!非洲!》他在非洲做中醫的那些日子

浙江在線-健康網7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梁裕子)日前,由浙江援非醫生李新偉著作、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去!非洲!》,用20萬字講述了一位浙江中醫的四年援非經歷。他被當地患者親切地稱作「驢醫生」;以神奇的中醫針灸技藝,被當地人民譽為「上天派來的」。4年裡,他和他的隊友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國家下派的援非任務,他還收穫了自己的小家庭,收穫了援非期間的愛情結晶——兒子「緣非」。

李新偉是杭州市一家省級醫院針灸科的醫生。去非洲那年,他正好29歲。因為比英語高手多會一些針灸,比針灸能人多懂一點英語。他經過層層選拔,成為浙江援非醫療隊的一員。傳播中醫文化是李新偉在納米比亞四年的主要任務。他工作的地方因地命名,叫作卡圖圖拉醫院。這是一家公立醫院,李新偉分在醫院三樓的針灸門診。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醫患關係是使彼此可以十分切近的一種。而作者筆下的眾多人物,恰恰是因為這種關係,才在銀針之下聚沙為塔,成為了作者一個又一個纖毫畢現的觀察對象。李新偉的同事和患者基本都是當地人。坐在診室裡,患者陸續走進來,針灸門診裡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一個媽媽因為腰痛前來就診。治療結束離開時,她總是有節奏地拍著手,笑眯眯地對李新偉說 :「Donkey!Bye-bye !」老人慈眉善目,神情真誠。可為什麼叫他李新偉「驢」呢?李新偉很納悶。後來才知道,老人說的「Donkey」實際上是南非荷蘭語「Dankie」,意思是「謝謝」。老人將兩種語言混在一起講,讓李新偉把「Dankie」誤以為是英語中的「Donkey」。

援非四年,作者感受到非洲人民對神奇的中醫醫術充滿了好感。書中,他曾救治過一名叫奧利瓦的患者。半年前,奧利瓦遭遇車禍,導致骨折,住進卡圖圖拉醫院。手術後,骨折早已癒合,可臀部、大腿還是疼得厲害,無法行走。醫生告訴他,可能還需住院理療康復半年。無奈的他拄著雙拐,百無聊賴地在醫院裡整日閑逛。因艾灸的香氣,他被吸引到針灸門診。作者在他的腰部、臀部和大腿上找到幾個壓痛點,消毒、扎針、通電、燒艾、烤燈、拔罐,治療結束後,奧利瓦感覺疼痛減輕了很多。在接連治療數次後,奧利瓦可以丟下雙拐健步如飛了。最後,奧利瓦表示想向李新偉拜師學藝。

加入援非醫療隊,是一項光榮的事業,也是一項艱苦的事業。團隊的駐地靠近治安最差的區域。為了確保安全,隊員們被安置在一個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大院子裡生活、工作,駐地、診室分居大院兩端,相距二十分鐘的車程。安全起見,當地衛生部還特意安排了佩槍的保安在大門口站崗或在院內巡邏。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在書中還講述了許多美麗的非洲自然風光。四年的援非醫療生活也讓李新偉收穫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幸福的家庭。剛到非洲半年,他在網上認識了一位老家女孩,兩人觸網生情;一年後,他回國探親,跟這位女孩結婚;兩年後,他回國探親,迎接孩子的到來。孩子取名叫緣非。李新偉覺得,自己與非洲有緣,非洲是他的福地,已經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兒子是他這段人生經歷的結晶。

除了中非兩國的醫療交流,兩國人民之間的美好友誼也讓李新偉難忘。在李新偉臨回國前,一位患者聞訊趕來,送李新偉一對黑木雕,老人握著他的手說:「李醫生,等你再回納米比亞的時候,我可能就不在人世了。不過,這不成問題。納米比亞朋友送你的這對木雕會陪你回國,陪你在中國過上幸福的生活。」有朋友的祝福,李新偉的生活很幸福。

我們的祖先,將中國醫藥文化劃分為三個文化圈,黃河流域是針灸文化圈,長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 ,江南流域是湯藥文化圈。作者援非四載,將中國古老的銀針,帶到萬裡之遙的非洲。這無疑是我們針灸文化圈的更為蒼茫遼遠的延展。縱觀這部書稿,針不離筆,筆不離針,實際上就是一部十分獨特並具有巨集大敘事色彩的另類記述,它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個人意義上援非四載的經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