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動畫《愚公移山》:試聽語言上的一次返璞歸真

今年,一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選題的動畫片集中亮相全國各大電視熒屏。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八仙過海”、“百鳥朝鳳”……這些中國民間故事躍然動畫熒屏,也將在未來成為走進國際視野的新一批中國動漫“經典形象”。這是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啟動“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後,第一批亮相的具有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具有中國風格的動漫作品。其中,《精衛填海》人物和動物造型取自《山海經》,畫面磅礴大氣;《百鳥朝鳳》採用中國水墨畫風格,造型清新可愛;《愚公移山》創作風格靈感來自於《千里江山圖》,音樂則融入了豫劇元素。

《愚公移山》海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取自《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相關敘述,該片將以愚公之子“清風”的少年視角,講述主人公清風在父輩精神的感召之下,逐步成長,聯合王屋、太行二山之中的山間精靈,力克艱險智鬥山神,最終感化天神騰挪大山的故事。以符合閱聽人接受心理的少年成長為故事主線,以“愚公精神”為主題脈絡,以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為精神旨向,巧妙地將《愚公移山》典故進行了符合當下時代精神和審美取向的藝術性和動畫性呈現。

據了解,該片隸屬“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工程項目”,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項目,由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承製。全劇共計10集,每集12分鐘,二維動畫技術製作,該片將於70周年國慶期間播出。

《愚公移山》概念圖

在傳統文化創新與傳承上,分寸感似乎很難拿捏。創新太強調“新”,荒腔走板的也不少見,一味程式化的傳承,似乎也很難應付觀眾的胃口。

“其實很難,只能靠主創團隊對市場、或者是對觀眾審美的一個判斷,”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動漫影視事業部總監何宇在接受澎湃記者採訪時表示,“動畫片確實還好,它的優點在於可以貫徹製片人中心製,在項目的整體規劃和運營過程中,規避或者說平衡好類似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術設定上,該片借鑒宋畫集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圖》(北宋王希孟)的風格和意境,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人物生動;“視聽語言上我們可以說返璞歸真,用傳統美術片的這種視頻表現來做中國畫的一種呈現。‌‌”

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先後考察了山西、陝西、河南等地,大至王屋太行,小到蜀黎根苗無不體察入微。主創團隊邀請好萊塢動畫編劇馬克·漢德勒加盟,以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願景和國際視野精心打磨本片創意和劇作。在音樂創作上,動畫《愚公移山》汲取了故事發生地河南地區的豫劇調式風格,強化音樂的敘事性和幽默感。

從只有345字的原文裡拓展出10集的內容,何宇解釋說,“肯定是要對它做一個比較傷筋動骨的大改,但‘愚公移山’這種精神本質又不能去做過於大的一種顛覆。”

他提到創作上有“藝術上和技術上”的兩大難點。

《愚公移山》海報

第一個難點是在劇作上的。該片的創意總監馬克在采風中就產生了“水土不服”。他糾結的是,面對大山,人們為什麽不能繞道和搬家?直到來到體現當代愚公精神的紅旗渠,他明白了不能用西方的神話體系講述中國的神話。在中國的神話中,我們面對天災的時候,會選擇抗爭。

“他用西方人的視角來打量‘愚公’、新石器時期濫觴的中國農耕文明,會有新的一種解讀方式。”何宇說,“最終我們沒有依照常規改編思路,把愚公作為高大上的第一主角,而是虛擬了一個叫做清風的少年,也是愚公的兒子作為主角。這樣對於孩子這一目標閱聽人而言,更加具有人物代入感。”

中華經典民間故事中擁有大量可以引發國際共情和共鳴的元素,在動畫製作中要善於提煉出來。借鑒萊塢手法講好更具國際視角的中國故事是《愚公移山》故事新編的要義。何宇解釋說,在全面闡述愚公精神的同時,也倡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農業文明、定居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基因,為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劇中愚公父子最終采取移山以利天地眾生,而不是開山以籍農耕的方式,解決了故事中人類、山靈、山神乃至山中萬物的共生困局。

第二個難點是美術上的一個難點。現在國內大多數的動畫團隊使用的主要是CG動畫,但這一次《愚公移山》卻反潮流而行之,采取了傳統二維動畫的製作模式。《愚公移山》總導演由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陳志宏擔綱,他不但是資深動畫導演,對於宋畫也頗有研究和造詣。

《愚公移山》幕後采風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