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麽我讀了大學比讀高中還累?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學VS高中

高中的你上課下課刷著試題,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上課下課刷著手機,你覺得更累。

高中的你每天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每天校內校外各種點線面,你覺得更累。

高中的你在教室熬夜學習到凌晨,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在寢室熬夜玩遊戲到凌晨,你覺得更累。

高中的你休息時間短,或者說沒有時間休息,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休息時間足夠多,你覺得更累。

高中的你每天早自習晚自習,根本停不下來,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沒了強製性的自習,卻發現更累。

高中的你全天滿滿的都是課,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上著遠少於高中的課,你反而覺得更累。

高中的你看了看成績單上的分數和排名,你說自己很累;大學的你知道了分數不再是唯一的指標,卻表現地更累。

高中三年,看似艱難困苦。可如今回憶起來,盡是單純的幸福。

高中的目標那麽簡單:參加高考,考取理想大學。為了這個目標,我們的任務非常明確:認真聽課、瘋狂刷題。我們學習的內容也很明確:語數英+文綜/理綜。除了學習,就是去飯堂吃飯、回宿舍睡覺。每個月有一次模擬考,卷子上的分數反映了這段時間我們的學習成果,考得好再接再厲,考得不好反思檢討,力求進步。每一次考試還有確鑿的排名,我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是傑出人士生還有後進生。而且周圍的同學都和我完全一樣,我們同樣地重複著這種學習、吃飯、睡覺的日子。

高中生活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確定的答案,我們只需要在一個評價系統裡去追求更好就行了。

可是讀了大學之後,一切就變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我們突然發現,很多東西找不到標準答案了。

我們需要自己嘗試去解答:

我是誰?我要幹什麽?

我為什麽要乾這個?它能給我帶來什麽?

我們要考慮如何度過校園生活:

拚命學習?在宿舍打遊戲?

參加社團活動?翹課睡覺?

偷偷談個戀愛?假期去旅行?

我們還要為畢業之後的出路做打算:

考研?出國留學?

就業?考公務員?創業?

我們還有提升自我的壓力:

要不要學好外語?要不要練習演講?

學一門樂器?學電腦?

大學裡的評價標準太多了,我們一下子應接不暇。高中那麽優秀的我們,在大學裡也不乾示弱,我們貪心地想包攬看似牛逼的每一件事。我們要做班幹部,要玩社團,要拿獎學金,要打比賽,要有一個或帥或美的男女朋友,要取悅各種人群,混跡高大上的圈子,我們什麽都想要。

那麽多的問題和選擇,讓大學除了高中那種身體勞累之外,還徒增了很多思考和選擇帶來的精神負擔。這是一場長達四年的成年考試,沒有輕鬆可言。

我們常常在迷茫中自亂陣腳,拚命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來的懶惰。

我們早起上課,卻在下面偷偷刷著手機;我們泡在圖書館,找幾本雜誌看看求個心理安慰;我們玩社團,拿著上一屆傳承下來的策劃修修改改,跑到活動現場做些搬搬抬抬的工作,我們熬夜開會討論活動執行,在最後活動落下帷幕的時候拍個大合照,發個朋友圈,猛灌一把“這麽多天的不眠不休和並肩作戰讓我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能力提升了,大家的感情也更深了”的雞湯。然後心滿意足地用看電影、吃大餐、睡懶覺作為獎品來犒勞自己。

你覺得自己好累,別人也覺得你好忙。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忙碌,只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無所事事,害怕自己沒有進步,所以用各種事情把自己的時間填滿,卻在這樣的循環中變得越來越浮躁,不曾沉下心來考慮我究竟應該把大學過成什麽樣?

我們被安排了18年,到了大學得到了苦苦尋求的自由,卻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還是習慣那種被別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生活,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詹姆士.惠特摩飾演的老布已經習慣了監獄中體制化的生活,50年的服刑結束後,不能適應外面的生活只能選擇自殺一樣,我們也不過如此。

大多數人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沒有形成獨立的價值觀,再加上自己學識和能力上的淺薄,平庸的根本駕馭不了這突如其來的自由,擁有的自由只能讓我們更空虛。自卑,空虛,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就盡量讓自己合群,跟隨別人亦步亦趨,把該做的事情做得中規中矩,最終成為了一個中庸的人。

我永遠都忘不了,我們班長得最好看,成績又最出色的那個女孩子,在步入職場一個月後的某個深夜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拚命努力了這麽多年,耀眼了這麽多年,最後還是只能在城市的CBD擁有一張小小的桌子,在遠離CBD的地方擁有一張小小的床鋪。終於成為了一個普通人,然後,努力做好一個普通人。”

我在這言語之後看到了萬丈悲涼。

你看,大學果然比高中累多了。優秀如你,大學的每一天,都在與自己的惰性做鬥爭。這是一個我們自己逼迫自己成長成人的過程,是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與平衡能力的過程。

莫徘徊

跨步向前闖

錐心刺骨般疼痛

但是熬過去挺過來了

我們就將看到別樣的藍天

本文來源於四川教育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